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保养的世界里,机油就如同发动机的血液,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他的经历,他的车开了好几年了,平时对车辆保养也不是特别上心。有一次在常规保养的时候,维修师傅告诉他机油已经超过上限了。他当时还挺纳闷的,心想机油多一点应该没啥问题吧,毕竟机油还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呢。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车辆出现了各种小毛病,发动机启动变得迟缓,而且油耗明显增加。
机油在发动机中承担着多种重要功能。正常情况下,机油在发动机内部循环,能够有效地润滑各个零部件,减少摩擦和磨损。据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润滑状态下,发动机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降低到0.05 - 0.1之间。而当机油超过上限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机油过多会导致发动机内部压力增大。发动机内部是一个相对精密的空间,各个部件之间的间隙都是经过精确设计的。正常机油量时,这个空间内的压力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当机油过量时,这个空间内的机油量增加,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在这个情境下,可以把机油占据的空间近似看作气体占据的空间,P为压力,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温度),在体积V和温度T等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质的量n增加,必然会导致压力P增大。这种增大的压力会对发动机的密封件造成额外的负担。曲轴油封原本设计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过高的压力可能会使油封变形或者破损。一旦曲轴油封损坏,机油就会从曲轴箱泄漏出去,导致机油量减少的还会污染发动机周围的部件。
机油过多会影响发动机的散热性能。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正常情况下,机油能够带走一部分热量,辅助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进行散热。但是,当机油超过上限时,机油在发动机内部的搅动阻力会增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的粘性和流速有关,机油过多时,其流速会因为内部空间的限制而发生变化,导致粘性阻力增大。这就使得机油带走热量的效率降低。据实验数据,在机油正常量时,发动机散热系统中机油带走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10% - 15%,而当机油超过上限20%时,这个比例可能会下降到5% - 8%。散热性能的下降会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升高。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80 - 95℃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比如超过105℃,就会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高温会使发动机的金属部件膨胀,导致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小,进一步加剧摩擦和磨损。
机油过多还会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在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中,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将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体吸入气缸并进行压缩和燃烧。当机油过多时,部分机油可能会被曲轴等运动部件搅拌形成油雾,这些油雾有可能会被吸入气缸。据研究,当机油进入气缸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浓度偏离最佳比例。正常情况下,空气和燃油的最佳混合比例(空燃比)大约为14.7:1,在这个比例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最高,动力输出最强,油耗最低。如果机油混入过多,空燃比会发生变化,例如可能会变成16:1甚至更高。燃油不能充分燃烧,会导致发动机的动力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据测试,正常燃烧时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在1% - 2%左右,而当机油进入气缸影响燃烧时,一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上升到3% - 5%。
如何避免机油超过上限呢?在日常的车辆保养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车辆的使用手册来进行机油添加量的操作。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的机油添加量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小型汽车的机油添加量在4 - 6升左右,而大型SUV或者高性能发动机的机油添加量可能会达到7 - 10升。在添加机油时,可以使用机油尺来测量机油的高度。机油尺上通常有两个刻度标记,一个是最低刻度,一个是最高刻度。在发动机冷态时,机油的高度应该在最低刻度和最高刻度之间。如果发现机油已经接近最高刻度,就不要再添加了。
另外,定期检查机油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行驶5000 - 10000公里(具体里程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机油类型而定),就检查一次机油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机油量的异常情况,避免机油过多或者过少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机油超过上限对发动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内部压力的增大到散热性能的下降,再到燃烧效率的影响,每一个方面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重视机油的添加量,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保养,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