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罕见去了一趟南美国家巴拿马,期间发表演讲极尽对华攻击姿态,甚至宣称要遏制中国并防止战争,这种“下战书”的言论,实在过于疯狂。
据美联社9日报道,赫格塞思8日声称,巴拿马运河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持续“威胁”,但美国和巴拿马将共同努力确保运河的安全,他还宣称美国将从“中国影响力”下夺回巴拿马运河。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日回应说,美国高级官员恶意攻击中国,抹黑破坏中巴合作,再次暴露美国霸道霸凌面目,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比较尴尬的是,赫格塞思的这番提议,当场就被巴拿马官员打脸。巴拿马安全部长弗兰克·阿布雷戈当着他的面,直接拒绝了这一提议,称其“不可接受”,还明确表示,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强调,巴拿马不能接受军事基地或防御地点。
这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美国防长脸上无光。
事实上,美军曾在巴拿马长期驻扎。早在1903年,美国通过支持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从而与新生的巴拿马政府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
条约赋予美国“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区的权利,为美军在当地的存在提供了合法外衣。从此,美军在运河两岸设立基地,控制航运命脉,长达近一个世纪。
直到1977年,美国才与巴拿马签署了新版《巴拿马运河条约》,并同意于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的主权与防务全面移交给巴拿马。那一刻,象征着巴拿马人民近百年抗争的胜利,也标志着美军彻底撤出这个中美洲小国。然而,现在,美国似乎又想卷土重来。
数字铁证:中拉合作戳破“威胁”泡沫
美国口中的“中国渗透”,在拉美呈现另一幅图景:华为为巴拿马建成首个5G智慧城市项目,中国银行助力当地中小企业跨境结算,上海振华重工的港机设备占据运河两岸80%市场份额。
相比美国在拉美设立的76个军事基地,中国的800亿美元基建投资显然更符合地区发展需求。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者卡洛斯·阿尔瓦雷斯指出:“当美国送来士兵,中国送来工程师,拉美人知道谁能带来就业和增长。”这种民心向背,解释了为何18个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却无人响应美国“重返军事化”的号召。
中国与拉美合作的互利共赢模式 和美国动不动就想当老大的做派不一样,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大家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中国不会插手拉美国家自己家的事情,尊重他们自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利。 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一起修路建桥,做生意,文化交流等等。
中国的公司也在积极参与拉美地区的新技术建设,比如5G网络、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都能帮助拉美地区的经济变得更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发现,和中国携手合作能为自身发展带来很多好处。这被他们视为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国家进步。 正如墨西哥前总统洛佩斯所说:“21世纪的拉美,不会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
这句话点明了拉美国家想要独立自主,追求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这意味着拉美国家不再甘于被动接受外部力量的影响,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美国的“遏华”战略在拉美的困境 不过,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遏制中国”的策略恐怕行不通,困难重重。一方面,美国经济实力有所减弱,恐怕无法满足拉美国家不断增长的各种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严重,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很难让拉美国家信任美国。 更重要的是,美国把中国看作是“逐步逼近的威胁”,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错误。
美国没有看清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也没有意识到拉美国家想要独立自主发展的意愿。 强硬施压往往弄巧成拙,反而引起拉美国家的不满和反抗。
这种策略在当地的效果不佳。 美国智库的报告指出,中国提升了在西太平洋地区阻止外军介入的能力,削弱了美军原有的优势。
这表明,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战略,在拉美地区难有作为。 遏制战略在拉美地区难以成功,因为当地情况复杂,需要更灵活的方式才能奏效。 中国的战略应对与突围 面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避免和美国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与此同时,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实际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此外,中国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美国频繁展示军事力量,想以此威胁中国,但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不是一百多年前那个软弱可欺的国家了。
如果美国坚持走老路,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面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施压,中国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同时也要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 我们需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绝不退让。
中国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外部挑战,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现在是多极化的世界,拉丁美洲成了中美两国竞争的关键区域。
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影响力扩张的策略,最终能成功吗? 中国又该如何突破美国的围堵,在拉美地区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信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