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60岁以后,身体一天天走下坡路,圈子也越来越小。
到了70岁这段时间,更是活得“见人少,想法多”。
很多人觉得,只要能活着就好。但活着真的不等于生活。
如果失去了下面这几样东西,就算寿命再长,也只是“熬日子”,没有一丁点活着的意义。
现实中,年纪越大,越怕“看人脸色”。
有的人,年轻时啥都忍,觉得为了家庭可以吃点亏;但老了还忍,真的只剩心酸。
我有个邻居大爷,六十多岁了,每次跟儿媳说句话都小心翼翼。
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被嫌弃;孙子吵闹两句,就被指责没本事带孩子。
整天唉声叹气,人也越活越没精神。
人到晚年,如果家里人不把你当回事,你再怎么讲奉献,也没人记得你的好。
尊严这东西,是留给自己活得像“人”的底线。
一旦你自己都不在意了,别人更不会重视你。
晚年的第一份幸福,就是活得有尊严。
你说“不愿做的事”能被尊重,你说“不舒服的感觉”能被理解。
现实中,谁都知道健康重要,可很多人年轻时拼命折腾,到了六十、七十,才意识到代价有多大。
我认识的一个熟人,年轻时烟酒不断,熬夜加班,觉得身体扛得住。
后来,退休还没几年,就一身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饭不敢吃,觉睡不好,连散步都喘不上气。
你说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每天就是在跟药和化验单打交道。再长的寿命,也只是多遭几年的罪。
健康不是别人给的,是你自己保的。你不把自己当回事,病就早晚找上门。
一个人要是连吃一顿想吃的饭、走一段不喘的路都做不到,那活得再久,也不过是“多看几年天花板”罢了。
没了心气,活着跟石头一样冷。
最怕的是那种人,明明身体还行,饭也能吃,路也能走,却天天躺着,不说话、不活动,整个人像一台停电的机器。
他们不是不会活,而是心早就凉了、散了、不动了。
我有个亲戚,刚退休时还挺积极,后来因为几句闲言碎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再也不出门。
整天坐着,望着窗外发呆,别人说话他也不回。几年下来,整个人老得飞快。
活着不是身体动,而是心还在跳、还在想、还在热爱。
哪怕你种花、钓鱼、晒太阳,哪怕只是喜欢跟邻居聊聊天、买菜讲讲价,这都算是“活着”。
一旦你没了心气,没了爱好,整个人就只在呼吸而已。
60到70岁,是真正“人生下半场”的分水岭。
你可以没钱,但不能没尊严;你可以老去,但不能病到没生活质量;你可以安静,但不能死气沉沉。
这三样东西要是丢了,活着真的只剩形式,没有一点意义。
别等别人提醒,早点守住这几样,是对自己晚年最大的交代。
-END-
图源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