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谷东南峙九峰,芙蓉朵朵插晴空。飞流直下三千丈,一抹青云挂玉龙。” 明代进士胡荣就曾经题诗称赞过这座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九峰山。自然风光如此多姿绮丽,怎么可能没有中华文化的积淀呢?《汤溪县志》云:“自来贤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观之乐,必于九峰。” 曾有多少文人雅士仙客道家缠绵于此。
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报了在浙江金华汤溪九峰山的最新考古发现。从探勘试掘及出土的筒瓦、瓦当、板瓦、脊兽等建筑构件及“方丈”款器底瓷器等文物,基本印证其为汤溪九峰禅寺佛教寺院遗址。铁证如山就在九峰山脚下。
“方丈”款器底瓷器
让我们看看汤溪县志里是怎么说的!
九峰禅寺图一
九峰禅寺图二
大家可以从“九峰禅寺图一”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在汤溪是非常盛行的。“释教,汤溪佞佛之风颇盛业林宝刹皈依膜拜者既不乏人......”从“九峰禅寺图二”也可以看出当时在汤溪范围内的寺庙林立,比如有证果寺、九峰寺、千松寺、无垢寺(石岩寺)还有宝兴寺等。“九峰禅寺图二”中也清晰著名“九峰寺在县南十里九峰山下......"。而此次考古也佐证了这个历史的真实性!
汤溪九峰禅寺臆想图
据《〔万历〕金华府志》,汤溪县南九峰山下的九峰教寺,嵩头陀在天监间亦尝卓锡。《〔嘉庆〕义乌县志》卷二〈山'龙华山〉,谓山頂有磬石钟岩,相传僧达摩练法于此。据专家考证,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于嵩山面壁九年之后, 从嵩山到达浙江乌伤(今义乌),之后到汤溪建了龙丘岩寺(即九峰禅寺)。
据相关记载九峰禅寺原名龙丘岩寺,建于九峰山下,今达摩峰以北里许,俗名"凤凰形"之平坡,是江南最早的寺院之一。时九峰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周围殿宇两百余间,右侧建有藏经楼,左侧佛塔十三层,气势之宏伟。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的寺院建筑。当时僧众近二千,至今仍有"安堂"石刻文物所在。寺院内并设有儒学安珍书院即"三贤堂",弟子多时竟达两千之众。
那为什么现在的九峰禅寺又会在半山腰呢?
汤溪九峰禅寺
时移世易,兴废无常,虽历代有高僧主化其间,亦有钟鼓绝响之时,近世以降,梵宇荡然。康熙版<汤溪县志>宗教篇记载,九峰禅寺在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5年>被彻底焚毀,众僧遭屠。逃得僧徒于明万历年间在九峰山达摩峰山腰以石窟为佛殿,重兴道场,才更名为九峰禅寺。
历史上的九峰禅寺到底有多大面积,体量有多庞大,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慢慢的都会公之于世。最后为各位看官送上几张滚烫的九峰禅寺考古现场图以飨读者。
九峰禅寺考古现场图
九峰禅寺考古现场图
九峰禅寺考古现场图
九峰禅寺考古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