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学始祖”文翁传奇

爱爱历史 2025-03-11 04:28:03

>>文翁,名党,字仲翁,今安徽庐江舒城人,公学始祖,西汉著名循吏。

文翁是春秋末期勾践的谋士、一代贤相文种的后裔。文翁自幼好学,家境贫寒,曾经与少年同伴一起入山采木。有一天,他们行至深林老林中,文翁对同伴说:我想远出求学,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今天我试着向大树中投斧头,若所志得遂,斧头就被大树挂住而不坠落。说完,文翁将手中之斧向上一掷,斧头挂在了树上。文翁十分高兴,同伴连说天意如此啊。于是,文翁告别父母,只身一人直奔长安从师求学。此举足见文翁早有“一飞冲天”之志。

文翁的家乡庐江是春秋时的舒国,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文翁来到长安读书时,遍访名师,刻苦用功,通晓《春秋》。到汉文帝时,文翁因德才兼备、声望卓著而被朝廷征召,并授以爵禄。史书记载,文翁秉性宽厚仁慈,爱护百姓,又善于以德教化庶民,故而政绩颇佳,口碑甚好。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让其担负起了治理蜀地的重任。

文翁为蜀郡太守,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兴修水利,二是兴办学校。

据记载:蜀郡经秦朝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但由于彭州和都江堰不在一个流域,而发源于龙门山的湔江每每遇到山洪暴发,泥沙就会淤积河床,河水常常泛滥成灾。

文翁上任之初,看到成都街头巷尾灾民众多,繁县良田裂缝寸余,湔氐县一片汪洋,两县均颗粒无收。文翁实地考察天彭门,只见皂角岩垮塌,阻断湔江。文翁回到郡府便召集州官议事,认为当务之急便是打通皂角岩,以排解上游水患,解决下游旱情。为解决治水资金问题,文翁决定“二条腿走路”,一方面上书朝廷争取资金支持;一方面在地方的绅士中募集钱款。

当时成都有一富绅,闻听太守将大兴水利,便带了大笔银两贿赂文大人。文翁将计就计,安排富绅筹资做项目。富商大量投资,本想大赚一笔,这时朝廷下令治水钱款有限,官吏有贪贿的立斩不赦,该富绅不敢造次,在分毫无获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再拿银两充填,直至工程项目完工。

秋后,文翁亲自坐镇关口,仿效李冰之法大力治理湔江。 文翁先是疏浚了山内的九条河流,使之汇入湔江;在关口下游,也开通了九条河,把湔江之水分流到下游各州县;并在平坝建立了自流的灌溉水系,涝灾旱情得以控制。史载,文翁带领民众“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兴修水利之后,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如果说治水是保证安定,是第一步,那么行教化是加强统治的需要,则是第二步。

话说当年文翁越剑门,过栈道,历尽千难万险到达蜀郡时,看到的是一幅夷狄之境、化外之民的景象。当时川蜀之民多卑俗,行为粗鲁,语言俗鄙,不懂礼仪,纷争不断,难以教化,文化普及程度明显低于中原,远未达到文化的“开明”。

在汉武帝初期,兴办教育并不是集权中央对地方官的考核指标。文翁遵循“先富后教”的儒家遗训,开始在蜀郡大兴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引入中原文化,并按照蜀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之接受文化的润泽。

文翁首先通过类似察举的程序,从属吏中选定十多名优秀学员,自己亲自担任教师,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突击性的强化训练;然后送往长安,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律令等。为了减省费用,文翁专门买来蜀刀、蜀布等名特产品交给学员们转赠给博士,至于培训学习经费就是文大人的面子了。数年后,这批学员们学成归来,文大人进行了一番考核,根据各人学绩安排相应的官职,让这批精英在县及以上重要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职务最高者做到了扬州刺史。

文大人在兴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培养了一批地方政治精英之后,文翁又精心谋划了一个更为详尽的人才培养计划。文翁决定创办中国第一个地方官办学校,以填补中央太学与私学之间的教育空白。

当时办学,朝廷没有任何特别经费的拨付,蜀郡的经费预算又很紧,文翁力排众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从蜀郡拨出专款后,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垒起石屋,由于花费不大,大家称为“石室”,又称“文学精舍”,其亲自兼任首任校长。

“石室”的公共性、普及性、有效性都大大超过了私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石室”建立后,川蜀地区的人才库开始产生“聚集效应”。文翁启动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学员均享受各方面的优惠;学绩优异者将委以要职;稍逊的也将视为察举人才;若干学员还被朝廷选入备用人才库。

文翁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其每次出行巡视所辖郡县,都会让品学皆优的学员一同前往,让他们有机会“见习”并接触实际、处理事务、培养才干;还让他们沿途现身说法宣讲教育新政的好处。在文翁的极力推动下,“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开始深入蜀郡人心。

“石室”的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来源也从原来单一的官吏扩大到了社会各阶层。在文翁的延请下,一些颇负盛名的蜀郡文人才俊也到“石室”做老师,讲学传道。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先生到“石室”讲学时,听课的学生竟有千人之多。川蜀文风由此而大盛,后世评价是“蜀地文风比于齐鲁”。

文翁在任上去世,蜀人立祠追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