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后续!男友晒聊天记录,限速40路段飙到116,雷军背大锅

语林啊娱乐 2025-04-03 15:38:51

深夜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标榜"智能驾驶"的小米SU7以116公里的时速撞向施工路障,三条年轻生命在烈火中消逝。这场悲剧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当车企、家属和网友各执一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车祸,更是对智能时代安全底线的集体叩问。3月29日凌晨,安徽某高速路段浓烟滚滚。三名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撞上施工隔离墩,车辆瞬间爆燃。

事后调查显示,这段正在施工的道路限速仅40公里,但行车记录仪显示车速竟达116公里。更令人心惊的是,遇难者男友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驾驶者曾在行驶中发送"车子自己在开"的消息,而车载系统在碰撞前15分钟内连续发出12次"请接管方向盘"的警报。

遇难者中主驾的小雯(化名)刚满23岁,出身教师家庭的她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其母哭诉:"她考驾照时科目三一次过关,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但网友发现,小雯的驾照虽满2年,但长途高速驾驶经验不足5次。

家属控诉小米三大罪状:车门电子锁失效致逃生无门、电池防爆设计缺陷、自动驾驶系统误判路况。工程技术专家指出,时速超100公里的碰撞下,传统燃油车可能变形锁死车门。2023年某品牌电动车撞击后电池组完整脱落的案例,小米采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理论上更安全。

争议焦点集中在"人机责任划分"。有车主晒出小米智驾学堂的警示:"施工路段必须人工接管",但小雯使用的男友账号未完成相关课程考试。这与去年特斯拉"幽灵刹车"事件惊人相似。当时车主同样未通过系统测试却强行启用自动驾驶。

雷军连夜回应称已提交全部行车数据,但家属质疑关键信息被过滤。网友分为两派:一方认为车企过度宣传"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另一方则翻出小雯社交媒体上"边开车边拍vlog"的历史记录,直指"年轻人把生命当儿戏"。

更耐人寻味的是施工方责任。该路段虽设有限速标志,但夜间反光标识不清晰,且未按《公路养护作业规程》设置缓冲沙桶。类似隐患在2022年浙江某高速事故中曾被通报,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截至发稿,警方尚未公布最终调查结果。但法医报告显示,后排两名遇难者未系安全带,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碰撞后无人能协助开门。小米宣布将升级智驾系统的施工路段识别能力,并强制用户完成安全课程才能启用相关功能。

这场悲剧撕开了智能出行时代的残酷真相:当科技赋予人类更多便利时,往往也麻痹了我们对危险的感知。那些消失在火光中的年轻生命,是否也在质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科技红利的狂欢中,我们是否早已交出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0 阅读:0

语林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