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0年代的贵州省都匀,哪张照片戳中了你的泪点?

史图有说呀 2024-12-23 03:13:07

都匀

(感谢都匀地区友友们的支持。注:免费文章,无任何费用产生,请放心观看)

(照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上世纪4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百子桥,始建于1786年,也被称为“龙头桥”,是都匀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桥,这座桥已经是都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也是都匀市民心中不可取代的一道风景线

70年代时拍摄的百子桥,这时候的桥体很是破旧了,桥面上行驶过几年客车,是当时的下乡知青,桥下的河水不是太多,有些地方都已经干涸了

3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文峰塔,始建于1573年,这时候的文峰塔孤零零的竖立着,没有文峰公园,也没有什么游客,宝塔周边显十分些荒凉破败

5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文峰塔,周边已经开始有了部分建筑了

40年代时都匀一中体育竞赛时拍摄的参赛者的集体留影,一中成立于1905年,最早是都匀府官立中学堂,后来在1958年更为现在的校名

50年代初期时拍摄的前贵定县城的样子,这时候的贵定县房屋建筑都是老式瓦房,虽然没有现在这么繁盛,但是看上去很舒服

50年代时的都匀市政府,那时候很多建筑上都有一个象征红军的五角星

50年代初时拍摄的都匀新华书店,这时候书店里的书几乎都是各大热心人士捐赠的,有很多古书后来都收放起来了,有的也被销毁了

1959年大炼钢时,都匀百姓搭建了简易的铁轨和小火车,这种车厢可以分开也可以组装成长龙样,以前老人说火车是推的,我还不理解,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才知道,原来最早还真有手推小火车,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

1959年大炼钢时用牛拉着小火车运输粮食,不得不说,这种小火车实用起来还真即简单又非常的方便

5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汽车站,那时候的汽车站很简陋,不过舍得坐车的人也不多,见过这样公交车的人,现在至少50多岁了

1958年为加快黔桂铁路建成通车这个项目,铁道乒和贵定县民工召开了誓师联合大会,这是当时拍摄的现场照片,那时候的人满腔热血,为加快中国前进的步伐,为不再被人所欺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王正雄老师拍摄)

1959年2月7日,黔桂线都匀至贵阳段终于打通了,这是当时通车时拍摄的现场照片,参加典礼的人很多,也聚集了很多市民,他们都在铁道两旁激动的欢呼,铭记这历史一刻

1958年,都匀撤县建市时拍摄的现场照片,当时是在人民会场举行的,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地都匀市,这一天红旗飘飘,都匀也迎来了新的篇章

60年代独山县城赶场天时的热闹场景,那时候物资还比较贫瘠,集市上卖的却是五花八门,吸引了很多周边的百姓,每个人都既好奇又开心,那时候还会有以货换货的方式出现,仔细看当时的建筑风格,在80年代时还有很多(刘健 摄)

60年代时黔南布依族歌会时拍摄的现场照片,这一天会聚集很多年轻人,他们唱着热情洋溢的歌曲,感受着彼此带来的喜悦

60年代的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两个村民挑着食物往集市上赶去(黄达武老师拍摄)

5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城南片区的样子,

60年代末时在都匀西山公园的山顶上拍摄的都匀城,现在你还能辨认这些建筑都是哪里么?

70年代时的都匀城内开发的面积很小,城区都集中在剑江以东的区域,而城东的边界就在东山脚下,再过去就是大山了,所以那时候都匀的人口也不多

6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大桥头附近的样子,你还能辨认出当年的二小、牛马市场和铁路医院么?

5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牛马市场里的周边的样子,二小对面

60年代时的文峰塔、中上区域的三仓库和左边跃进旅社周边的建筑分布

哪位友友能辨认出这是哪栋建筑?拍摄于60年代

70年代初时拍摄的龙里县城的样子,很大一片区域都是田地,房屋建造的比较居中

70年代时拍摄的西山大桥,早期时大家喊它作“新桥”,是连接河东河西之间的桥梁,西山大桥是都匀人前往西山公园游玩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座实用率比较高的桥,都匀人记忆比较深刻

70年代的拍摄的平塘县满仙桥,一位挑着担子的市民出现在照片中,小编第一眼看上去会有西游记中沙僧的错觉,也透着一种莫名的孤寂感

70年代时拍摄的人民会场,在会场前留影的是当时独山县的教育先进工作者,那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在这个时期开展过扫盲活动,80年代时注重了教育发展(胡新民提供)

7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人民广场里的样子,这一天在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似乎能辨认出有学生在列队,不清楚举行了什么活动

70年代时拍摄的老苗冲路口的关厢桥和蜡纸厂,都匀的桥梁是非常多的,以剑江为主就矗立了170多座,被誉为“桥梁博物馆”,可见在古时都匀就十分的受重视

70年代时都匀人民公社食堂里的样子,那个年代的粮食是十分珍贵的,不是重大节日或活动很难见到这么丰盛的餐桌

7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民族饭店,现在石板街坡脚那里,后来叫都匀大饭店,记得当时的肉粉是一角钱二两粮票,你还有印象么?

70年代时拍摄的从州医院到风雨桥路段的照片,那时候的马路不宽,树木也不算十分的茂盛,行人不多,车辆更不多

70年代时拍摄的石板街坡脚,当时的这条街是都匀的主干道,所以周围建筑是比较密集的

70年代时拍摄的石板街坡脚的建筑群,左边近处的房子上还粉刷着“全民跃进”的标语,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火红的年代,这一处处的建筑中是否有你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60年代时拍摄的黔南电影院,当时的电影票虽然不贵,记得好像是2分钱一张,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舍得买,偶尔能遇到露天屏幕,会聚集很多人,那真是很大的场面,经历过的人记忆很深刻

70年代时拍摄的黔南电影院门前的样子

80年代初时拍摄的都匀大桥头的样子了,这时候道路很宽,两旁的树木茂盛

70年代时拍摄的剑江东岸的样子

70年代时拍摄的剑江东岸的样子,一艘木船缓缓向岸边划去

80年代时拍摄的剑江东岸的样子

90年代时拍摄的剑江东岸的样子

8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一角,这时候的建筑明显增加了不少,楼层也更高了

70年代,州庆领导来检查火车运输物资时拍摄的现场照片

80年代时,位于百子桥对面的老都匀火车站,现在已经拆除了,始建于1944年,是贵州最早的火车站之一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老火车站,如今的火车站早已搬到小围寨

80年代末时拍摄的都匀老火车站站里的样子,还是比较怀念这个时期的火车站,那个年代坐火车的人还不多,后来车厢爆满,也是一种难忘的回忆

89年代时从成都到都匀的票价是16元钱,那时候的车票就是一张小卡片,检票时用个铁架子夹一下,就会有个小缺口,过去小编还收藏不少这样的车票,后来搬家弄丢了

80年代时拍摄的水上中心区域的样子,还能看到当时的吊桥,记得以前的这里是个溜冰场,你来过这里滑冰么?

8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剑江中路,那时候的洒水车还是很复古的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剑江中路,两旁的建筑增高了,路上的机动车多了

90年代初时拍摄的都匀老步行街裤裆街,这是都匀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还没改造过的样子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步行街,当年的文化宫门口有不少卖雪糕汽水和小零食的,夏季里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90年代时都匀步行街,就是现在的工商银行对面的肠旺面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民族百货商店,这时候正是改开初期,市面出现的稀罕物品越来越多,市民兜里的钱也越来越多,是一个很好赚钱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年代

90年代时大十字往小十字方向走的地方,左边的两栋高点的建筑现在依然还在,30多年过去了,给我们留下的记忆也只有在老照片中能找的回来

90年代时都匀大十字的针纺商场,记得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人织毛衣的,我上学时的手工课就有教

90年代时的大十字壹加壹,那时候生意还很好的,小编的同学就经常来这里买衣服

90年代时的大十字,都匀的几条繁华街道,着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90年代初时拍摄的都匀广惠路派出所门口的胜利路菜市场门前的样子,那时候电冰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是下了班就来买菜,菜市场十分的热闹

80年代时都匀的公共汽车站里的样子,当时的公交车比60年代时的高端了一些,很怀念5分钱坐公交车的年代

80年代时都匀的公共汽车站里的样子,这种加长公交车是90年代时的经典回忆,那时候坐公车的人很多,无论冬夏都是十分遭罪的

80年代末时拍摄的都匀大桥头老火车站门口的样子,一种熟悉即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开发区的环岛大转盘。 1995年贵州批准开发新区后,都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十年间整个大变样

90年代时拍摄的人民医院门口的样子,那个年代看病很便宜,有个发烧感冒的几毛钱的药就治好了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人民医院门前的样子,就是现在的胜利路,光明眼科医院那段

90年代都匀街头上的人力三轮车,整条闹市街遍布三轮车

记得当时三轮车的价格还很便宜,几块钱能跑很远,车老板也很健谈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三街里的样子,那时候的路还很破,下雨时泥泞的很

90年代时三街的匀城电影院,现在已经是金鹏花园小区了

20年前的三街

90年代时的都匀三街和五街可是最热闹的地方,时隔这么多年,友友们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么?

90年代时都匀老式房子还不少,记得那时候租一个月才20块钱,当时物价低,钱是真耐用,存钱和赚钱都很容易

90年代时都匀五街路口的邮电所,在70-90年代时,书信来往还很密切,记得初中时还发展过不少笔友,全国各地的都有,隔几天就会分享一下自己遇见的新鲜事,寄过照片、记过明星贴纸,一个纯真的年代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小吃街的入口处,那时候的食品比现在好吃,大家也都没什么见识,遇到新奇的东西会很开心

90年代时都匀六小门前的样子,在当时的学生业余时间很多,补习班少之又少,放学写完作业还有大把的时间去玩耍

90年代拍摄的都匀河滨路往老医专方向走的样子,这时候的河滨路已经开始规划修整,看上去有些破破烂烂的

90年代时拍摄的都匀彩虹桥,刚修好的时候周围还很荒凉,现在这片菜地就是西苑

20年前拍摄的蛤蟆井十字路口的样子,这时候房价不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很高

20年前拍摄的剑江河畔开磷剑化厂内的制料塔,曾经属于黔南都匀工业文明的见证者,如今已被夷为平地,新的开发项目也开始启动了

20年前拍摄的黔南州体育场,后面的电信大楼应该刚建好没多久,如今这里已经完全被拆除了

………………

因不是都匀人,有几张照片位置不详,了解的友友麻烦在评论区告知下,谢谢了!

(未知地1)

(未知地2)

(未知地3)

(未知地4)

……………………

感谢各位摄影老师们的精彩留影,让如今的我们还能欣赏到当都匀的风采

(照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小编有话:

因为要图文并茂,才能更好的介绍本地的特点,所以照片的位置都是查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一些当地老师,文章写了6个多小时,非常的耗时耗力,但因不是本地人,真心不确定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出现。

整理老照片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们看到过去的城市面貌,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可以让经历过的人重温美好青春,因为照片部分整理于网络,已经不知道被转发多少次了,很多照片都不知道拍摄者和原版出于哪里,知道的我会标注,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理解,小编在此鞠躬致谢!!

(资料整理于网络,有些照片没有拍摄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