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日记里的接收东北

羽虚客大 2025-01-09 19:42:47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举国欢腾,普天同庆。但是,这时候的蒋经国却不在重庆或者赣州酣畅淋漓地痛饮胜利的美酒,此刻他正在遥远的莫斯科,不得不面对在过去十二年里决定他命运于股掌的斯大林; 他在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时候,却不得不品尝“弱国无外交”的屈辱。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里,苏联、美国、英国的元首在举行一次秘密的的会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三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赢家在商量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和战后列强的利益分配问题。最后,三国达成一系列秘密协定,其中有关中国方面权利的协定条款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 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 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

“雅尔塔协定”是三个大国在秘密状态下达成的,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是大国之间绥靖政策的赤裸裸的体现。不过,这个大国之间的密约还是在1945年5月被国民党政府知晓,蒋介石在愤慨之余,决定派出外交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希望和苏联政府签订一个条约,挽回“雅尔塔协定”对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造成的损害; 同时,争取苏联的支持,以保持自己继续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这个代表团以当时的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为首席代表,蒋经国在其中担任参谋兼翻译。之所以派蒋经国前往,一是因为他曾长期在苏联生活、工作,对斯大林和苏联的政治生活比较熟悉; 二是他有“蒋介石儿子”的特殊身份。

他们1945年6月底到达莫斯科,开始了和苏联的艰苦谈判。其间,蒋经国以私人身份和斯大林会晤过两次。据蒋经国回忆,斯大林的态度非常倨傲、强横。在谈到外蒙古问题时,蒋经国对他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几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 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 ; 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 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

但是,斯大林很直白地对蒋经国说: “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 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斯大林铁了心要把外蒙古从中国的版图里划走。当时,苏联刚刚取得对德战争的巨大胜利,国际声威如日中天; 中国尚未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处于弱国的位置。蒋经国无法改变斯大林的意志,感到无可奈何。

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将原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改为长春铁路,归中苏两国共同所有,由两国共同经营; 苏军当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星期开始由中国撤退,并在三个月内撤完; 中国将大连港口工程及其设备的一半无偿租给苏联,租期为30年; 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海军基地旅顺口,苏联有权在基地驻扎陆、海、空军。两国政府还互换照会:苏联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主权及领土完整,如外蒙公民投票愿独立,中国政府当予承认。很快,外蒙独立。

蒋经国回到国内之后,又被国民党当局任命为“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协助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从苏军手中接收东北。

苏联军队是在1945年8月9日零时向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的,苏联共出动了150万部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关东军兵败如山倒,8月18日下午,关东军司令部向所属部队下达了投降命令。于是,苏联军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全境。

在抗战胜利的时刻,蒋介石害怕共产党发展壮大,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作出极大限制,不允许他们接受日军的投降,限定他们的驻防区域,希望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帮助下,让国军独自占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解放的沦陷区。对于被苏联军队占领的东三省,当局同样抱着这样的打算,希望独占东北。蒋介石派蒋经国到东北去,目的是希望他和苏联搞好关系,蒋经国当时也乐观地认为: “把中苏关系搞好,也就等于断掉毛泽东的生路,国民党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形势的发展出乎蒋经国的意料,他的希望很快破灭了。首先,国民党当局和苏联军队的合作磕磕绊绊,很不顺利;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入东北的速度很快,出乎蒋经国的意料。八路军、新四军的根据地距离东北很近,他们又能吃苦耐劳,转眼间,11万左右的中共军队开进了东北,东北俨然就要成为中共的天下; 第三,国民党军急于抢占东北,熊式辉有许多事情直接向蒋介石请示,并不配合蒋经国的工作,他曾留着泪说: “军事工作不能配合外交,使外交出丑!”

这时的蒋经国已经完全和他的父亲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党当局站到了一起。在东北的这段时间,面对东北的形势,蒋经国心情忧郁,略显凄凉。他在1945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写下的日记,详细记述了他当时和驻东北的苏军交涉的整个过程,记下了他当时的心境。他在东北的时间不长,最后的结果是一无所获,无功而返。

蒋经国陪同宋美龄赴东北与苏军谈判

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 “晚睡前,小立阳台,人初静,风乍起,东望明月上升,树枝摇曳窗前,心中不知所思。”在另一天的日记中又写道: “今晨早起,见窗外小雀,在阳光之下,东西飞跃,凝视良久,转为此小雀可怜。”蒋经国分明还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他不会想到,这只是大战前的一丝宁静,过不了多久,国共之间在东北的战争就要打响了。不知那时候正在上海“打老虎”的蒋经国是否还能想起那只在阳光下跳跃的小雀,不知他那时又在为谁感到可怜而又伤感?

0 阅读:0

羽虚客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