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2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生了。他统一了混乱的蒙古,成为了草原的王。作为一个野心十足的征服者,他的目标显然不是只有草原。他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宗主国——金朝。
金朝对蒙古进行了长期的压迫政策,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之上处死。金朝还对蒙古进行了残忍的减丁政策,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杀。蒙古人对其早已怨恨在心,因为部落的不团结和畏惧金朝的强大只得忍气吞声,而如今他们有了位杰出的领袖。
此时的金朝早已无了横扫宋辽之时的锐气。入主中原的他们已被这里的繁华所迷惑,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此时的金朝虽然庞大却已经外强中干。他们如同宋朝一般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蒙古这种蛮夷根本不足为惧。——当然他们在汉人眼里也是蛮夷。
成吉思汗并不着急,毕竟对手是一个兵力数倍于他的大金,他静悄悄的等着。1208年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这个卫绍王是个庸碌之辈,成吉思汗知道时机到了。他先三次进攻西夏,使其臣服,除掉了攻金的牵制力量。此时金朝还未将这个强大的对手放在眼里,放任其在自己周围发展。
终于1211年成吉思汗率其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及三大将木华黎,速不台,哲别挥军南下,连克抚州、桓州、昌州等地,直达长城脚下。
金朝大军退守野狐岭,打算依靠山势来守住不可阻挡的蒙古铁骑。金朝在此屯兵四十五万,数倍于蒙古军队。要过这野狐岭似乎难于登天。成吉思汗不亏为最强大的征服者,他发现了金军布局的漏洞。敌人虽兵多可是却非常分散,马上采取重兵一路集中攻打獾儿嘴。蒙古军队士气高昂,勇猛无比,一路杀了过去。
金军过于庞大与分散,金军主将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指挥能力此时根本来不及调度。前方兵败如山倒,他只得带着能调动的部队赶忙逃跑。
主将跑了剩下的军队再庞大也没用,于是军心会散,弃甲而逃。蒙古人乘胜追击。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此役一过金军精锐被屠杀殆尽,双方的强弱形式开始扭转。
蒙军继续推进,连战连捷,攻破居庸关,直抵金中都。
金军背水一战,奋死拼搏,终于抵挡住了蒙古铁骑,成吉思汗见一时难以攻克,逼金求和,金朝送公主与宝物求和,蒙军退出居庸关
新继任的金宣宗害怕蒙古再次攻打中都,便选择迁都汴京。乘金迁都,人心浮动之机成吉思汗再次攻打中都,有一次重伤金朝。
成吉思汗给大将木华黎五万军队让他全权处理金国全权,自己先回本部休整。此后金国与木华黎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争。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本着柿子挑软的捏的原则,金国不去收复失地,而去攻打南宋,企图从南宋那里拿回损失。毕竟北边的木华黎不好惹,金军已经被打的听到蒙古就胆寒的地步。
122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继位,金朝总算迎来了一个不错的皇帝,他改变了三面临敌的策略。与宋、西夏修好,全力对抗蒙古。
可是他的改变终究来得太晚了一点,蒙古已经成长为一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巨大的帝国,蒙古的铁骑早晚会再次南下,到时那复仇的焰火将会燃尽金朝的一切。
1227年金朝收到一个好消息一代天骄病死六盘山。可是他的有着四个同样能征善战的儿子。成吉思汗留下了遗言:“利用宋金世仇,饶过潼关,连宋灭金。”
南宋的皇帝也是个憨憨,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写下过唇亡齿寒的道理。以前也吃过一次亏了,当时连金灭辽养出来一个“怪物”丢了半壁江山。现如今又同意连蒙灭金,非要一雪前耻。而且这次对面已经是一个超级帝国。
新任蒙古大汗窝阔台和他弟弟拖雷再次率大军杀到,这次他们已经比十几年前更强。他们不单单只靠骑兵了,他们还有着数百座大炮,东征西讨让他们学会了大量战争工具。
尽管金军负隅顽抗,做着最后的挣扎,但终究气数已尽。1233年宋蒙会师蔡州城下,联合攻城。
1234年,金哀宗传位末帝,他不愿意做那个亡国之君。他是悲哀的,留给他的只是一个满目疮痍的金帝国和一堆烂摊子。他努力的拯救着,却还是沦为了一个失败者。当然那位末帝也是倒了八辈子霉。次日,城破。哀宗自缢,末帝被杀,一个曾经强大的金帝国至此消亡。
至此历经23年的蒙金大战终于结束,然而蒙古的铁蹄并未停下,历史的车轮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