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巨星,喧嚣的时代:我们真的配得上张国荣吗?
二十年前的愚人节,一个玩笑开在了所有人心头。张国荣离开了,留下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怀念。如今,每每提起他,总有人感叹:这个流量当道的娱乐圈,配得上他吗?
哥哥的传奇:不止是颜值
很多人认识张国荣,是因为他俊美的容颜,是《倩女幽魂》里飘逸的宁采臣,是《霸王别姬》里令人心疼的程蝶衣。可是,哥哥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为了《霸王别姬》,他苦练京剧数月,那份精益求精,敬业精神,连搭档张丰毅都曾表示“害怕”。 这是一种怎样的投入,怎样的专业? 在金融风暴席卷香港的年代,他甚至以一港币片酬出演《流星语》,并担任制片人,这份担当,这份责任感,如今又能有几人做到?
从程蝶衣到流量明星:时代的变迁
我想,很多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程蝶衣。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刻在了时代的记忆里。可是,如今的娱乐圈,更多的是快餐式的娱乐,流量至上,资本驱动。 我们是否忘记了,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那些被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品德,真的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吗? 那些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那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炒作,又和哥哥的谦逊和高尚形成多么强烈的反差。
人民日报的质问:十五年后的反思
2018年,人民日报曾发文:“十五年了,这个流量当道的娱乐圈,配不起张国荣”。 这句掷地有声的评论,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 十五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改变了吗? 金鸡奖的含金量下降,所谓的“爆款”剧集却往往质量堪忧,娱乐圈的乱象依然存在,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怀念是一种责任:传承哥哥的精神
哥哥的离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悲伤,更是一种反思。他留下的不只是经典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对艺术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我们怀念哥哥,怀念的是一个时代的优雅和纯粹。 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娱乐圈回归理性,让真正的艺术之花绽放。
我们能做什么?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整个娱乐圈,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抵制低俗,支持优秀,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担当的艺人获得应有的认可。或许,这才是对哥哥最好的纪念。
也许,在流量的喧嚣背后,我们依然需要一个程蝶衣,一个张国荣。 你认为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