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赛道的破局者,如何以“逆袭”叩问宿命与人性

2025年开年,古装剧市场迎来一部兼具爽感与深度的爆款之作——《似锦》。这部改编自网络作家“冬天的柳叶”同名小说的剧集,以重生为壳、逆袭为核,在“大女主”框架下完成了一次对女性意识、权谋叙事与古典美学的三重解构。景甜与张晚意的双强组合,更将一场跨越两世的宿命纠缠演绎得张力十足,成为近期影视剧讨论的焦点。

一、重生叙事:从“爽感”到“人性觉醒”的进阶
《似锦》开篇即以极具冲击力的场景奠定基调:姜似(景甜饰)死于爱人郁锦(张晚意饰)箭下,却在重生后以“黑莲花”姿态逆袭归来。这一设定看似落入“重生复仇”的俗套,实则通过细腻的改编完成了对传统爽剧的超越。
1. 复仇逻辑的颠覆性重构
与同类作品中“以牙还牙”的复仇模式不同,姜似的重生并非单纯为雪恨,而是以“自救”为起点,逐步延伸至家族命运与女性群体的救赎。她退婚约、开香铺、破迷案,每一步都紧扣“掌控命运”的核心命题。剧中,姜似面对恶毒婶婶肖氏(马苏饰)的欺压,以掌掴与智斗反击,不仅传递出“以直报怨”的爽感,更折射出封建礼教下女性对“隐忍”宿命的反抗。这种从“利己”到“利她”的价值观递进,让复仇叙事跳脱出狭隘的个人恩怨,升华为对结构性压迫的挑战。
2. 宿命论的双向解构
剧集并未将重生视为“金手指”,而是赋予其深刻的悲剧性:姜似的重生实则是郁锦以命换命的结果。这一设定打破了“单向拯救”的叙事惯性,将男女主共同置于“被命运戏弄者”的困境中。两人从猜忌到携手,从对抗到共生,最终以“逆天改命”的姿态共同打破“不祥之命”的谶言,既是对传统宿命论的颠覆,亦是对人性韧性的礼赞。

二、人物图谱:女性群像的多元书写与双强博弈
《似锦》的成功,离不开其对人物复杂性的深度挖掘。无论是主角的成长弧光,还是配角的立体塑造,均展现出剧作对“人”而非“标签”的尊重。
1. 姜似:从“受害者”到“执棋者”的蜕变
景甜饰演的姜似,是近年来古偶剧中少见的“非典型大女主”。她既无“圣母心”亦不沉溺于“恋爱脑”,而是以清醒的谋略家姿态直面困境。重生后的她,兼具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果敢,在退婚、查案、经商等情节中展现出“先破后立”的智慧。剧中,她以香铺为据点串联起女性互助网络,既是对古代女性生存空间的拓展,亦是对“闺阁叙事”的突破。
2. 郁锦:赤诚与谋略并存的“非典型权谋者”
张晚意塑造的郁锦,跳脱了古偶男主“霸道王爷”或“腹黑权臣”的窠臼。作为流亡皇子,他以“余七”之名蛰伏民间,既有征战沙场的铁血,又有守护所爱的柔情。他对姜似的爱,始于愧疚,终于理解,最终以“并肩作战”的姿态完成对彼此的救赎。这种“双强”关系摒弃了“男强女弱”的刻板模式,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情感张力。
3. 配角群像:封建社会的众生相
剧集通过姜老夫人(吴冕饰)、荣阳长公主(黄奕饰)等角色,勾勒出封建家族与权力场中的复杂人性。马苏饰演的肖氏,将市侩愚昧与可怜可恨拿捏得恰到好处;黄奕的长公主则以权欲熏心的形象,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反派。这些角色并非功能化的“工具人”,而是各自承载着时代局限下的生存逻辑,共同构成一幅鲜活的社会图景。

三、美学表达:宋韵底色的现代转译与文化传承
《似锦》的视觉呈现,堪称近年来古装剧审美的一次飞跃。制作团队以宋代美学为基底,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艺融入剧情,构建出兼具雅致与烟火气的古典世界。
1. 场景与服化道的“古画复刻”
剧中园林建筑借鉴《千里江山图》的构图,以对称布局与留白技法营造东方意境;服饰则参考古画纹样,姜似的家居襦裙素雅婉约,郁锦的戎装与朝服则通过织锦与刺绣凸显身份转变。这种“从古画中来,到故事中去”的理念,让剧集成为流动的传统文化展卷。
2. 礼仪与生活美学的考究
《甄嬛传》礼仪指导张晓龙的加盟,确保了剧中行礼、宴饮等场景的合规性。例如姜似点茶时的“七汤法”、郁锦射箭时的“君子六艺”仪态,均以细节还原宋代文人的雅趣生活。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让剧集跳脱出“古装偶像剧”的轻浮感,呈现出历史正剧般的厚重。

四、争议与反思:重生题材的困境与突破
尽管《似锦》口碑热度双收,豆瓣短评中仍不乏“剧情老套”“CP感不足”的批评。这折射出观众对古偶赛道创新乏力的普遍焦虑。但该剧的突破在于:以类型化叙事承载现实议题。姜似的逆袭,实则是现代女性“自我赋权”意识的投射;郁锦的“不认命”,则呼应了当代青年对抗内卷的精神诉求。当古装剧不再拘泥于“情爱”,而是以古典外壳包裹现代内核,其生命力便得以延续。

结语:古偶剧的“破”与“立”
《似锦》的成功,证明市场从未拒绝套路,但永远渴望超越套路的诚意。它用重生叙事叩问命运,用双强博弈重塑爱情,用宋韵美学激活传统,最终在爽感与深度之间找到平衡。或许,这正是古装剧破局的密钥:以古典之形,载现代之思,让跨越时空的故事始终与当代人心跳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