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韩国游戏巨头蓝洞的新作《inZOI》以“抢先体验”形式登陆Steam。虚幻引擎5打造的次世代画面+类模拟人生的玩法被玩家戏称为地球Online,开测没两天steam评论数就已经突破了1W条且拿下了“特别好评”。
提及生活模拟类游戏,《模拟人生》总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Maxis在2000年创造的奇迹至今无出其右——初代推出便成为了当时史上销量最高的PC游戏,多年来海量dlc的内容填充,以及丰富的mod社区让其坐拥“模拟游戏之王”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模拟人生系列也说不上是稳坐高台:上一部正传已是十年前的《模拟人生4》,挤牙膏似的更新似乎意味着他们的创意受到阻碍;DLC海的商业战术遭到玩家诟病(主要是太贵);更不用说其古早的画面能否被当下玩家接纳,玩家对替代品的渴求也催生了新机遇。
蓝洞此次挑战市场头部产品的行为非常具有胆量,这也难怪,仅依靠《绝地求生》就能让蓝洞成为最赚钱的游戏公司之一,去年《绝地求生》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4%,达到1.18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5亿)。
如今《绝地求生》虽已不在巅峰,但近期蓝洞仍然通过稳健的运营在将同时在线人数拉回了100万。
或许正是因为蓝洞长线运营能力得到了验证,他们才敢入局几乎是无底洞的生活模拟类赛道,并说出“要为《inZOI》至少更新20年”这句话。
新概念模拟人生
作为一款生活模拟游戏,《inZOI》凭借虚幻引擎5的写实画面和细腻的互动设计,试图在虚拟世界中还原真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游戏的核心玩法围绕“角色扮演”与“世界构建”展开,与《模拟人生》大差不差,但其画面表现力却要强上不少。
新技术的优势首先就在捏脸环节展示了出来,《inZOI》的捏脸系统具有极高的自由度。玩家可以通过拖拽面部点面调整五官细节,甚至自定义体型特征,如肌肉量、胸围等,而AI生成功能允许上传照片转化为3D角色模型。游戏中的NPC也摆脱了传统模拟游戏中“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预制模型符合东亚审美,且行为模式更加真实。
捏好了角色后,玩家就需要选择城市并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并自己摆放家具。大到沙发、柜子,小到一些装饰物、玩偶都可以自由布置,玩家也可以上传自己的图片然后在游戏中3D打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模拟人生》的设计师威尔莱特就是建筑学出身,《inZOI》的框架大体上还是《模拟人生》那套模式,所以既视感非常之强。如果玩家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或者从事相关行业,就会有种“卡车司机下班玩《欧卡模拟》”的美,所幸,《inZOI》提供了许多样板房供玩家直接使用,如果对这种“酷家乐模拟器”的玩法不太感冒也可以“拼好房”应付一下。
在互动体验部分,《inZOI》的“底色”还算不错。就拿工作来说,玩家可选择成为KPOP偶像练习生,每日在舞蹈室完成训练任务,或体验服兵役的独特职业、还有电竞、消防员,也可以当一个“老艺术家”,在家全职写小说、画画等,颇具鲜明的韩国文化特色。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工作场所都只是“兔子洞”,就是那种小人可以进入但游戏镜头无法进入的场景,角色实际在干什么玩家是看不到的。至于练习生、公司职员这种职业,玩家虽然能够看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但其工作流程千篇一律,新鲜感过去了其实也比较枯燥。
打工当然是不可能打工的,都玩游戏了还想着打工,你不拿“销冠”谁拿。玩家可以在《inzoi》中找到游戏的“破序”乐趣,自己开发一些邪魔歪道的赚钱路子:比如花半天时间看书练口才,然后直奔公司CEO找他聊天刷好感,好感上去了他偶尔还会送你一些礼物,你收到礼物后又可以反手把礼物挂到二手平台上面卖掉,零成本当“倒爷”。
又或者上演“赛博杀猪盘”,对NPC施压敲诈,骗取他们向你投资以此来快速获得资金,反复来上几次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赚上钱了自然就是出去当“gai溜子”,《inZOI》的无缝地图设计允许玩家自由探索城市,观察NPC的实时行为。除了可能够切换到第三人称视角,像《GTA》一样操控角色步行与驾驶车辆外(可以在设置里面调为手动驾驶),还能进入咖啡馆占卜、公园钓鱼、逛游乐场、打篮球、唱、跳、rap…
或者,你想要的结婚生子《inZOI》也有。你可以安排一场美丽的邂逅,精心构思约会地点与项目,与心仪对象在合适的地方表白亲吻,接着举办婚姻,组建家庭。当然你也可以不按套路出牌,在路上随便找几个看得过去的NPC霸王硬上弓,然后把他们关在在家里不让他们出去。
游戏中确实预设了许多理想生活的设定,比如追求艺术、追求家庭幸福等,还会有一些天赋与性格的加成,不过存在先于本质,想要做什么依旧全凭玩家自己的意志,这也是此类游戏的一大魅力。
在模拟人生贴吧中时常能翻到一些玩家将脑补出的剧情制作成小剧场,更新到几百上千楼的十分常见,我想《inZOI》的乐趣如出一辙。
《inZOI》很懂这点,所以他们给玩家下放了更多的权限。例如游戏中还有一个智能AI模式,玩家打字为NPC注入“思想钢印”,他们就会配合你的演出,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游戏同样允许玩家彻底改变城市物理外观的功能。只需调教城市的破败度,玩家就能将灵感源自圣莫尼卡的美丽城市"极乐湾"(Bliss Bay)改造成某种可怕的后末日风格。
你还可以切换动植物群落,将高耸的橡树变为樱花树,或是向你的城市投放大量浣熊、猫、熊猫、鳄鱼,玩家还可以控制天气的强度实现一秒入冬,让身着比基尼的小人们顶着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跑回家。
无所谓,Mod侠会出手
蓝洞公司的野望显然不止于做第二个《模拟人生》。从战略层面看,《inZOI》承担着“后吃鸡时代”的产品矩阵转型任务,即通过生活模拟游戏构建持久的用户粘性,再以AI技术和UGC生态向元宇宙概念(比如roblox)靠拢,胃口非常之大。
但就从EA版本来看,《inZOI》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生活模拟类游戏的竞争本质上是生态系统的较量。《模拟人生》系列通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构建了难以撼动的壁垒:上亿次Mod下载量、3000万活跃玩家社群、以及“本体+DLC”的商业模式实现了总营收超50亿美元的商业奇迹。
尽管《inZOI》的画面以及捏脸精度远超《模拟人生4》,但早期测试暴露了玩法扁平化问题。例如玩家反馈“练习生职业”仅有练舞、考核等固定流程,缺乏出道后的粉丝经济或绯闻系统。相比之下,《模拟人生》的Mod社区早已衍生出“明星生涯扩展包”,包含狗仔队跟踪、社交媒体运营等深度内容。
如何快速填补内容缺口?
蓝洞的办法也比较死,就是拉产能。在EA阶段,他们就放出了更新计划,比如每季度会更新一些新玩法与地图,像是今年8月计划推出的“猫岛”DLC这种。
针对玩家生态,官方则承诺在5月份开放Mod工具包,允许玩家自制一些非官方玩法。目前游戏还未正式发售,但社区中就已经出现了给力mod(就是你想的那种),这对《inZOI》倒也算一种积极的信号。
除了内容量与产能面临考验外,《inZOI》还亟待解决技术优势与体验成本的矛盾,毕竟“你也不想游戏在打上各种mod后成为屎山代码吧。”
有点可惜的是,《inZOI》对硬件的苛刻要求将大量潜在用户拒之门外,最低配置就达到了RTX2060显卡,CPU也要求是有大三缓的X3D型处理器。乍一看好像不高,但首发就有优化灾难的《怪物猎人:荒野》其推荐配置也才2060S。
为何配置要求如此之高?无他,一方面,《inZOI》使用了UE5引擎来开发,画面精美的同时性能开销更大。另一方面,由于《inZOI》引入了一个AI市民模式,并且其AI还是本地部署,开启这个功能也会占用一定显存。
具体来说,该功能使用了参数为0.5B的Mistral NeMo Minitron语言模型,除了能看到NPC内心的想法外,还能指挥相应NPC的决策:他们会帮迷路的人指路,甚至还会出现当面抢男友这种ntr行为,与以往的行为树AI有很大的区别。
听上去是很美好,但实际体验下来只能说是一言难尽,倒不是笔者有意泼冷水,云端配置的满血Deepseek R1有671B的参数,用着还是有股“伪人”的味道,本地配置的0.5B的AI能有多聪明可想而知。
老实说,我现在对于《inZOI》有点难评,《inZOI》身上有很多“战未来”的东西,比如官方还说若玩家呼声高的话,甚至可以弄个联机模式…如果真的都实现了,它确实能够威胁到《模拟人生》的霸主地位。但问题就在于战线拉得太长,目前玩家实际可玩的内容还是太少了,漫长的等待又会变相增加玩家的沉没成本。
EA测至少持续一年
结语
就在最近的GDC上,游戏市场研究机构Newzoo公布了一个关键数据,2024年PC玩家超三分之二时间花在6年以上老游戏上。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老游戏完成度更高、内容体验也更加连贯吧。
回看最近几年的这些新游戏,《怪猎荒野》给玩家打“长线牌”,采用分段式更新的策略遭到诟病;去年《星际战士2》的内容都没有做完,开发商转头就宣布立项《星际战士3》的行为受到玩家非议;甚至是《赛博朋克2077》获得TGA最佳运营奖也略显幽默…
对厂商而言,游戏只是一个商品,完美是没有尽头的,更何况是《inZOI》本身选取的这个赛道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抢占市场才是首要目的。总之,希望能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