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述说历史内幕:李公朴、闻一多不是被军统特务暗杀的

胖福的小屋 2025-04-23 14:16:03

1936年冬天,上海滩发生了件大事,叫做“七君子案”。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这七位勇士被国民政府给抓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那时候,李公朴是民主阵营的领头羊,铁了心要跟老蒋对着干。

十年光阴匆匆过,转眼来到了1946年7月,昆明城里头,又悄悄掀起了暗流涌动。

李公朴在大街上被人暗杀,鲜血洒满一地,这事儿一下子轰动了四面八方。

没过几天,西南联大的教授闻一多也被特务给害了。这下可好,连他大儿子闻立鹤也倒霉了,命悬一线。

“李闻事件”发生在内战苗头刚开始显露的时候,给当时的局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沈醉揭露往事真相:李公朴和闻一多的死并非军统特务所为沈醉开口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他说,关于李公朴和闻一多的死因,其实并非外界所传的那样,是军统特务下的毒手。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人以为这两位知名人士是遭到了军统的暗杀,但事实并非如此。沈醉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段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强调,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关于李公朴和闻一多的死,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和背景。而这些,往往被简单的“暗杀”说法所掩盖。沈醉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他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事件时,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不要轻易被表面的说法所误导。

难道这事儿跟军统没关系?

1946年6月,天气冷得直哆嗦,国民党就趁着这寒天冻地,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那一年,政治场上那叫一个冷酷无情,人心也是凉飕飕的,看着都让人心里发颤。

同年7月份,有两位特别追求民主的人,李公朴和闻一多,他们一个在云南,一个在昆明,都遭到了残忍的杀害。

这两桩惨绝人寰的案件,就差没赶在同一天爆发,让整个国家都震惊不已,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大家纷纷表示强烈谴责。

对于民盟中央这两位关键人物遭遇的不幸,大家普遍认为是国民党军统特务下的手。

案件刚发生那会儿,军统局里头乱成了一锅粥,就连蒋介石都急着打电话来,一个劲儿地问到底是谁干的。

有意思的是,军统局自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这事情完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那时候亲身经历这事儿的沈醉,在他写的《军统内幕》里头讲,李公朴和闻一多的死,并不是军统特务下的手。

沈醉曾是军统局总务处处长,从他的角度看,能一层一层揭开那些深藏的内幕。这样一来,反动派里头那些靠杀人来讨好上司、互相欺骗的卑鄙手段,就都会曝光在大家眼前了。

凶案发生后,有人试图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开

1946年7月那会儿,昆明城里头局势突变,变得特别动荡,到处都是危险。

李公朴和闻一多这两位民主斗士,一个接一个地,不幸遭到了残忍的暗杀。

大家都揣测,这种背后搞小动作的事情,肯定是军统特务在捣鬼。

不过,军统局总务处的头儿沈醉,他正好撞上了这风暴眼,可自己却啥都不知道。就连那些专门干这种“见不得光的事儿”的军统高层大佬,也是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北。

蒋介石在庐山的清凉别墅里收到消息,心里头急得不行,立马给南京打了个长途电话。他直截了当地问毛人凤,到底是哪个吃了豹子胆的家伙,敢来捣乱搅局。

毛人凤回答得有点难堪,他说这事可不是他让干的。

听说,那个回答把蒋介石气得不行。那时候,蒋介石正偷偷摸摸地准备打内战,想披着民主这层假皮,继续骗老百姓呢。

这两桩残忍的凶案,简直就是往他费尽心机布的局里扔了个炸药包,让他的阴谋诡计彻底炸开了锅,再也藏不住了。

这两件事儿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震动不小,到处都在热议。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对南京政府提出了不少严厉的批评。

舆论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蒋介石没法再装聋作哑,赶紧派了新上任的全国警察总署头头唐纵跑到昆明去,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同时,他也一口气下了死命令,誓要防止这样的事儿再冒出来。

唐纵在南京收到指令,没急着往南去昆明,而是先找毛人凤碰了个头,两人琢磨出一个感觉挺靠谱的应对法子。商量妥当后,他才动身,搭乘飞机前往已经有些秋凉的重庆。

那时候,军统局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搬回南京了,他们正忙着把军统局重新整合进国防部保密局的事情。

现在重庆就剩下几个重要的人和那些还没忙完收尾任务的特工了。

唐纵一到重庆,就马上把几个重要的人叫到一起,有军委会邮航检查处的头儿李肖白,还有专门负责暗杀任务的军统局三处处长郑修元,中美所汽车总队的老大许建业,另外,还有那个忙着处理军统旧账的沈醉也来了。

那时候,全国警察头头唐纵,心里头那叫一个急啊,整天整夜都愁眉不展的。

他心里明白,要是这个案子一直拖着不破,他身为国家警长却搞不清楚状况,那不光是他自己的名声要泡汤,更重要的是,没法向大伙儿交代,这不是让自己在职责面前丢了大人吗?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错过这个能趁机给对手一击的好机会。

心中一动,便生出一计策,打算利用这个机会,精心策划一场对共产党的诬陷。

在重庆,他私下里跟手下那些高层领导商量了一番,琢磨出一个感觉上毫无破绽的计划。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尊重事实、尊重他人,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倡导理性、包容和理解的精神,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种安排,既能告诉全国人民这事儿不是国民党干的,又能把矛头对准共产党,给人一种“共产党说不定也有份”的感觉。

但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要设计得天衣无缝,一点漏洞都不能有。要防止共产党那边提出要参与审问,或者对审判结果有意见,不然的话,咱们这点小把戏可就露馅了。

凶手身份已确认,想把罪名往别人身上推

那天,唐纵打算从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个监狱里,挑几个正在服刑的军统特务出来,让他们成为那场大事的背锅侠。

他跟沈醉把要求讲清楚了:这些挑出来的特工,以前不能干过啥能让人知道的活儿,要不身份就藏不住了;而且得是那种不管咋拷问都打死也不招的人。

唐纵接着把整个阴谋的后面部分都说了:那个假装的“凶手”会经过一连串的审问,然后很快就被判有罪。但到了要执行死刑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昆明监狱里那些已经被判了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囚犯来顶替。

唐纵放出话来,说只要有人愿意当这场戏的替罪羊,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事儿,或者原本要蹲多久的大牢,等任务一结束,立马就放人。而且,还会给他们安排到东北或者西北去,给个挺不错的差事,算是给他们的奖励。

沈醉接到任务,晚上去突袭白公馆和渣滓洞,那场面真是吓人,感觉就像走到了鬼门关一样。

在那个又暗又湿的牢里,他仔细挑了又挑,从二十多号军统抓来的人里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以前干过文书工作的老王,觉得这人挺合适。

不过,王某这个人胆小得很,就怕哪天被判了死刑,戏还没唱完,人就先没了,根本等不到换班的时候。

他深知那些军统的大特务手段狠辣,明白他们杀人不眨眼,轻而易举就能夺走人的性命。而且,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把人抛弃,把人当作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沈醉瞧见他拿不定主意,就一个劲儿地劝慰,给了他个大大的保证:所有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啥时候动手都行,保证没人能发现一丝一毫。

而且暗地里偷偷加了筹码,另外给了五两黄金让他心里踏实。这样王某才好不容易点头答应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跟唐纵见面时,沈醉说找一个人可能不太够,他提议再多选一个,这样稳妥点。

唐纵一听,连忙催沈醉赶紧动身,因为蒋介石之前让他快点去昆明,别在重庆磨蹭太久。

沈醉点头同意了,打算在重庆站那些藏着掖着的特工里,再找找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当天中午那会儿,沈醉正忙着在白公馆和渣滓洞挑人,结果唐纵那边派人到处找他。

接到通知,沈醉得赶紧去戴笠在重庆的家,就是那个有名的神仙洞公馆,一块儿吃个午饭。

沈醉赶紧收拾了下,然后就往公馆赶过去赴约。

我们到的时候,李肖白、郑修元和许建业三个人已经等了好大一会儿了。

吃饭时,感觉氛围跟平时不太一样,有点压抑。

唐纵一看到沈醉,就直接了当地说,不用再折腾找人选了。毛人凤刚来过电话,说云南站那边已经抓到了重要的线索。

吃完饭就赶紧走人,五个人开车直奔机场。因为情况紧急,航空检查那边也插了手,把几个乘客从原航班上挪了出来,好让他们能坐上最快的飞机直飞昆明。

飞机一到昆明没多久,云南的警务大佬李毓桢、昆明的警察头头龚少侠,还有云南站的站长玩巍,他们几个就已经在机场候着了。

他们马不停蹄,直接被带到了李毓桢的住处,开始了一场紧急的商讨会。

王巍率先站了出来,他态度明确地说,昆明组的成员们已经把暗杀李、闻的那六七个家伙给揪出来了,这些人啊,都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营和稽查处的人。

他们详细地把这些罪犯的职位、名字,还有动手之前的计划和具体怎么做的事情都列了出来。

听完这事,唐纵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先别派别人去管,自己亲自跑一趟,去找警备总司令霍揆彰谈谈。

他和霍揆彰都是湖南酃县人,俩人私下里交情很不错。他就想着,能不能靠着这层老乡的关系,把事儿给摆平了,省得闹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再整出啥乱子来。

唐纵打定主意,要住进复兴新村里,陆根记营造厂的东家陆根泉的私人住宅。至于其他人嘛,就都被安顿在李毓桢家里头了。

之后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跑到李毓桢家里碰头,一起商量事情、讨论对策。

第二天早上,天才刚擦亮,唐纵就和霍揆彰碰头,俩人一整个上午都在谈事情。

霍揆彰对暗杀案的事儿拒不认账,他还反过来央求唐纵能帮他一把,把这案子的真相给琢磨透。

现在唐纵心里头明明白白霍揆彰在干啥了。

就在大家都陷入僵局的时候,唐纵慢悠悠地说,他带了好几个军统里经验丰富的侦查员过来,可以协助一起查案。

同时呢,唐纵也没闲着,他还有其他的事儿在忙。

他把云南站收集到的所有线索和消息,都仔仔细细地用电报发给了蒋介石,把霍揆彰死不认账的样子,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

电报里头也说了,霍揆彰明摆着是想甩锅,这让唐纵他们一伙人头疼得不行。

碰到这种情况,唐纵身旁的人打算干脆利落点,直接把云南站搜集到的那些证据拿给霍揆彰看,好让他当场给个说法。

但唐纵最后还是决定不用这个办法。

如果这样做,霍揆彰也许会承担责任,但也可能让两边的关系变得很僵,最后事情就难以完美解决了。

操纵公众观点,利用他人之手排除异己

接下来几天,唐纵悄悄跟霍揆彰透露,说已经查到这阴谋跟警备总司令部的人有关,但霍揆彰还是硬着头皮,一口咬定跟自己没关系。

民主党派纷纷发声,都喊着要狠狠惩罚真凶,还得确保民主人士的人身安全。这样一来,蒋介石没办法,只好再次出手,他派了顾祝同去昆明,要好好查一查这个案子。

那时候,霍揆彰也被叫到庐山去,蒋介石当面质问他,他这才不太情愿地说了实话,承认凶手真的是他手下的人。

蒋介石虽然气得不行,但处理起来却挺大度,只是把霍揆彰的官职给摘了,还下令把特务营的连长汤时亮和那个排长李文山,直接拉出来枪毙,好让大伙儿消消气。

不过,那俩被众目睽睽之下执行枪决的家伙,其实早就内定好了是替罪羊,真正的汤时亮和李文山,老早之前就被人悄悄保护起来了。

霍揆彰在事情刚闹大那会儿,打算搞出更大的乱子,好让大家伙儿的注意力都挪开。

他打算再来一招暗度陈仓,既能蒙蔽大众视听,把责任推给别人,又能瞅准时机,给云南的那些地方势力来个狠狠的下马威。

他暗地里让手下到处传假话,说那个暗杀的事儿是云南以前的老大龙云的儿子龙三干的,想用这个办法来削弱龙云在当地的影响力。

这个消息一公布,马上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龙三一听到风声,当晚就急着跑回昭通老家躲了起来,想避开那些来抓他的人。不过,跟龙云有过交情的几个老部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没能跑掉,一个个都被霍揆彰给抓住了。

唐纵看到霍揆彰这么做,心里头明白这只会让局面变得更僵,就赶紧劝霍揆彰别再干了,别再搞这些没意义的事儿了,收手为妙。

经过一番唐纵的好说歹说,霍揆彰总算是从牢里捞出了俩本该判死刑却还没动刑的替罪羊,让他们代替了警备总司令部特务营的连长汤时亮和排长李文山,去挨了那一枪。

在决定枪毙他们俩之前,先拿酒把他们灌得烂醉。动手那会儿,周围布满了警戒的人,严得很。枪响之后,立马就把他们给埋了。

这时候,真正搞出事情的是霍揆彰的手下,警备总司令部的情报头头王子民,还有汤时亮、李文山等十多个人。他们连同各自的家人,加起来有二十多人,全都被霍揆彰悄悄地安顿好了。

他们几个人在天黑以后,上了一辆包车,直接奔大理去了,方向是往西。

在那儿,滇西警备司令同时也是第二军的军长王凌云,负责接收了这群人。

王凌云把他们送到了大理后山的无为寺安顿下来,那里备下了美酒佳肴款待他们,丝毫看不出是把他们当作凶手对待的样子。

到了1947年那会儿,王凌云的部队被调到了武汉,还整编成了第九师。打那以后,保护这群人的差事就落到了新任云南警备总司令何绍周头上,他接着给他们当起了保护伞。

那时候,沈醉从霍手下的几个头头脑脑那儿探听到了些内幕。像参谋长刘一戈、参谋处长郭业儒,还有王凌云他们都说,霍揆彰这回豁出去了,不光是想着靠除掉那些跟共产党站一边的民主人士来巴结蒋介石,他心里其实还憋着个大计划呢。

霍揆彰心里盼着能再次被任命去当云南省的一把手,也就是省政府主席。

霍揆彰是陈诚阵营里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心里头明白,蒋介石对那些稍微沾点红色味道的民主人士那是恨得牙痒痒。他觉得,要是自己在这事儿上表现积极,肯定能更得蒋校长的信任和喜欢。

霍揆彰忙完那事后心里美滋滋的,琢磨着这下能更得蒋的青睐了,可万万没想到,结果却完全相反。

霍在打仗那会儿,当过洞庭湖的守卫头头。那时候,沈醉在常德当检查部门的头儿,他们俩挺熟的。

1947年,他被炒了鱿鱼,然后就跑到长沙城外新盖的“嵩庄”别墅里躲了起来。

在那个地方,沈醉曾经去找过他一趟。

霍揆彰坐在那安静的院子里,跟沈醉聊起了以前的那些事儿,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动手的时间不对,太心急了,结果给自己惹了一堆乱子。

他很有感触地讲:“要是搁到现在才动手干,那非但不是错,反而是大功一件了!”

0 阅读:363
评论列表
  • 2025-04-24 15:31

    反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干的,是不是军统重要吗?

    百夫长 回复:
    太对了。他大舅他二舅都他舅
  • 2025-04-24 21:00

    一个在云南,一个昆明[鼓掌]

  • 2025-04-24 19:27

    不是国民党干的?[静静吃瓜]

胖福的小屋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