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革命老区珠玉村,1927年就成立了村党支部、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1929年春,梅县松江区赤卫队(联队)在珠玉村成立,队长吴鸿基,党代表吴应浩,文书吴焕生,三人均是珠玉村人。据1983年吴汉棠根据参加过第一次土改或革命活动的老人座谈会记录整理的村史介绍,革命低潮时期,珠玉村逃到南洋、香港等地避难的革命人士就有50多人,加上牺牲的同志,继续坚持与国民党斗争的革命中坚力量,以及在附近的亲戚家避难或改名换姓到村外逃难的,合计应超过100人。一个约360人的小山村在土地革命时期竟有100多人参加革命,可见当时珠玉村是一个实打实的红色苏区村。
珠玉村村景一角(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副会长提供)
珠玉村不仅出了集中共松江区委委员、松江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松江区赤卫队联队大队长于一身的吴鸿基,松江区赤卫队党代表兼文书吴应浩,松江区赤卫队财粮委员吴杨生,还有许多珠玉村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的干部,其中珠玉村最早的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主席,与吴应浩共同主持开展粤东北第一家打土豪、分田地的吴玉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吴玉文烈士的故居孙庆楼(吴玉文的小孙子吴达金提供)
吴玉文烈士故居——孙庆楼一角(吴玉文的小孙子吴达金提供)
土改前的梅县历史背景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梅县的国民党右派也开始逮捕共产党员。中共梅县部委与团地委召开联席会议,组成“武装斗争委员会”(简称“斗委”)。
5月12日,“斗委”指挥工人纠察队利用午饭时间,智取梅县保安队,继而向县政府、警察局、电话局等部门发起进攻,敌人很快缴械投降。5月13日,在东校场举行庆祝大会,成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这就是梅县历史上有名的“5.12”武装暴动。
解放前的梅县县政府大楼(本张照片由梅州青春百年相店提供)
解放前的梅县县政府大楼前的义化路(本张照片由梅州青春百年相店提供)
17日,国民党从惠州调正规军赴梅。鉴于反革命武装力量来势凶猛,敌我悬殊太大,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19日,“斗委”领导工人纠察队撤离梅城。反革命武装疯狂反扑,封闭梅县的革命社团,部分共产党员被杀,梅县革命进入了第一次低潮。
积极学习时势,率先加入共产党不久,在大埔和梅县梅南一带做木匠的共产党员吴鸿基奉命回珠玉村开展革命工作,在问津小学(校址在珠玉村德馨楼,即三新楼)的夜校上宣传共产主义的真理,讲中国革命的形势,共产主义的好处等,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听课的人达五六十人。不久,吴鸿基挑选先进分子吴玉文、吴扬生、廖招秀、吴钦皆、吴应浩、吴永湘、吴国华等人在“九经书室”(继述堂的屋主吴三文兴建的私塾)进行秘密活动,开展革命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珠玉村党支部所在地——九经书室
1927年10月,珠玉村苏维埃政府在德馨楼成立。主席吴鸿基,副主席吴玉文、秘书吴应浩。
1928年春,珠玉坑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党员有吴鸿基、吴玉文、吴扬生、吴钦皆、吴应浩、廖招秀6人,由吴鸿基负责,支部设在“九经书室”。支部成立以后,一边在村内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一边组织一部分力量发展苏区的开拓工作。
九经书室大门
主持粤东北首家土地改革1928年冬,黎头(苏树源)和吴鸿基等人去梅县梅南开会,汇报了松江区的革命活动情况,尤其是珠玉坑的红色运动发展情况,领导看到珠玉坑的革命形势很好,各项组织发展很顺利,决定在珠玉坑率先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试点活动,巩固红色革命基地。
他们回来后,村苏维埃开会研究决定,以吴文玉、吴应浩为主,成立了分田分地的领导班子,制定具体方案。全村120户,360人,共有水旱田1650担(约500亩),每人分4担,共分去1440担。剩下的作为公田,由村苏维埃各组织分片包耕,收入归苏维埃。
珠玉村一角
随后,在璇复居召开各户户长会议,吴玉文讲清政策,宣布地主的田地一律充公,统一重新分配,原则上每人一份,单人户每人2份。
吴玉文烈士故居——孙庆楼一角(吴玉文的小孙子吴达金提供)
村苏维埃召开理偿人(解放前负责管理公偿的人)会议公开说明,公偿会田没收,字纸无效,应交出全部偿簿契纸等。会后,由苏维埃干部带领妇女等到各屋去收簿书字契,然后担至继述堂斗方里当众烧毁。
当年烧毁偿簿地契的场所——继述堂斗方
次日起,在友恭楼连续开了三天群众大会,公布具体的分田结果:各户分得的土地位置和数量等。说明土地谁种谁收,并解决分田带来的一些具体问题。(参加分田的张琼招、吴玉寿、翁带招等人1983年执笔时还健在,对分田过程记忆犹新)。
当年分田地的场所——友恭楼
分田地时,大多数人都十分高兴,只有少数公偿的理事借故消极抵制或放出不满言论或抗交簿帐,结果被苏维埃镇压了,想反对的吴X正也逃到松源去了。1929年春耕,全村人第一次在新分到的土地上耕种。
革命老区珠玉村的村门
担任珠玉村支部书记和苏维埃政府主席
1929年春,松江区赤卫队(联队)在珠玉坑成立,指挥有方、经验丰富的吴鸿基被推选为联队的大队长,珠玉村支部改由吴玉文任书记。
1930年1月,松江区代表600多人在松源宝坑凤鸣馆召开松江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刘和为苏维埃政府正主席,吴鸿基、许益辉等人为副主席,增选廖卓为副主席,珠玉村苏维埃主席由吴玉文担任。
从右到左分别是吴玉文烈士的小孙子、侄子、曾孙
被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
闽粤边区地下交通站协茂百货店被封后,吴钦皆、吴其来遇难,敌人开始围剿珠玉坑,部分赤卫队员和共产党员外出避难,吴应浩在庵子阁被人举报被抓而壮烈牺牲,墩子背一战赤卫队副队长吴国华牺牲,珠玉村革命力量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闽粤边区地下交通站——协茂百货店旧址
村里的土豪劣绅、地理先生吴X正便乘在松源何屋修祠堂的机会,将村里的共产党员、苏维埃干部及赤卫队员的名单等密报白匪营长黄寿南,白匪在宝坑驻了一个连,加上松口、隆文、松源及福建峰市的白匪,形成对珠玉坑的全面包围,把住了四面的交通要道,凡是有怀疑的人,凡是珠玉坑人都抓去审查。
1930年春节后,女赤卫队长朱二妹受黎头的委托,送秘密文件到梅南,经过松口大黄村过渡时,被白匪抓住,审问时经不起严刑拷打叛变了。敌人得知农村年后有“挂祖”(上坟祭祖)的习惯,年后珠玉坑杉下挂完众祖,正月廿五,各家开始“挂私祖”。
松口大黄村的码头
叛变后的朱二妹带着七个便衣,假装上山祭祖,埋伏在东祠背后的红岗子上,看见吴玉文家中的烟囱不出烟了,便知是在吃饭了。朱二妹担着“郑隔”带着便衣直奔吴玉文家里,吴玉文恰好在吃饭,赤卫队员吴付兴也在他家一起吃饭。两人来不及反应便被抓走,后被押送到松源新圩枪决。牺牲时吴玉文46岁,吴付兴才21岁。
客家人祭祖时,装祭品用的“郑隔”(本照片拍于大埔茶阳老街)
后来,白匪又组织了一次针对珠玉坑的大围剿和清乡,白军营长黄寿南在群众面前说:“为共者杀,窝共者杀,通共者杀,知情不报者杀,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漏掉一共,并宣布已分的田无效,退回原耕者,任何人不得阻挠。”群众集中期间,各家各屋空无一人,任从白匪翻箱倒柜,抢去财物不计其数。敌人讲完后,将群众一一放出,最后将大文张伯母(吴鸿基、吴龙基的母亲)及老实的赤卫队员吴泮仁抓到梅县判刑坐牢,吴泮仁死在狱中。
这次围剿证实敌人确实掌握了名单,如果被抓必遭毒手,于是赤卫队员和共产党员纷纷逃往南洋。经1983年核查,当时珠玉坑逃到南洋等地的革命人士达50多人(具体名单见珠玉村村史)。不能逃走的人则住在附近的亲戚家或改名换姓到村外避难。
吴玉文烈士故居
关于革命老区珠玉村的革命历史系列文章包括(选取文章标题后搜索即可阅读全文):
1、《梅县的阿庆嫂,闽粤边区游击队员的救星,珠玉村的赤脚医生刘凤娣》2、《生前战友和村民回忆,梅县梅子坑战斗的经过,吴春林等人不幸牺牲》3、《1928年建立的闽粤边区地下交通站,桃尧协茂百货店,旧址仍在》4、《粤东北最早分田地试点村庄,梅县老苏区珠玉坑打土豪、分田地始末》5、《国民党悬赏500大洋捉拿,主持分田地的吴应浩,唱着山歌奔赴刑场》6、《松江区赤卫联队大队长吴鸿基,征战闽粤边区,被敌人暗算不幸牺牲》7、《梅县这座清代客家古民居,曾经隐藏着闽粤边区我党的地下印刷厂》8、《梅州这座漂亮的古民居,竟是闽粤边区红军医院,住过150多名伤员》9、《积善楼的阿四伯,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老游击队员李燕华至今不忘》10、《客家民居锁头屋,九经书室私塾,赤卫队在此策划攻打国民党乡政府》吴玉文烈士故居——孙庆楼一角(吴玉文的小孙子吴达金提供)
参考资料:
1、《珠玉大队1927—1949村史》(1983年吴汉棠记录整理)
2、《松溪风云》(王佳湘编著)
3、《桃尧镇珠玉村红色革命史料》(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编辑整理)
4、《珠玉村革命旧址2022.3》(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副会长编辑整理)
5、采访珠玉村吴玉文后裔及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