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11日晚上,那对夫妻在医院走廊上走得飞快,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响个不停。
两个人急匆匆地赶到那位老爷爷的病床旁边,弯下腰跟老人聊着天,老人慢慢地点了点头,然后用响亮的声音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李鹏啊……”
这一晚上,大伙儿都瞪大眼睛熬着,医生们紧紧盯着围在老人周围的那些机器,她的身子骨已经撑到了最要紧的关头,随时都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那天早上五点多钟,老人的血压和心跳都掉到了谷底,医护人员立刻进行了急救,可还是没能挽回,老人的人生旅程走到了尽头,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大家。
这位老先生,是我们敬仰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先驱邓颖超。她走的时候,嘴里喊着的只有李鹏的名字,这成了她向这个世界告别的最后一句话。
之前来探望邓颖超的,是那时候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他的夫人朱琳。邓颖超在快不行的时候,为啥会叫李鹏的名字呢?他们两人之间,究竟有啥特别的关系?
说实话,邓颖超同志身体一直不太好,这都是因为年轻时候得的病,导致她的肺病老是时好时坏。
老年人啊,一旦碰上点小感冒或者肺部有点发炎,这些都可能把身体里潜藏的老毛病给勾出来。
早在1982年那会儿,邓颖超就已经在琢磨着怎么安排身后事了。她心里明白,自己身体不太利索,万一哪天突然病倒走了,那可不得忙坏一大堆人嘛。
老一辈的革命英雄真是大公无私,邓大姐把好多事情都考虑得周周到到。她不仅对自己和周恩来总理住的房子、家里的东西,还有家里的亲人等各个方面,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安排。
邓颖超和周恩来是大家心里公认的恩爱夫妻,两人都是了不起的革命先驱,一辈子都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让祖国统一而努力,是大家尊敬的领导人。
他们俩的爱情和革命道路紧密相连,一路走来,感情深得像铁一样,同时也给后人传下了无价的精神宝贝。
1919年,周恩来结束日本之行,回到天津着手进行革命事业。那会儿,邓颖超还是个学生妹,在天津女子一中念书呢。
没过多久,到了5月4号那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就爆发了。天津各大院校的学生们纷纷投身其中,搞起了各式各样的活动。
邓颖超上的那所女校,还有周恩来读的南开,都在斗争里头冲在最前面,他们俩也是这次活动的领头人。
运动结束后,这些学生觉得得搞个共同的进步组织,一起对抗政府对进步青年的打压。
那时候,邓颖超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俩都对未来的革命事业抱有宏大的理想。在这个团队里,她年纪最小,因此成了大家共同呵护的小妹妹。
1920年那会儿,周恩来又一次出发去欧洲深造了。邓颖超呢,家里条件不太好,就没跟着去,后来经朋友帮忙,在北京找了份小学教书的工作。
那时候,天津那些搞青年运动的活跃分子,都散了伙,各自想办法找出路去了。
周恩来那会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看了好多这方面的书后,就决定出国到处看看。
他虽然和邓颖超身处不同地方,但两人一直书信不断。在信里头,他们聊起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还琢磨着怎样才能让那条沉睡的龙重新飞起来。
他知道邓颖超在负责《觉邮》的编辑工作,所以打算写篇文章投稿表示支持。
在这些一封封来往的信里,他俩的感情慢慢变深了。怀着要为共产主义拼一辈子的宏大理想,他们最终牵起了手。
有次,周恩来给邓颖超寄了张挺特别的明信片,上面印着一对别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画像。他在明信片上说:盼着咱俩以后能一块儿面对最艰难的考验,哪怕是上断头台也不怕。
就这样,两个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他们心怀一样的梦想,有着铁打的信念,最终成为了革命道路上相伴一生的伴侣。
1924年,周恩来从国外回来,马上就去了黄埔军校,当上了政治部的头儿。过了一年,邓颖超也来到了广州,他们两人很自然地就结婚了。
邓颖超被党组织选上,当上了中共广东军委的委员,还兼职妇女部长。她还得帮忙何香凝女士一起搞组织工作。
没过多久,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可那时候革命斗争特别激烈,她手头还有好多工作要忙,根本抽不开身。
她觉得以后还有机会要孩子,就自己买了堕胎药,把胎儿处理了。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他头一回冲着自己的爱人动了怒。他生气,是因为邓颖超觉得自己的行为会拖累革命;他更生气,是因为邓颖超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次吵完架,周恩来和邓颖超好好聊了聊,心里头对彼此的爱意又深了一层。
1927年4月份,邓颖超马上就要生孩子了,但因为孩子个头太大,她连续努力了三天三夜,孩子还是没能生下来。
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已经不允许他们再等了,不然对邓颖超身体影响很大,所以医生就决定用钳子把小孩夹出来。
但小宝宝头部受了伤,一出生就没了生命迹象。邓颖超的情况也特别糟糕,生孩子时间拖得太长,导致她子宫收缩不了,以后想再怀孕就难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没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特别喜欢小孩。他们把自己满满的爱,都给了那些父母是革命烈士的孩子,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些小家伙身上。
后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照顾了许多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革命英雄的后代,李鹏也是其中之一。
1939年那会儿,邓颖超根据党中央的安排,跑到成都去帮忙推动当地的妇女工作。刚好,小李鹏那时候也在成都上学,他寄宿在姨妈家里头。
邓颖超一听到这消息,立马就跟李鹏的妈妈赵君陶通了气。她琢磨着,要带李鹏先去重庆,然后再奔延安去学习。这样一来,李鹏就能接着他老爸那辈儿的革命路子,好好锻炼,成为一名死心塌地的无产阶级战士。
赵君陶点头答应后,李鹏就跟着邓颖超去了重庆开始新的学习生活。邓颖超和周恩来两口子,那真是把他当成了自家孩子,特别上心他的学业跟日常。他们不仅关照得很周到,还教他接受先进的科学理念。
没过多久,李鹏跟着那两个人来到了延安。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发源地,他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这让他更加下定了决心,要把自己的后半辈子都献给革命事业。
在延安那段学习的日子里,过得挺开心的。那时候,邓颖超就像个温暖的大家长,对李鹏的学习生活关照得无微不至,从好多方面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慢慢地,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当成了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里,她怎么做、怎么说,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自觉地就开始学了起来。她就像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该成为的样子。
1945年11月份,17岁的李鹏正式入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他马上就要去前线了。在走之前,他特意去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住的窑洞,跟他们道别。
周恩来得知李鹏马上要去前线工作后,心里特别乐呵,但他也认真地对李鹏说,作为一名党员,光在形式上入党可不行,心里头也得真正入党。只有这样,你才能像你爸爸那样,成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拼一辈子命的革命战士。
邓颖超女士,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邓妈妈”,也劝导他要和老百姓处好关系,别仗着自己父母有官职,或是自认为是干部家的孩子,就觉得高人一等。话罢,她还赠给他一条毛毯。
李鹏一瞧,床上就搁着两床洗得都快褪色的老棉被,他哪好意思要这么厚重的礼啊。可“周伯伯”和“邓妈妈”非得让他拿着不可。
李鹏被告知,这条毛毯虽说已经用了好些年头,但保暖效果依旧很好,还特别轻巧。他外出征战时,带着它十分便捷。
就这样,李鹏怀揣着他们俩满满的盼望,走上了闹革命的路子。
这俩人心地特别善良,前前后后收养了十多个革命英雄留下的孤儿。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特别上心,花了好多心思。
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干女儿,是革命英雄孙炳文的亲生女儿,名叫孙维世。
周恩来和孙炳文是老朋友,还是他入党的领路人。他们在欧洲相遇,后来又一块到黄埔军校当了老师。
孙维世5岁的时候,她爸爸孙炳文牺牲了。她妈妈也是个很棒的共产党员,带着她到处逃难,既要躲着敌人的追查,又要照顾好年幼的她。
不过,就连这个小小的孙维世,也因为没人好好照顾,没能好好地上学读书,学到系统的文化知识。
16岁那年,孙维世终于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从那以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把她留在了身边,一直教导和培养着她。
孙维世在艺术方面特别有才华。1939年那会儿,周恩来骑马不小心把手臂摔断了,后来经过组织同意,邓颖超就陪着周恩来去苏联看病了。
那时候,他们带上孙维世一起去了莫斯科,安排她先到东方大学进修,然后又去了国立戏剧学院继续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孙维世靠着学到的本事,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挑起了大梁,执导了不少剧目,为新中国戏剧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出了不少力。
孙维世因为长时间拼命工作,身体慢慢变得不太行了。直到有一天,她终于撑不住,生病了。邓颖超一听说这事儿,二话不说就赶到医院去看望自己的闺女。
邓颖超深知她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于是她劝勉女儿,病痛带来的折磨其实是一种磨炼。身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得能扛得住所有挑战。
邓妈妈的关心和指导给了孙维世很大的动力,她很配合医院的治疗,身体很快就好了起来,出院后就立马开始新的文艺创作,接连排出了好多很棒的作品。
邓颖超不仅是位充满爱心的妈妈,是个对老公忠心耿耿的妻子,更是个了不起的革命领袖。她这辈子,干了很多值得咱们后来人学习、模仿的大事,留下了好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夫妇不仅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来养,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辈子都展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精神。他们长年累月地辛勤工作,把整辈子都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里。
到了北京,他们仍旧保持着节俭低调的作风,始终亲自带头,绝不会仗着自己的地位捞取任何一点小便宜。
他们过日子特别精打细算,总是把省钱当作自己生活的行事标准。
他们俩把省下来的钱,分成了四堆。一堆拿去照顾牺牲战友的孩子,一堆用来帮衬生活拮据的同志,一堆留着开会时给大家解决吃饭问题,剩下的那些,全都交给了国家,当作党费。
他们俩特别在意教育这事儿,每当侄儿侄女来探望,总理总是叮嘱他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建设有帮助的人才。
他还特意告诉孩子们,千万别觉得自己有啥特别,不要用他们的身份去偷偷占小便宜。
说实话,以邓颖超的工作能力,她完全有本事胜任更重要的职位。
邓颖超深知周总理的身份带来的责任,所以她非常懂他对工作的投入,从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吃了亏。
她在妇联的岗位上一直很卖力,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为女性争取工作和生活的权益上。
造就了一大批女性领导者,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广杰出的女性榜样,呼吁广大女性撑起一片天,争做新时代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邓颖超和周恩来俩人心心念念的都是让祖国统一。早在国共第一次联手那会儿,邓颖超就已经在何香凝女士手下干活了,她使劲儿鼓动妇女们加入到国家的革命大业里。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很上心地推进侨民侨胞的相关政策,同时,她还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构建和新政治局面的形成,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事,因此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邓颖超一辈子都在为革命事业打拼,她不光给国家和人民的建设出了大力气,还培育出像李鹏那样,接着干他们革命事业的优秀党员。
她老是对手下的“小伙子们”讲,得挺直腰板往前冲,给咱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鹏对邓妈妈的意见在工作上总是特别重视,而且他心里头,一直记着邓妈妈和周伯伯给他的那些细心照顾和无私奉献。
李鹏调到北京工作后,经常拉着老婆朱琳一块去看望邓颖超,感觉就跟走亲戚回自个儿家没啥两样。
邓颖超心里头早就把李鹏当作了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因此在她快不行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得再跟李鹏说上几句话。但那时候,她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实在是使不上劲儿了。
因为有了像“邓妈妈”和“周伯伯”这样亲身示范的好榜样,李鹏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铭记共产党人的那份执着信念,他也因此成了我们当下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这种信念一代接一代传下去,让我们建设国家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们用实际行动,不断努力,只为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这事儿,你有什么看法?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咱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