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妾夜里守灵,短工窗外听见风月声,对她说,快跟我走

石头同学七号 2022-10-16 20:59:11

刘阿福今年二十八岁,还没结婚。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了,但是他要成婚也不容易。因为刘阿福不仅穷,而且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张氏要养,所以没有女孩子愿意上她。

其实张氏不是刘阿福的亲生母亲,是他在路上捡到的。这事得从一年前说起。这是一个春风吹又生的下午。刘阿福从城里卖柴火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太太躺在路边的草丛里。

刘阿福心地善良,总是做好事。他不会忽视这样的事情。他把手放在老阿婆的鼻子上,试了试。老阿婆还在呼吸。他搀扶着老阿婆带回了家。

回到家,刘阿福去找乡上请郎中前来诊治。郎中说老阿婆身体虚弱,所以给她开了几种药。在刘阿福的精心护理下,老阿婆身子骨好多了。

老阿婆姓张,说是外地来投亲的。谁知亲戚几年前搬走了,然后身上又没钱。她只好就近乞讨,三天没吃饭了。她又累又饿,就晕倒在路边。

刘阿福从她口中得知,她无儿无女。一个人很可怜。刘阿福是个孤儿,所以认她做干娘。张氏说:“我这个老婆子,什么也帮不了你,还会拖累你,我还是走吧!”

刘阿福说:“我从几岁起就失去了父母。我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看到别人都有娘可以叫,真的很羡慕。我要是有个娘就好了!不幸地...如果你不嫌弃,就留下来做我的干娘吧!我会好好孝敬你的……”

张氏被刘阿福的善良打动,留了下来。母子相依为命。村里人听说刘阿福捡了个妈,议论纷纷。有人说刘阿福心地善良,好心有好报的。还有人说他挑了个担子,娶个媳妇更难。

刘阿福的隔壁住着一个叫朱媒婆女人。朱媒婆靠做媒为生。她说,村里几乎所有的男人讨媳妇都是她做的媒人。一位好心的邻居让朱媒婆给刘阿福找个媳妇,朱媒婆却说:“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是他家穷得没姑娘愿意嫁给他?看在都是邻居的面子,只能尽力而为了!”

几天后,朱媒婆来到刘阿福家中,说给他找了个姑娘。当刘阿福看见后,他傻了眼。这个女生抓着鼻涕明显不太正常。村民知道后,也纷纷指责朱媒婆不地道。她羞辱刘阿福不是很明显吗?

朱媒婆看到乡亲们都在指责她,很委屈地说:“我是多管闲事,我也想置身事外的。”就他家的情况来说,他还想娶一个正常的女孩子,那就是白日做梦。能娶个媳妇就不错了。我看他也就只能单着身吧!"

其实,朱媒婆说的也有道理。从此,刘阿福放弃了娶媳妇的想法、砍柴卖钱、伺候干娘。

刘阿福是个好人,经常帮助村里的人干活。村里的人都很担心他的婚姻。一位老人把他的未婚孙女承花介绍给了刘阿福。承花看到刘阿福长得帅,人又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刘阿福对承花也很满意,他们的婚事就定了。

订婚才过去两天,承花的家人就来刘家退婚,说承花不想嫁给刘阿福,家里太穷。后来刘阿福才知道,原来是他表哥刘大根把承花撬走了。

那天承花来相亲,刘大根一眼动情喜欢上漂亮的承花,于是带着礼物去承花家求亲。他们得知刘大根家有二三十亩地,五六十头牛羊,于是决定解除婚约,让承花嫁给刘大根做小妾。

结实的瓜不甜。既然人家要退婚,刘阿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张氏没说什么,但她觉得很内疚。她觉得自己拖累了刘阿福。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氏偷偷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刘阿福没有看到张氏起床,他去她的房间看看。结果他看到房间里张氏不在,房间里的桌子上有一封信,旁边有一个珍珠。

刘阿福拿着书信,但他不识字,只能找村里的私塾先生看一看。先生一看字体就说张氏不是一般的人家。信里说她老了,想回老家去寻根。那个珍珠是留给刘阿福的,感谢他这些日子的照顾。

张氏和刘阿福在一起生活有些时日,母子感情一直很好。现在她已经回老家,但是她一个人。刘阿福不放心,打算去找找。

况且村里人听说张氏走了,还留了一个跟鸡蛋大小的珍珠给刘阿福,众人都说刘阿福的好心终于有了回报,女子们对刘阿福的看法也不一样了。朱媒婆找上门,说要给他当媒人,刘阿福拒绝了。

过了一个多月后,刘阿福收了地里的庄稼,卖了粮食,拿了珍珠,出发去武安府。经过长途旅行,终于到达了。

刘阿福只知道张氏家属于武安府,他拿着珍珠挨家挨户打听,可是打听多日没有张氏的消息。

他的钱已经花光了。为了肚子不挨饿,刘阿福决定一边打工,一边打听张氏的下落。他来到当地的集市找活干。

一个中年人走到他面前,说周财主家里需要一个打杂的,问他愿不愿意?刘阿福点了点头同意。

刘阿福从小就干农活。做个杂工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做事勤快,活干得细心。

刘阿福来到周家府邸,除了杂事,就去请大夫给周财主瞧病。从周家的仆人那里聊八卦得知,周财主病得很重,据说是周财主的新婚小妾妻赵柳柳害的。

周财主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在几个月前,他从一位花娘那里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这位年轻的小姐就是赵柳柳。

赵柳柳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她生来就肤白貌美。所以周财主娶了做小妾。

过后,周财主就没日没夜地呆在赵柳柳的房间里。他的妻子吴氏担心他的健康,多次提醒他要节制,否则就拼了命,但周财主不以为然,一意孤行。

虽然赵柳柳很年轻,但她很有心机。为了让周财主宠着她,给他吃药,周财主终于病倒了。

吴氏请郎中前来,郎中诊治后摇摇头,说周财主要是离女人远点,就不会死。吴氏明白了,怒道:“都是小妖精不好。自从来了周家,天天晚上缠着老爷风花雪月!”

他们都说赵柳柳是罪魁祸首,最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她竟然给周财主吃药,大家一致要求惩罚。

吴氏说:“我来处理。”从此,这位名叫赵柳柳的小妾就被吴氏关在柴房里。刘阿福去周府快要三个月了,从来没有见过她。

不久周财主去世,吴氏才放了赵柳柳,让她给周财主守灵。为了防止她晚上逃跑,刘阿福在晚上看着赵柳柳。

赵柳州是年轻女子,看起来柔弱无力,刘阿福无法把她和大家口中杀死周老爷那个人联系起来。反而觉得她无辜,可怜她。

“你先去睡一会儿,我来替你!”半夜里,刘阿福看见赵柳柳跪在灵前打瞌睡,差点把头磕在火盆里,实在忍无可忍,就走到她身边说。

赵柳柳说,“谢谢,不需要。如果大太太发现了,你会受牵连的!”刘阿福看见赵柳柳坚持着,也没有勉强。

三更刚过,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刘阿福想脱下外套给她盖上,但又怕被误会。他准备去管家的房间里要一条毯子。当他走到房间窗户边,他听到房间里传来一种风花雪月的声音。

刘阿福停下来,屏住呼吸,仔细听着。一阵风花雪月的声音过后,刘阿福听了心急如焚,怪声过后,他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说:“等他下葬了。这个家从此就是我们的了!”

“嗯,那老头死的时候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哈哈哈哈哈。等他一下葬我们家的财产将永远也花不完!”原来这个男声是周府的管家,刚才那个女声是吴氏。

听到两人的对话,刘阿福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周财主的死并不简单。他怕被人发现,赶紧快步回到灵堂。

明天就是下葬的日子。他们想让赵柳柳和周财主葬在一起。刘阿福想起来就毛骨悚然,于是叫醒赵柳柳说:“你快要将死了,你还不知道。你快跟我走,明天他们就动手!”

赵柳柳被刘阿福的话弄糊涂了,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刘阿福说:“大夫人要你和周老爷葬在一,所以你今晚必须离开!”

赵柳柳一听到眼泪就崩溃了,说:“我能跑到哪里去呢?如果他们抓到你,你就活不成了。我不会走的,亲人都走了,死亡是我最好的归宿!就让我死吧。”

你要好好活着,知道吗?”刘阿福顾不了那么多,就拉着赵柳柳跑了。但是他刚出大门,就被一群手里拿着棍子的人拦住了,他们很快就被逮了起来。

两个人被绑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上,他们又把吴氏和管家叫了出来。吴氏看见赵柳柳,怒气冲冲地说:“赵柳柳,你害死了老爷,老爷尸骨未寒你就和他私奔。你犯了严重的家法,必须用家法处理。

赵柳柳说,“这与他无关。你放了他,一切责任我来承担!”

吴氏冷笑道:“多么多情!老爷听到这些有多难过。老爷在世时对你很好。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有了新欢。我告诉你,你俩都得跟老爷陪葬!”

第二天,前来吊唁的亲友知道了赵柳柳的为人,每个人都指责她。吴氏哭着说:“老爷不听我的劝告,最后还是被这个狐仙害死了。他尸骨未寒就被戴上了绿高帽,真可怜啊……”

听了吴氏的哭诉,大家一致要求赵柳柳陪葬周财主,用刘阿福的人头祭奠周老爷的亡灵。

吴氏说:“我以为她年少无知,就饶了她这一次。没想到她竟然在老爷的灵前调戏别的男人还要私奔。这是最大的侮辱,简直无法忍受!”

当她说完,叫人抬来一口棺材,把赵柳柳放进去。“等等,我有话要说!”现在不管这些人信不信,刘阿福都会说实话。

“你是一个卑微的仆人,有什么资格说话!”吴氏怒道,众人也跟着附和。

刘阿福不听他们的,大声说:“我告诉你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大夫人妻子的奸夫是周府的管家。他们合谋杀了周老爷!”

大家听到这里都静了下来,都看着威武的吴氏。吴氏听了勃然大怒,仿佛真的受了委屈,大吼道:“你……你胡说八道。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你早就和赵柳柳勾搭上了,所以才来周家打工。现在我抓住了你的把柄,你却在搞鬼!”

刘阿福说:“昂首三尺,必有神明。你迟早会得到你应得的!”

吴氏对众人说:“我嫁与老爷多年。我和老爷一直相亲相爱,互相尊重。我怎么能伤害老爷呢?这是他诬陷我的谣言,不要被他骗了……”听了吴氏的话,他们都表示相信她。

管家喊道:“时间到了,老爷的灵柩就会出发。赶快把他们的人放进棺材里,免得耽误了吉祥的时间!”几名男子强迫赵柳柳进入棺材,然后盖上棺材盖。

几个大个子强迫刘阿福走在送葬队伍前面,准备在墓地结束他。刘阿福心想自己真的要死了,但是坏人没有受到惩罚。他不甘心,更担心干娘张氏。

正当刘阿福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看见蓝色的八抬轿子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十几个衙役。

刘阿福听人说过,坐蓝轿子的是知府大人。这时,他仿佛抓住了一个希望。当轿子来到他们面前时,他绝望地喊道:“知府老爷,我受了委屈。知府大老爷我冤枉啊,大冤枉啊…………。”

蓝轿子里的人听到喊声,命令轿夫停下来,从轿子里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崭新的官服。

几个大个子视而不见,继续往前走,却被几个拿着刀的衙役拦住了。领头的大个子说:“你想干什么?今天周老爷要出殡!”

周财主是当地首富,连知府大人都要敬他们三分,所以周家的仆从也很猖狂。

刘阿福忙说:“知府大人,是周夫人和管家害死了周老爷。请大人为我们伸冤!”

人群中的吴氏看到官家挡住去路,听到刘阿福这么说,心里害怕,管家说:“今天是周老爷的丧礼日,赶紧公之于众。耽误了吉祥时间,你担不起这个责任!”

年轻人旁边的一个老人说:“这是新任命的知府李青天。今天,有人哭诉不公,大人不会袖手旁观!”

“知府大人,周财主的小妾也被他们装进了棺材,求知府大人救救她。”刘阿福焦急地说。

知府注意到人群中有两具棺材时,命令衙役上前打开棺材,让棺材里的人出来。赵柳柳跪在知府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没有伤害任何人。

吴氏正要上前斥责赵柳柳,却被衙役抓住了。管家发现事情不对劲时,他想溜走。他也被衙役拦住了,于是他们带着四个人去了县衙,同时让验尸员给周财主验尸。

几个人被带到知府衙门后,知府升堂,问周财主是怎么死的。吴氏断言赵柳柳给他吃了太多的补药,最终因健康不佳而死。

刘阿福把撞见管家与大夫人通奸害人的事说了出来,知府说:“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再审。”

验屍官告诉知府,周财主并没有吃太多滋补品而死,而是被毒死的。一连几天,知府走访了城里所有的药店,终于从一家药店的进货记录中找出了线索,把人带到了知府衙门。

知府拿出购药证据,问管家是否知道。管家很惊讶,但他否认,说赵柳柳用了他的名号去买毒药。

“既然是别人买的药,你怎么知道是毒药,不是补药?”知府问,管家并不知道他被绕了进去。

“吴氏,你丈夫是因为慢性中毒而死的,但你说他是因为服用过量的滋补品而死的。你为什么隐瞒真相?”

吴氏听了,急忙狡辩道:“我看见赵柳柳给我丈夫吃补药。我以为是为了弥补死了,没想到她狠毒到用毒药杀了老爷。知府大人明辨啊!”

这时,衙役带进来一个人,吴氏和管家看到这个人时几乎崩溃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府的杂工白占堂。白占堂无意中发现了他们的通奸行为,借口说他年龄太大而解雇了他。在回家的路上,白占堂被他们派来的人推下悬崖,好在被一棵大树挂住,才保住了性命。

现在有了白占堂和药房的证词,再加上购药证明,物证人证都有了。吴氏和管家知道无法隐满了,所以他们解释了他们犯罪经过。事情的真相震惊了所有人。

原来,管家名叫周二蛋是周财主的远房亲戚。为了得到周财主的财产,周二蛋把自己的情人吴氏介绍给了周财主,成了他的妾。

吴氏来到周府后,用一种离经叛道的策略赶走了周财主的正妻黄氏和儿子。吴氏为周财主生了一个女儿,实际上是周二蛋的。

周二蛋起初并没有打算杀死周财主,在他死后才占有他的财产。谁知道,半年前,他们偶然遇见了黄氏。他们怕黄氏和儿子回周家抢他的财物,就悄悄跟着王,晚上再去害她母子俩,两人却不见了。

于是他们商量把周财主杀了,然后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归于吴氏母女的名下。到时候黄氏儿子回来也拿不到什么财产。

就在他们开始计划的时候,周财主却买了一个小妾,于是吴氏将计就计借刀杀人的准备。她把准备好的慢性毒药放进补药里,并让赵柳柳每天为周财主熬药,说是为了增强体质。赵柳柳不知道内情,最后周财主死了。

现在真相大白了,知府下令将吴氏和周二蛋处死,秋后斩首。正在这时,一位老人和一位老太太突然走了进来。

知府一看,赶紧走到老人身边说:“爹,儿子忙完了准备回去接您。没想到你自己来了!原来这位老人是知府的爹。

刘阿福惊讶地看到老人身边的老妇人。这不是要找的干娘吗?“干娘!”刘阿福拉着张的手,张氏看到刘阿福很震惊。

老人看着刘阿福说:“你是刘阿福,你干娘经常提起你,说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

老人指着身旁的知府,对儿子说:“知福,这是你的亲生母亲!她为了你吃了很多苦!”知府望着泪眼婆娑的张氏,跪下认了母亲。

吴氏和周二蛋看到这一幕,像白天见到了鬼。原来这位知府大人就是当年被他们赶走的知福。

张氏惊魂未定地看着二人说:“你们两个真是无情无义,狼狈为奸,可惜天不遂人愿。今天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原来,张氏母子被赶出周府时,周知福刚刚五岁多。张氏是个坚强的女人。她不想投靠娘家,于是长途跋涉来到邻县,把孩子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姬老汉的家里,把嫁妆首饰都留下了,姬老汉换成银子让周知福接受教育。

张氏把儿子安排好后,就回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住下。她这样做是为了监视周府里的一举一动。她和儿子迟早还是要回到周家的,但是被吴氏发现了,于是她就跑了,还有后来被刘阿福碰巧救了她的事情。

张氏离开刘阿福家后,去找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的姬老汉。这才知道,姬老汉的老伴已经去世了,儿子去考试了。她一边照顾生病的姬老汉,一边等待儿子的消息。

当他们得知周知福考上了状元,被朝廷任命为知府时,都非常高兴。他们等不及儿子回去接他,就跑过来,却遇到这一幕。

现在一切都清楚了。作恶多端的周二蛋和吴氏被判死刑,而刘阿福和周知福成了不同姓氏的兄弟。在周知福牵线搭桥下,张氏和姬老汉结了婚,刘阿福和赵柳柳也喜结良缘。

此后,刘阿福留在知府衙门当起了众衙役的队长,而赵柳柳给他生了五个女儿,五个儿子,姬老汉与张氏忙着带孙子,刘阿福问周知福啥时候娶妻生子,周知福称衙门还有什么忘了,赶紧溜了,就这样,一大家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文学创作人物虚构,请勿与迷信封建思想对号入座。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