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一定要搞公有制

洪言新语 2025-04-18 12:14:33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公有制和私有化之争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所谓经济学家大肆鼓吹全面推进私有化的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究竟是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应该全面推进私有化?是要走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全面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方向路线的大问题。

近来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的是毛主席为什么一定要搞公有制的问题。读了以后,不禁有些感触,将文章的一些基本观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知道,毛主席早在青年时期,就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和勇气,从1910年至1920年,青年毛主席十年磨一剑,历尽艰辛,矢志不移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从此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立志要建立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社会。

毛主席青年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了大量的力量源泉,从而确定了改造中国的路径和发展方向。就是要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究竟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一文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毛主席的这种发展理念,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总量。”这就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社会结构的设想。这种设想,后来,列宁第一次进行了实践,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和实践,作了明确具体的阐释,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具体化。也就是说,中国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唯一的选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中国建立的前夕,毛主席就明确指出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从1953年开始通过“一化三改”,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主席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动力。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一定要搞公有制?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文章作者是这样分析的,作者在文章中说,

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和人民闹革命的初心,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而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闹革命,就是要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服务人民。人民团结了,组织起来了,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力量了,反过来才能保护人民,服务人民。对这个观点完全赞同。前面提到,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就立志要拯救中国,改造中国,要追求一种“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社会,即后来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那么究竟什么叫社会主义?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剥夺剥夺者,把原先私有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实行国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什么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说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在经济基础占主导优势的情况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微不足道。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一切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无不如此。没有哪一种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不是适应经济基础而产生的。

从现实来看,苏联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俄罗斯私有化的结果,化掉了原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一改变,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就随之完全改变。私有化的最大特征,就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受穷。

从历史来看,正是私有化的两极分化,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造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畸形社会。正是私有制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剥削和压迫,正是由于私有化的两极分化,让人变得自私贪婪,正是由于私有化的两极分化,人们为一己私利(包括国家、民族)相互恶斗、残杀,直至走向灭亡。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就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产生的直接影响。毛主席早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就是要消灭这种剥削和压迫制度,让人民真正都过上公平公正的平等生活。要如此,就只有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只有使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改变,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维护绝大多数人的上层建筑,这个上层建筑就是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念的上层建筑。

那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该文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有两个深刻的含义,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讲,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没有公有制,就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就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民的关联性讲,社会主义就是要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服务人民。不能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服务人民,同样也不能说是社会主义。

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和人民搞社会主义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组织人民服务人民。干社会主义,就是要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社会主义是为人民的,是对人民的最好的保护。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有效地团结人民,组织人民,只有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才能服务人民,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落到实处。公有制与服务人民是一体的。只有公有制,才能服务人民,私有制下,不可能服务人民,而只能服务少数人。

毛主席为什么要领导共产党和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因为公有制是对人民最好的保护。

毛主席时代的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都是对人民的保护。公有制制度下,剥削没有了,压迫不存在了,奴役消失了,公有制制度下,社会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平等。

公有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们的心态是平和的安定的,人民参加了工作,从此就有了保障,有了国家的保障,人们就不用担心下岗失业,不会有资本主义炒鱿鱼,不会担心受欺压,不会担心会被克扣工资,无论工厂或机关事业单位,会分配给住房,会给予免费医疗,会给予子女免费的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教育,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就像母亲,给予自己的子女(人民)一切的国家保障。社会主义,不用人们自己去找工作,不用人们自己找食,而是由党和国家给安排好一切。这样,人民就会有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国后的30年里,全民族两代人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基础的建设。这两代人,包括领袖在内的全体人民,为了后人的幸福,勒紧裤腰带,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我们的国家宪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这一切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15 阅读:357

洪言新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