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访问了越南,越南爽快的签下了45份协议!

小风谈史 2025-04-17 11:22:11

越南的抉择

2025年4月,越南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惨不忍睹,出口额断崖式下跌11.9%。

不久后,房地产市场的冰封,全国超过1200个项目陷入停工。

祸不单行,持续的异常高温天气让电力供应捉襟见肘,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曾经机器轰鸣的工业区也安静了下来。

而这一切麻烦的源头,不少人指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贡献了其出口总额的28%。

然而,美国突然挥起贸易大棒,对越南商品加征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对于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90%的国家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清,通过关税施压,迫使越南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转而更紧密地拥抱美国,同时也顺带打击那些借道越南规避关税的中国商品。

但这还不够,美国的胃口更大,希望越南能彻底敞开国门,实现零关税,大量吸纳美国货。

这对当前的越南来说,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即便越南全盘接受,与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这个老问题,依然避免不了。

美国的重压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越南政府并非束手无策,河内紧急召开了特别工作组会议,商讨如何修订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计划在关税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敏感领域做出调整,试图回应美方的关切。

然而,市场的反应是直接且残酷的,自从特朗普政府释放关税威胁的信号以来,越南股市的基准指数VN指数便一路下挫,累计跌幅已近14%。仅在4月的某个交易日早盘,该指数就一度狂泻6.26%,跌至1135点的低位。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访问了越南,短短几天内,双方签署了多达45份合作协议,覆盖范围极广,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经济,再到农产品贸易,几乎都是越南经济的要害领域。

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中越宣布合建半导体产业园的计划,这不仅被看作是对美国芯片封锁策略的一次巧妙回应,更被广泛解读为,在激烈的中美博弈棋局中,越南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战略选择。

中国的援助并非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是基于更长远的战略布局,中越两国近年来一直在提倡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希望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安全合作等多个层面深化关系。

这次中国提出的“新型生产力伙伴关系”,为越南指明了一条摆脱低端“代工陷阱”的新路径。

双方计划在越南重要港口城市海防市共建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高附加值产业,目标是帮助越南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对于处在困境中的越南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中越两国都曾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都对当前抬头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持反对态度。

通过加深合作,双方可以共同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稳定区域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4月14日这一天尤其密集,中国代表团在河内接连会见了越南的三位最高领导人,会谈中,越南方面清晰地提出了四项核心诉求,加快基建联通,开拓新市场,产业升级,落地标杆项目。

而对于这些诉求,中方均给予了积极回应,承诺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越南发展铁路交通、拓展国际市场、升级工业能力以及落实重点合作项目。

中越合作的深化,其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经济层面,也开始实实在在地惠及普通民众,越南的果农现在可以通过便捷的跨境电商平台,将新鲜水果直接销往庞大的中国市场,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在边境地区,越南民众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日常购物,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越南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态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北方邻国的务实合作,或许才是越南实现持续发展的更优选择。

其实越南在中美之间的这一系列动作,并非简单的“选边站队”,而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理性判断。

与中国的深化合作,不仅为越南提供了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直接帮助,更为其未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越南的案例似乎也在提醒其他在类似处境中的国,一味的退让妥协往往只会换来对方更进一步的索取,只有立足自身,灵活周旋,坚定维护核心利益,才能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信源:一口气签45项协议,中越合作打开想象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4-15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