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成飞沈飞六代机试飞频率正在快速增加之中,随着亮相频率的不断提升,歼-36的整体设计是越看越清晰,其鼓包高突唇口明显前掠的DSI进气道,神似F-16combat验证机。而沈六代的整体设计却是越看越迷糊。
当沈六代被拍下侧身的狭长舱盖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沈六代拥有侧弹舱,但更加清晰的图片却显示,沈六代侧面舱盖的长度远短于歼-20的侧弹舱舱盖上还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奇怪凸起。
沈六代侧面舱盖,长宽比不足歼-20侧弹舱一半,却又比维护舱盖长很多相较于极其看重作战半径、发电能力以及飞行速度的成六代超重型战斗机,以两台大推为动力的沈六代整体定位更加接近于传统的重型战斗机。只不过定位方面的传统并不妨碍机身宽扁、只有一对兰姆达翼并使用可动翼尖的沈六代整体设计一点都不传统。
对于传统空优战斗机而言,视距内格斗是衡量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因此沈六代到底有没有侧弹舱也是军迷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此前在看到沈六代机身侧面的狭长开口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相关开口意味着沈六代拥有侧弹舱,起落架向侧面或者后收起以腾出弹舱空间。
万万没想到更新的照片显示沈六代的机腹侧面开口,全长可能也就两米左右,狭长舱盖上还有着一个奇奇怪怪的凸起,这就很让人迷茫。
F-35、歼-35等隐身战斗机都在进气道侧面设置了可打开的维护口盖,用于供电、加油或供氧以及调试机体内部设备。但F-35、歼-35的维护口盖长宽比很小,大致也就是1:2、1:3,而沈六代的侧面开口长宽比接近1:6。
F-22、歼-20等拥有侧弹舱的隐身战斗机,侧弹舱开口的长宽比普遍非常的狭长,弹舱盖长宽比要比沈六代的机身侧面舱盖的长宽比大约三分之一。
沈六代的侧面开口再长一些肯定是侧弹舱,再短一些那就肯定是维护舱盖,但沈六代的侧面开口的长度偏偏卡在了两者之间,并且侧面舱盖赫然还设置有奇奇怪怪的凸起。航空器向来是若非必要不增实体,这个凸起同样让人迷茫。
隐身飞机为了内置弹药而在弹舱外壁设置凸起的案例有很多,SU-57的茧包弹舱是如此,F-35外突鼓包弹舱同样如此。止步于幻灯片阶段的F-22B和FB-22同样计划通过弹舱门外突的方式强化内置弹舱容量。
如果说沈六代机身侧面的狭长舱盖是维护舱盖,会无法解释舱盖上设置奇怪凸起的理由。所以这个舱盖应该还是侧弹舱,只不过配套的空空导弹比较短而已。
歼-20战斗机机身纤细,能够设置比较长的侧弹舱,因此配套的霹雳-10空空导弹,是一款直径203MM长约3.69米的大家伙(感觉不太对劲)。F-22机身相对较短,配套的格斗弹也比较短,AIM9L/M导弹直径12.7毫米,弹长2.87米;SU-35战斗机配备的格斗弹则是直径165毫米,长2.93米的R-73。
沈六代侧面的长度只有两米多,塞不下AIM9L、R-73、霹雳-10等大家伙。但格斗弹家族中也有小家伙。苏联彩虹设计局研发的R-60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约8公里,弹径130MM,弹长2.08米,弹重45公斤。R-60空空导弹的射程比较短,但小巧的体型让R-60尺寸的导弹很容易就能塞进隐身战斗机紧凑的机体之中。
假设沈六代计划搭载的是长度略微增加,最大射程15公里左右的R-60类似物,就能解释为什么侧弹舱这么短。那么弹舱盖外凸的拉长水滴形则是因为导弹是倾斜布置的,外凸部分为导弹头部。
进一步考虑到,沈飞去年七一时发布的宣传片中,赫然出现了一款拥有双弹侧弹舱的歼-31B隐身战斗机。歼-31/35战斗机的机身两侧并没有设置侧弹舱的空间,歼-35的相关照片也显示侧面开口仅仅是维护舱盖而已。在当时认为歼-31B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歼-35哪里有空间塞侧弹舱。
但看着沈六代机身侧面的弹舱类似物,不得不让人怀疑,中国军用可能真的研发了一款弹长在2.5米以下的R-60类似物。此前认为的“美丽的错误”,是沈飞的刻意为之。
如果空军需要更加强大的歼-35改的话,歼-35的后期改进型能通过沈六代技术的下放,前移维护舱盖空间从而设置小型双联装侧弹舱?如此猜测固然离奇,但逻辑方面好像确实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