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第四世:仲康的傀儡王朝与无声抗争
这一世是怎么来的——太康失国,仲康捡了个“烫手山芋”
夏朝传到第四代,当家的是仲康。他是大禹的孙子,夏启儿子,太康的弟。原来此王位本不应轮到他,只因他兄长太康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太康这个人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整天沉醉于打猎与饮酒之中。
有一天,太康率众外猎久未归。见此良机之首领后羿立即集结士兵并趁势一举夺取了夏朝都城,历史上赫然闻名的“太康失国”事件便由此发生也终成定局。
后羿占了都城后,自己做起了王。不过诸侯们对此极为不满,纷纷表示:“你一个外族人,凭什么当夏朝的王?”后羿见形势不妙,为了稳住局面,便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夏王族中挑选一个听话的人做傀儡,自己则在背后掌控实权。(这个后羿不是后羿射日的那个后羿
挑来选去,后羿选中了仲康。原因有二:其一仲康是太康的亲弟弟,从身份上来说,继承王位还算名正言顺;其二当时仲康年轻,缺乏经验,看起来比较好控制。
仲康的无奈妥协
仲康呢心里虽然憋屈,但面对这个难得的王位机会,还是答应了后羿的条件。
后羿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夏朝不仅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还得额外给予双倍的物资。为了能坐上王位,仲康咬咬牙接受了。
他也许在想,先登上那王位,而后再寻觅时机去摆脱后羿的掌控,将夏朝重新振兴起来。可他没想到,这一妥协,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开启了一段傀儡生涯。
这一世是怎么样的?——夹缝中的挣扎与无声的反抗
仲康刚当上王之时,就发觉这个王位实际上就是个“装饰”。后羿虽然说已经退到幕后,但是依然紧紧把控着军事的大权以及财政的大权。更严重的情况是,后羿将都城从斟鄩迁移到帝丘,这个举动明显是为了更靠近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便能更高效地控制局面。
仲康心中不满,一直将自己当作傀儡般存在,暗地里憋着一股劲儿,一直在寻找反抗的机会。他首先派遣大司马胤侯去讨伐后羿的党羽羲和,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后羿的势力。他满心都期待着这次行动能够取得成功,从而为自己夺回一些权力。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胤侯刚一出兵,后羿就迅速地采取行动,把胤侯给软禁了。仲康得知这消息之后,气得直跺脚,可他手中既没有兵权,也没有实权,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干着急
傀儡的无奈与苦楚
更让仲康糟心的是,他其实,还得替后羿背黑锅。后羿在背后,横征暴敛,这样的话,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但不明真相的百姓,把这些怒火都发泄在了仲康,这个名义上的君主身上,纷纷指责他是“昏君”。
仲康有苦,难言其状,心中满是无奈。他其一装模作样地祭祀天地,以此试图安抚民心;其二偷偷地联络诸侯,盼望能有人站出来帮他摆脱后羿的控制。
可是诸侯们都很精明,他们清楚地知道仲康只是个傀儡,不愿意为了他而去得罪势力强大的后羿。所以仲康的联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仲康逐渐认清了现实:自己在这个王位上,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摆设,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仲康的绝望与沉沦
认清现实后的仲康,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他觉得自己的努力,简直就是徒劳,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从此他整天借酒消愁,沉浸在酒精之中。他的身体,也在这种消极的生活状态下,逐渐地垮掉。最终仲康在绝望和愁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本有着重振“夏朝”的雄心壮志,不过在那极为残酷的现实跟前,却被权力的旋涡给吞噬了。他的这一生,满是悲剧的气息,已然成了那个时代权力争斗的牺牲者。
这一世最后怎么样了?——王朝崩裂,少康蛰伏
仲康一死,他的儿子姒相继承了王位。而且这时的夏朝已然是千疮百孔,那烂摊子更是愈发糟糕。后羿的臣子寒浞,竟然野心勃勃,他杀害了后羿,自己篡夺了政权。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寒浞对夏朝王族进行了残酷的追杀。
姒相无奈,只得四处奔逃;而且终究,依旧未能躲过寒浞的凶狠手段,惨遭杀害。此场变故,令夏朝的王族,近乎被斩尽杀绝。不过说真的,所幸的是,姒相的妻子,那时正身怀六甲,她在混乱之中逃离了出去,并且诞下了遗腹子少康。
少康从小流落民间,生活十分艰苦,只能靠着给人放羊维持生计。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放羊娃,日后竟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东山再起,上演一出震惊世人的“少康复国”大戏。(这个后面会有一篇文章来讲)
观点——仲康的悲剧,是野心与现实的碰撞
仲康这人,仔细想想,真的是既冤又不冤。说他冤确实有道理。王位是后羿硬塞给他的,手中的权力被后羿架空,所有的骂名也都由他来承担,他就像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可说他不冤,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他没有一点野心,当初又何必答应后羿那些苛刻的条件,坐上这个傀儡王位呢?他的内心,或许有着对权力的渴望,只是现实太过残酷,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说他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典型,一点也不为过。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仲康的挣扎,轻松愉快地暴露了早期王朝的致命弱点:一旦权力被权臣把持,而且即便拥有正统的血脉,也难以维护王室的尊严。他就如同后世那些被宦官、外戚操控的皇帝一般,空有君主的名头,不过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夏朝发展到第四世,早已不复大禹治水时的团结一心,也没有了夏启开国时的威风。此时的夏朝,已经成为一盘散沙,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谁就能掌握话语权。仲康的悲剧,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