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中央印发《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对开好民主生活会进行了规范。各地各单位据此,都有所提高。
但一些“扎扎实实走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家都是明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深层次原因、真正影响因素都有考虑。
民主生活会出现的问题,固然与领导干部个人对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够、党性不强、私心杂念作怪等有关,但也与组织层面的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相关制度不到位、考核评价标准不清晰等有关。
在党内生活中,党章赋予的民主权利与工作运行中的领导权力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关系,当权利受制于权力时,下一级党员干部在面对上一级领导时不敢讲真话,或根据对象、环境、场合有选择的讲,使党内讲真话不得不依赖于上级领导的带头示范,一旦带头作用失灵,民主生活会就难免失真。


在制度建设上,党内生活中对原则性强、敢唱黑脸、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干部缺少制度性的鼓励,对掩盖矛盾、弄虚作假、不敢开展批评的少有制度的督促改进,对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尚不能及时按照党纪严肃处理,致使批评与批评的开展也同样主要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与带头,难有稳定的长期功效。
同时,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方法,其主观性比较强,客观标准不好确定,即使确定了,在实际衡量时也不易把握一致,这是民主生活会容易“形式化”的又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