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老患者急匆匆地找到我,说自己夜里突然腰腹部疼得厉害,疼得直打滚,还伴有恶心呕吐。送到医院一检查,是肾结石发作了。他特别纳闷,自己身体一直还算硬朗,怎么就突然得了肾结石呢?一聊才知道,原来他夏天特别怕热,每天出汗特别多,可他觉得喝水多了老跑厕所麻烦,就很少主动喝水。其实,像他这样因为夏天喝水少、出汗多而患上肾结石的人可不少。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讲讲,夏天出汗多和肾结石到底有啥关系,每天喝多少水才能躲开这个大麻烦。

咱们身体里的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 “过滤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血液,把多余的水分、废物和矿物质等过滤出来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夏天天气炎热,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大量出汗意味着身体里的水分快速流失,如果这时候不及时补充水分,肾脏生成的尿液量就会减少,尿液就会变得越来越浓。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矿物质和盐类物质能均匀地溶解在尿液里。但当尿液浓缩时,这些物质的浓度就会升高,超过了它们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就好比一杯水里本来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可要是不断蒸发水分,盐就会慢慢析出来。尿液中的这些矿物质和盐类也是如此,它们会逐渐形成微小的结晶。一开始,这些结晶可能非常小,身体没有任何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结晶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聚集、长大,最终就可能形成结石。据统计,在夏季因为出汗多、喝水少导致尿液浓缩,进而引发肾结石的患者数量,比其他季节高出约 30% - 40%。
饮食变化增加结石风险夏天的饮食习惯也在悄悄给结石 “创造机会”。大家夏天都喜欢喝各种冷饮、甜饮料来解渴,像可乐、奶茶、果汁饮料等。这些饮料里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有的还含有咖啡因。大量摄入糖分会使人体的代谢发生变化,增加尿液中钙离子的排泄,同时也会让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升高。而咖啡因会影响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使得更多的钙进入尿液。这就好比给结石的形成 “添砖加瓦”,让尿液中的矿物质更容易结合形成结石。
另外,夏天夜市热闹,烧烤、海鲜等美食琳琅满目。很多人喜欢在晚上约上朋友,来一顿丰盛的高盐、高蛋白大餐。然而,高盐饮食会使人体的钠排泄增加,而钠和钙在肾脏的排泄过程中有相互作用,钠排泄增加会导致钙的排泄也增多。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会在体内代谢产生更多的尿酸,而尿酸又会影响尿液中钙的溶解度,促使钙和尿酸结合形成结石。研究表明,长期保持高盐、高蛋白饮食习惯的人群,患肾结石的风险比饮食清淡的人群高出约 25% - 30%。
活动量减少影响尿液排出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变得不爱动了,户外活动大幅减少。以前还会每天散散步、锻炼锻炼,可到了夏天,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但缺乏运动对尿液的排出非常不利。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能帮助尿液更顺畅地从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
长时间久坐不动,身体的代谢速度变慢,尿液在肾脏和输尿管里停留的时间就会变长。这就给了那些已经形成的小结晶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互碰撞、聚集,从而增大形成结石的可能性。而且,久坐还容易导致腹部压力增加,影响肾脏和输尿管的正常蠕动,进一步阻碍尿液的排出。在因肾结石就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夏天的运动量相比其他季节明显减少。
肾结石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剧烈疼痛影响生活一旦肾结石发作,那种疼痛常常让人难以忍受。肾绞痛是肾结石最典型的症状,疼痛程度剧烈,就像有一把刀在腰部和腹部来回切割。这种疼痛通常突然发作,没有任何预兆,而且疼痛位置一般在腰部和上腹部,有时候还会沿着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男性患者可能会感觉疼痛放射到阴囊和睾丸,女性患者则可能放射到阴唇附近。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疼得直不起腰,冷汗直冒,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些患者因为疼痛剧烈,需要紧急就医,打止痛针才能缓解症状。
血尿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除了疼痛,肾结石还可能导致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就是用肉眼就能看到尿液呈现红色或洗肉水色;镜下血尿则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这是因为结石在泌尿系统里移动的时候,会像一把 “小锉刀”,划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下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就混入了尿液中。
而且,肾结石还会大大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结石就像一个 “障碍物”,使得尿液排出不顺畅,容易在尿路中积聚。尿液长期积聚,就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细菌在尿路中大量繁殖,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蔓延到肾脏,导致肾盂肾炎,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长期发展损害肾脏功能如果肾结石长期存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结石体积的不断增大,或者结石数量增多,它们可能会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肾脏就像一个 “工厂”,不断地产生尿液,如果尿液排不出去,就会像工厂里的产品积压一样,造成肾积水。一开始,肾积水可能程度较轻,身体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肾积水长期得不到缓解,肾脏内的压力会持续升高,肾实质会逐渐变薄,肾功能就会受到损害。长期下去,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会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发展成肾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每天喝够这个量,预防结石有保障既然知道夏天出汗多容易引发肾结石,那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喝水,就是预防肾结石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一般来说,建议大家在夏天每天至少饮用 2500 - 3000 毫升的水。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有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实了,充足的水分摄入能显著降低肾结石的发病风险。每天喝够这个量的水,能让尿液保持足够的稀释度,减少矿物质和盐类结晶析出的可能性,就像往一杯已经快饱和的盐水中不断加水,盐就不容易析出了。
不过,喝水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而是要少量多次饮用。比如,每次喝 200 - 300 毫升左右,把一天的饮水量均匀分配到各个时间段。早晨起床后,先空腹喝一杯 200 - 400 毫升的温开水,这能补充一夜睡眠中流失的水分,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冲刷尿路,把可能已经形成的小结晶冲走。白天的时候,每隔 1 - 2 小时就喝一次水,尤其是在运动后、出汗较多的时候,更要及时补充水分。晚上睡觉前,也可以适当喝一点水,但不要喝太多,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一般 100 - 200 毫升就可以了。
除了喝水,这些预防措施也别忽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对于预防肾结石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控制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像肉类、豆类、奶制品等。虽然这些食物营养丰富,但摄入过多会增加尿液中尿酸和钙的含量,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合理搭配,适量食用。
其次,要减少含草酸高的食物的摄取,比如菠菜、芹菜、竹笋、巧克力等。草酸是形成肾结石的重要成分之一,过多的草酸进入人体后,会与尿液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结石类型。但同样,也不必完全杜绝这些食物,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草酸的吸收,比如在烹饪菠菜等含草酸高的蔬菜前,先将其焯水,这样能去除大部分草酸。
另外,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饮食尽量清淡。高盐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所以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 6 克以下。同时,可以适量增加富含枸橼酸的水果的摄入,比如柑橘、柠檬、草莓等。枸橼酸能与尿液中的钙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盐结晶的形成,从而降低结石的发生风险。
适当增加运动量运动对于预防肾结石也有很大帮助。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有助于肾脏更好地过滤和排泄废物,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而且,运动还能促使尿液更快地排出体外,避免尿液在尿路中长时间停留,减少结晶沉积的可能性。像散步、慢跑、跳绳、游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3 - 5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不过,夏天运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以免中暑。早晨或傍晚天气相对凉爽的时候,是比较适合运动的时间段。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因出汗过多导致身体缺水。
定期体检筛查对于那些本身就有肾结石家族史,或者曾经患过肾结石的人来说,定期体检筛查尤为重要。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内是否有结石形成,以及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无创、方便,能清晰地看到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内的情况,发现是否存在结石。如果已经患有肾结石,还需要定期复查肾功能,了解肾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另外,尿常规检查也不能忽视,它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酸碱度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尿液成分是否异常等情况。通过定期体检,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肾结石对身体的危害。
夏天虽然炎热,但只要我们了解出汗多与肾结石的关系,每天喝够足够的水,同时注意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就能大大降低患上肾结石的风险,轻松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要是已经出现了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要拖延,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