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战局愈发白热化。随着美国宣布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俄军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库尔斯克州展开了全面进攻。无人机的精准打击、地面部队的强势推进以及特种部队的深度渗透,令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场上节节败退,甚至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俄军通过割裂乌军补给线、合围苏贾市以及全方位打击乌军有生力量,已经牢牢掌控了战场主动权。此时的乌克兰军队,不仅面临补给不足的困境,还遭遇士气崩溃和大规模溃败的危机。而俄军的强势表现,也让库尔斯克战事成为俄乌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3月8日,俄军“阿赫马特”特种部队司令官阿劳季诺夫少将宣布,俄军全面转入进攻态势,目标直指库尔斯克州关键据点苏贾市。俄军以超过6万人的兵力,对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展开了多方向围攻。俄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突破,还通过无人机猎杀和管道突袭等战术,进一步瓦解了乌军的防线。
苏贾市,作为库尔斯克州的战略要地,一直是乌军的核心阵地。乌克兰方面曾投入大量兵力防守,包括多个精锐单位,如空降旅和装甲部队。俄军在战场上展现了极高的组织能力和作战效率。俄军特种部队利用天然气管道渗透后方,对乌军防线展开突袭,直接打乱了乌军的部署。与此同时,俄军的FPV自杀式无人机在苏贾上空游弋,不断对乌军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俄军的无人机战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FPV自杀式无人机不仅能实时侦察,还能对敌军的装甲车辆和步兵实施精准打击。苏贾市的乌军士兵几乎每次露头,都会遭到无人机的袭击。在残垣断壁之间,无人机的“猎杀”行动已成为乌军最大的梦魇。
有报道称,俄军无人机操作员早已熟练掌握了利用FPV无人机对敌实施打击的技巧。从战场画面中可以看到,这些无人机盘旋在苏贾市上空,随时准备攻击乌军的装甲车辆和阵地。乌军试图利用重型武器反击,但面对俄军无人机的高效运作和火炮覆盖,这些努力显得苍白无力。
苏贾东部的一座桥梁被俄军炸毁后,大批试图撤退的乌军士兵被困在原地。俄军无人机迅速侦察到乌军车队的行踪,并引导炮火覆盖攻击,最终摧毁了整支车队。即使是步行撤退的乌军士兵,也无法逃脱无人机的追踪。无人机凭借单向透明视角,将乌军的撤退路线完全暴露在俄军的火力之下。
除了无人机的精准打击,俄军还通过地下管道展开了一场大胆的特种作战行动。一支俄军特种部队利用天然气管道向前渗透,经过4天的潜行后,成功抵达乌军后方阵地并发动突袭。这一战术出乎乌军意料,导致其后方指挥系统陷入混乱。
配合管道突袭的,是俄军地面部队的全面推进。俄军从多个方向对苏贾外围展开攻击,逐步合围剩余的乌军部队。俄军通过割裂乌军的补给线,使其面临“断粮断弹”的绝境。乌军的防御体系在短时间内全面崩溃,多个重要据点,如小洛尼亚、切尔卡斯科耶波列奇诺耶和科西察地区,均被俄军迅速收复。
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场上的溃败,与美方停止军事援助的时机紧密相关。美国“断供”武器装备后,乌军再无充足的后勤保障,而俄军正是在这一时间窗口内发动全面攻势。失去美方情报支持的乌军,甚至无法准确判断俄军的动向。这种情况下,乌军士气急剧下降,大量士兵开始选择放弃阵地或主动投降。
苏贾地区的一些乌军指挥官试图重整防线,但面对俄军的猛烈攻势和无人机的持续打击,士兵普遍丧失了战斗意志。在俄军的强势合围下,乌军的重型武器和装甲车辆被大量遗弃。俄军在战场上发现了乌军丢弃的美国M1A2主战坦克和瑞典CV-90步兵战车,这些装备的丢失进一步说明了乌军的崩溃程度。
投降的乌军士兵中,不乏精锐部队成员。而那些未能及时撤离的北约雇佣兵和车臣雇佣兵,则面临更加严峻的处境。作为战争中的“外来者”,这些雇佣兵一旦被俘,往往会遭到更为严厉的对待。
库尔斯克战场上的胜利,对俄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解放库尔斯克地区不仅让俄军重新掌控本土领土,还为后续的战场行动奠定了基础。随着苏贾市外围的乌军部队被合围,俄军有机会进一步向哈尔科夫和敖德萨方向展开威胁,扩大其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对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而言,库尔斯克的失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原本希望通过库尔斯克地区的控制权作为谈判筹码的计划,如今化为泡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以及欧洲各国在援助问题上的犹豫,也让乌克兰在国际社会中陷入孤立。
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和平主张,呼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多次强调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俄乌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的这一中立而积极的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外,中国还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向冲突地区的平民提供了实际支持。在国际局势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库尔斯克战场的激烈战斗,反映了俄乌冲突的残酷程度。俄军凭借无人机、特种作战和强大的地面攻势,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而乌军则因后勤断裂和士气低迷,逐渐陷入被动。随着库尔斯克地区的战局趋于明朗,俄乌双方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未来,和平或许是乌克兰唯一的出路,但实现和平的代价,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