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只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吗?其实任何人都不止一面,他也有真情

李悟空 2021-01-03 17:19:03

皇帝里面,论出身,他比刘邦身份低微;论残暴,历代皇帝恐怕都无出其右,他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让当时的大明大臣们闻之色变、如履薄冰和胆战心惊的残暴皇帝其实也有温情的一面。因为是人就不止一面。

朱元璋和张士诚对决的时候,因为汤和曾酒后失言,说谁得到他谁就能够战胜对方,不巧被朱元璋的密探听了去,这一不小心就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所以当他封赏大臣的时候,就想给汤和穿双小鞋,把他封到第二梯队“侯”的行列。这时候马皇后不愿意了,说汤和是最早跟随你的兄弟,你这样对他会令人寒心的。朱元璋不为所动,抛出一句后宫不得干政,夫妻俩不欢而散。

历代皇帝都有对付功臣的一套办法,比如春秋晏子的“二桃杀三士”,汉高祖刘邦的诛杀“开国三大将”,北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但他们对功臣的震慑是有限的,从不大规模的滥杀无辜。也许是性格太过暴戾,眼里揉不得沙子;也许是为了帮软弱的太子扫清障碍。不管怎么说他杀得人都太多了。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外,其他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蒸鹅据说是朱元璋赏赐的;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被胡惟庸下令毒死 ,据说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除了这些有争议的,剩下的功臣确实是死在了他的手下。

胡惟庸搞死刘伯温后,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还有后来的蓝玉案,牵连仍是颇广,到最后几乎到达了朝中无人的地步。他的残忍由此可见。

这期间马皇后多方奔走营救,虽是收效寥寥,却也救得不少人的性命。但她的行为却愈发惹得朱元璋不快,后期越来越疏远马皇后,怪她碍手碍脚,多管闲事,经常对她爱搭不理的。直到马皇后去世时,他才明白自己最在意的人始终是马皇后,可惜为时已晚,他已失去了今生的最爱。史书上对此没有太多描述,只是说朱元璋很伤心。可电视剧《朱元璋》却对此情景作了深情合理的演绎。

得知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太子大臣们怎么劝他也不听,他疯也似地阻止着其他人想要打理马皇后尸身的举动,谁过来就要杀谁,状似癫狂,他总觉得马皇后还活着。当太子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令他猛然醒悟的时候,朱元璋嚎啕大哭,闻者动容,听者伤心。

如果他平时和马皇后好好相处的话,也不会在马皇后死的时候有那么大的悔恨和不甘。

人和事物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这似乎成为了这世间颠扑不破的真理,千古风流人物,很少有人能够逃脱这个魔咒,朱元璋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这世间充满爱和感恩,那么这个所谓的真理也就不攻自破了。

然而几千年的中外历史,类似的事情你方唱罢我登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性不会轻易的就改变的。我们只能尽力做好自己。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