2月2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奇瑞选择此时启动IPO,资本扩张仅是一方面,更是在技术研发和全球化布局上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一步。
对于奇瑞汽车来说,冲刺IPO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攻坚高端市场同样十分紧迫。今年1月,星途召开2025商务年会,宣布将锚定“科技新豪华三步走”的未来规划,以冲击高端市场。
然而,面对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强势崛起,原本被视为奇瑞集团冲击高端市场“塔尖”力量的星途,却在这场竞争中逐渐失势。奇瑞的高端化之路,似乎越走越迷。
销量“掉队”:星途卖不动2024年奇瑞全年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出口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这样的年度成绩,可以说奇瑞向前发展速度很快。然而,被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寄予厚望的星途,去年销量仅14.1万辆,其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比例也仅为5%。
尽管星途在2024年实现了单车售价突破20万元、合资豪华用户增换购占比突破60%以及一二线城市销量占比突破50%的“三大价值突破”。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年度销量增速已经从2023年的19%下滑至12.3%。
可以说,星途汽车成长速度明显跟不上奇瑞集团整体的步伐。
但实际上,星途在集团内部肩负重要任务。星途不仅是奇瑞集团品牌金字塔的塔尖,更是奇瑞集团新能源转型的排头兵。星途汽车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奇瑞在高端市场、高端新能源细分市场仍缺少话语权。

今年1月,奇瑞集团销量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而奇瑞旗下品牌中,仅星途、iCAR品牌月销量不足万辆,星途成绩垫底。与华为合作的后来者智界,1月销量几乎追平星途+iCAR品牌的销量总和,星途处境更危了。
智界成“新宠”,星途变暗淡智界与星途星纪元序列,产品矩阵极度相似。
智界首车正式上市之前,奇瑞内部就曾因智界S7与星纪元ES上市时间有过激烈讨论。两款车均出自于奇瑞自主研发的E0X平台,定位中大型车轿车,智界S7是奇瑞与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定制产物,星纪元ES的“奇瑞味儿”更足。


星途星纪元ET、智界R7同样都是由“奇瑞制造”的新能源中大型SUV。从入门价格看,智界R7比星纪元ET贵了6万元,前者搭载了华为自研的乾崑智驾ADS系统,星纪元ET则搭载了奇瑞自研的EXEED NEP智驾系统。


同样是1月,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智界R7销量突破万辆,星纪元ET一个月仅卖了603辆,两者差距显而易见。
实际上,星纪元ES和星纪元ET两款车型在上市初期确实有热度,但市场后劲不足,销量持续下滑。相比之下,智界品牌凭借华为的技术背书和智能化优势,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智界销量走高,不仅为奇瑞集团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开辟了新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星途汽车形成了内部竞争。
而智界品牌走红,也反映了消费者对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期待,不仅仅是产品力,更需要智能化、科技感以及品牌背书各个维度的平衡。星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使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星纪元序列代表着星途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衍生出的星纪元ES与星纪元ET“纯电双子星”被尹同跃寄予厚望。不久前,星纪元ES增程版16.28万元开启预售,星途在新能源领域再发力。
只不过,原本在终端市场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就相对有限的星途,靠星纪元ES增程版新车,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奇瑞赴港IPO,仍存隐忧
2月28日,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根据奇瑞汽车招股说明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营收分别为926.18亿、1632.05亿、1821.54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和113.12亿元。

从奇瑞各个板块的经营情况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燃油车收入分别为702.6亿元、1433.2亿元和1362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75.9%、85.8%和74.8%。
燃油车仍然是奇瑞主战场。
对于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已经做到近乎极致的奇瑞来说,其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将成为资本市场衡量其价值的关键因素。可偏偏,作为奇瑞集团金字塔的塔尖品牌,星途的发展不够好,奇瑞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同样缺少话语权。
对于星途来说,如何在智界崛起的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或许才能真正有机会实现“科技新豪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