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那场未爆发的超级战争,如若发生,大明王朝的命运会如何?

爱历史的小枫 2019-06-04 12:45:22

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逐渐式微,在各地的统治都遭到了挑战。中原地区大明推翻了元朝,汉人重新执政。而中亚地区自称有着成吉思汗血统的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征服了中亚的三个汗国,成为了中亚的霸主。

公元1387年帖木儿派使臣向明太祖进贡,明太祖甚是高兴,这是西方第一个承认明朝地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派使团来进贡的国家。此后更是数年来朝。帖木儿写给明太祖的信更是肉麻至极,姿态甚低。

帖木儿以“成吉思汗第二”自居,除了中亚的蒙古汗国之外,他南侵印度,北伐埃及。连不可一世的土耳其骑兵也在一天之中,被他屠杀殆尽。如此雄心壮志的人甘愿臣服吗?其实他的内心一直觊觎着这片富饶的东亚领土。他屡次派使臣不过是为了探明大明的情况。

在伊朗帖木儿听到了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的消息。一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在帖木儿看来仅仅只有北京的朱棣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可是战争却久久不能结束。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之后朱允炆和明朝将领在军事上的无能。

朱棣攻破了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的时候。得国不正的朱棣并不得民心,他还对反对者实行了残酷的清洗。

现在大明新君登基,人心不稳之际,正是他最好的时机。帖木儿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去准备这场中国的远征。他渴望建立和成吉思汗一样的远大版图,只有攻下蒙古和大明他才能成为全蒙古的大汗。

经过多年的勘察,他对中国的地形和兵力部署已经了如指掌,他也有了一张极其完整的军事地图。在周密的准备之下他带领着20万精兵,发起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远征。

这趟路途远比帖木儿想的要艰辛,一路上粮草不济,所经之途大多为戈壁沙漠。白天酷暑夜里寒冷,路上还遇到了大雪,冻死了不少人马。

年事已高的帖木儿自己也没遭住这恶劣的环境,一代枭雄病死在了路途上。他的继承者们陷入了内斗,帖木儿帝国分裂,对大明再也够不成威胁。

最终两个超级帝国也没能打起来,帖木儿的前锋部队离明朝边境只有400公里。倘若帖木儿没死,两国最终交锋,大明会沦陷在帖木儿的铁骑之下吗?

我认为不会。虽然大明此时开国名将大都已被清洗,但大明还有一位军神,他就朱棣本人。朱棣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靖难之役更是以800燕军打败了朱允炆的百万大军,此后更是五次深入大漠,亲征蒙古。

此外从中亚到大明数千里的长途跋涉,就算到了边境也已是强弩之末,而明军将士则可以逸待劳。而且战线拉得太长,沿途补给都不够,何况打仗之时。西域环境恶劣也养不活太多军队。此时新君登基,为求安稳,明军大概率会选择防守。拖得越久,对帖木儿来说越不利。占尽天时的蒙古打孱弱的南宋都用了几十年何况是刚刚战胜元朝的大明。

那个年代远远不能支撑起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长远的征战。连轻车熟路回来报血海深仇的七万西辽军队最后也选择了半路而返。这次远征可以说是帖木儿对其宏远理想的一次豪赌,结局也是注定失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