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备受瞩目的集会演讲中,特朗普再次将国际社会的焦点引向了巴拿马运河,这一全球贸易的咽喉要塞。
他以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提出了要“重新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言论,并试图将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与中国挂钩,指责中国在背后“搞鬼”。
然而,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特朗普的言论更多是基于国内政治考量,而非对国际现实的准确反映。
特朗普在胜选后的首次大型公众活动中,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他口中的“重头戏”。
他声称,美国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遭受了巨大的不公”,并扬言要将这一“原本属于美国的宝贵资产”重新夺回手中。

这样的言论,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就会发现,美国早在25年前就已经根据与巴拿马的协议,将运河的主权归还给了巴拿马。
因此,特朗普所谓的“夺回”,实际上是对历史事实的无视和歪曲。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每年,全球约有6%的海上贸易通过这条狭窄的水道,而美国作为运河的最大用户,其每年约有40%的集装箱运输依赖于这条生命线。

因此,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特朗普此次提及“收回”运河,并非出于经济利益的直接考量,而是试图通过这一议题来展示自己的外交强硬立场,以及在国内政治中塑造“爱国者”的形象。
特朗普在演讲中,将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周边的影响力描绘成了美国的“心头大患”。
他暗示,中国在运河周边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可能威胁到美国船只的通行安全和费用公正性。
他甚至担忧,中国和巴拿马之间的经济往来加强,可能会导致“中国对运河的运营产生不当影响”,甚至“在运河基础设施中植入监控技术,以监视美国海军和商业活动”。

然而,这些指控都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持,更多地是基于特朗普个人的臆测和政治需要。
事实上,巴拿马运河作为巴拿马的国家主权象征,其管理和运营完全由巴拿马政府自主决定。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在特朗普发表上述言论后,迅速作出了强硬回应,重申了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并强调“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巴拿马政府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也对特朗普的威胁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强硬立场,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预示着他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上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和强硬的策略。

然而,这种强硬的外交风格,是否真的能够为美国带来利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组建新政府的外交团队时,特朗普的提名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争议。
他提名亿万富翁费尔蒂塔担任驻意大利大使,然而费尔蒂塔的主要经历集中在商界,尤其是篮球俱乐部的管理上,对于外交事务几乎一窍不通。
同样,被提名为驻北约代表的前代理司法部长惠特克,也缺乏外交经验。
这样的任命,无疑给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的态度和言论来展示美国的“强大”和“决心”,但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在国际舞台上,外交政策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复杂国际关系的精准把握和妥善处理,而非简单的强硬和对抗。
特朗普的无端指责和挑衅,不仅可能损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和冲突。
因此,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更加谨慎和务实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才是明智之举。
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尊重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才是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做法。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强硬立场和言论,更多是基于国内政治考量,而非对国际现实的准确反映。
在处理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时,特朗普政府需要更加谨慎和务实,尊重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寻求解决方案。
同时,特朗普政府也需要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摒弃强硬和对抗的思维方式,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国际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观察者网、环球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