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能甩锅?美称中国卫星为胡塞武装打击美舰船提供支持

调皮的老班长 2025-04-20 15:17:11

美舰红海遇袭忙,甩锅中国出新章。卫星遥测成靶子,长光怒斥太荒唐。

无稽之谈:美方指控的“技术魔幻剧”

2025年4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例行发布会上抛出一则“重磅炸弹”,声称中国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为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卫星图像,用于袭击红海上的美国及国际船只。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仿佛一场“技术魔幻剧”在华盛顿的剧本里上演。然而,这番指控不仅被长光卫星斥为“纯属无中生有”,更在技术逻辑和国际政治现实中漏洞百出,堪称“甩锅”新高度。

长光卫星于次日(4月19日)迅速回应《环球时报》,直言美方言论“恶意诋毁”,强调其与伊朗、胡塞武装“不存在任何业务往来”,并重申公司始终遵守国际法规,专注于民用遥感服务。然而,美方对此置若罔闻,反以“已多次私下向中方施压”为由,试图将中国塑造成红海局势的“幕后黑手”。这般操作,颇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技术打脸:卫星如何“实时导航”?

美方指控的核心逻辑在于“长光卫星通过商业遥感卫星跟踪美舰,实时指引胡塞武装攻击”。然而,这一说法在技术层面如同“空中楼阁”,连美国自家专家都难以自圆其说。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指出,现有商业遥感卫星受制于星历(轨道周期)和重访频率,对移动目标的实时追踪能力近乎“天方夜谭”。以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公司——美国星球实验室(Planet Labs)为例,其卫星对同一地点的平均重访周期为24小时,即便针对热点区域调整轨道,也难以满足“实时引导攻击”的需求。胡塞武装若真需精准打击,与其依赖卫星,不如使用自家无人机在红海狭窄海域直接侦察,这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讽刺的是,美方一边指责中国卫星“神通广大”,一边对自家技术瓶颈视而不见,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标架势。

政治操弄:甩锅背后的“红海博弈”

红海局势自2023年底升温,胡塞武装以声援加沙巴勒斯坦人为由,频繁袭击过往商船与军舰,导致全球航运咽喉要道危机四伏。美国在此背景下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却因“信号门”泄密事件陷入舆论被动,转而将矛头指向中国,试图以“卫星门”转移国内压力,实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番指控并非孤立事件。2023年,长光卫星曾因所谓“向俄罗斯瓦格纳集团提供高分辨率图像”遭美制裁。如今旧戏重演,无非是借“军民融合”标签对中国航天企业进行污名化,为贸易战与科技战添柴加火。美国官员甚至搬出“北京默许”的阴谋论,称中国“用行动戳破和平宣言”,全然无视中方在红海问题上“劝和促谈”的实际努力。

外交博弈:中方的“绵里藏针”

面对美方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4月18日记者会上淡然回应“不掌握相关情况”,并强调“谁在缓和局势,谁在加剧紧张,国际社会一目了然”。此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机锋——将美国“制裁施压”与中国“劝和促谈”对比,直指美方才是红海乱局的“麻烦制造者”。

长光卫星的声明则更具技术外交色彩。公司不仅驳斥指控,还高调宣传“吉林一号”星座的民用属性,强调其服务于农业、环保等民生领域,并承诺遵守国际准则。这种以“技术事实+战略叙事”反击政治抹黑的策略,恰如“四两拨千斤”,既维护企业声誉,又凸显中国航天的开放姿态。

国际视角:谁在“贼喊捉贼”?

美方指控甫出,英国《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迅速跟进,渲染“中国威胁”,却选择性忽略关键矛盾:胡塞武装的无人机侦察能力早已自成体系,何须舍近求远依赖卫星?而美国自身在红海的军事行动屡次升级,甚至被曝动用“大规模打击”,却对地区和平贡献寥寥,反倒以“教师爷”姿态对中国指手画脚,堪称“贼喊捉贼”。

更深层看,这场闹剧折射出美国对华战略焦虑的加剧。五角大楼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发射卫星数量仅次于美国,且技术自主性不断提升。美方所谓“安全担忧”,实为遏制中国航天崛起的“遮羞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美方此番“卫星甩锅”,技术漏洞百出,政治意图昭然若揭。从“新疆棉”到“病毒溯源”,从“气球事件”到“卫星门”,美国对华污名化的套路早已“流水线化”,但“谎言重复千遍仍是谎言”。长光卫星的硬核回应与中方的外交智慧,恰似一记“照妖镜”,让美式双标无所遁形。

红海波涛汹涌,卫星遥测无声。若华盛顿真有心维护航道安全,何不放下“甩锅”执念,与中国相向而行?毕竟,“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