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豪赌15年,吉利吞下沃尔沃赚回10个亿?这波操作值哭了!

熊二来唠唠 2025-04-16 15:37:07

你敢相信?

15年前,那个被全网集体嘲讽的“土老板”,将自家家底掏空,还向全球各处借债,最终买下了北欧的豪车品牌。

如今竟然凭借这一系列操作,赚到了相当于10个蔚来的财富?

当李书福在2010年拿出120亿买下沃尔沃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蛇吞象”。

但现在回头看——这哪里是单纯的收购?简直就是给中国汽车工业安上了一个超级外挂!

第一、惊天豪赌背后的“数学题”

2010年的吉利究竟有多穷呢?

年利润仅仅只有8.79亿,不过购买沃尔沃这件事,就相当于把6、7年的全部身家都给押上去了。

其实李书福盘算的并非仅仅只是钱这一方面,还有技术方面的账:在沃尔沃的4300项专利当中,潜藏着诸如汽车安全、混动架构这类的“金矿”。

就好像是花120亿买下了一整座科技图书馆一样,稍微借鉴那么几页作业,或许都能够造出爆款车型。

(数据对比:2024年吉利新能源渗透率49.8%技术反哺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教科书级“养狼战术”

别人收购的目的在于控制,不过吉利推行了“放养”策略总部不会发生迁移,研发工作是独立进行的,即便CEO依然还是原班人马。

从表面上看似乎“当了冤大头”,但实际上却在暗中有所行动:

CMA架构使得领克01的成本直接下降了30%,沃尔沃的安全系统被移植到了博越的身上,甚至极氪的电池管理带有北欧的特质。这一系列的操作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技术白嫖”的极致!

类比:就像小米买下徕卡镜头,转身造出小米14Ultra

第三、资本市场的“骚操作”

你以为吉利仅仅只会造车吗?

人家很早以前就把沃尔沃给玩转成了“提款机”:

2021年,在斯德哥尔摩上市,其市值达到180亿美元,股权价值更是翻了9倍;极氪凭借着沃尔沃的技术背书,在PreIPO阶段估值直接飙升至130亿美金。

更为厉害的是,甚至就连欧盟的反补贴调查都能够用波兰工厂来化解,这一波“全球化Buff”加得那可真是666啊!

热词:这波在大气层格局打开

第四、数字背后的“隐藏副本”

看财报的时候,别仅仅只看利润:

2024年,吉利在海外的销量达到了40.39万辆,其中在中东地区的市占率冲入了前三;

极氪与领克完成整合之后,管理成本降低了约20%,而研发效率,竟然大幅暴涨了15%。

甚至连当初曾被人诟病的73%负债率现在看来,都好像是“神预判”——对比比亚迪15.28%的毛利率,吉利用自身的规模去换取空间的策略,简直是赢得太彻底了!

反常识:高负债高风险,可能是战略杠杆

结尾:给中国企业的一堂MBA课

吉利这120亿花得值吗?

看看这些数字:技术得以反哺,从而催生了88.8万辆新能源车;海外的营收情况,每年增长57%;市值累计方面,增长超过了1500亿。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打破了“收购魔咒”的这种思维——并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彼此互相成就。

下回再有谁讲“国产车不行”,不妨就把吉利的故事甩在他面前!

互动:你觉得下一个“沃尔沃式收购”会是谁评论区聊聊!

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24年财报、财联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机构研报、威达信《2023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白皮书、历史并购案例回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