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美国铸币局将开始制造印有演员黄柳霜头像的25美分硬币,她也成为首位登上美国货币的亚裔、华裔女演员。
说到“黄柳霜”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都不熟,但一个事实是,黄柳霜才是第一个勇闯国际影坛的华人女性。有了她,才有了后来的尊龙、李小龙、成龙,巩俐、章子怡、刘玉玲……
黄柳霜活跃于1920’s-40’s年代,就是那个中华民族陷入危难,被欺侮、被凌辱的年代。
在时代背景下,“华人”、“华裔”无论在哪儿,都是被歧视的存在。作为美国华裔,黄柳霜从小就被白人看不起,在学校被霸凌,出社会被排挤。还好,她有了自己的爱好,电影,成为了她人生中一点希望。
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开始辗转各个演艺公司和剧组中间,试镜、跑龙套。可即便是“龙套”,安排给华人的也是一些极其卑微、低贱、丑陋的角色。1919年,14岁的黄柳霜参演个人首部美国电影《红灯笼》,在片中饰演一位无名无姓的英国人情妇。
1922年,她首当女主角,出演美国电影《海逝》。在剧中,她饰演的中国少女莲花,依然是一个未婚先育,被美国男人抛弃,最后自尽身亡的中国女孩儿。黄柳霜说,她“死”过几百次,因为她饰演的角色,最后的命运总是悲惨的,“死亡”往往是最终的结局。
然而,即便演了女主角,黄柳霜在好莱坞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之后的几年中,她在美国电影《巴格达窃贼》中饰演一个狡猾的蒙古奴隶;在《老旧金山》中饰演一位华人妓女。
被侮辱、被损害、被污名化,是那个年代,美国好莱坞对华人的定位。
为了摆脱好莱坞对其华裔身份的刻板定位,黄柳霜离开美国好莱坞,前往欧洲。期间,她共担任五部英国电影的主演。1929年,黄柳霜主演的英国电影《唐人街繁华梦》在欧洲上映,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演绎,她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
1930年,好莱坞重新邀回黄柳霜。
黄柳霜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演技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但是,好莱坞对“华人”这两个字的定义并能没有改变。她的戏份加重,但能演的依旧是青楼女子、反派的女儿,演“女二号”还要被刻意隐去姓名。
即便去争取演绎描绘了中国农民善良与纯朴的电影《大地》,依旧因为种族歧视而落败。这个“中国人”的角色,最终花落德国演员手中,这位演员后来凭借此剧,拿下奥斯卡影后。
在国外备受欺侮,黄柳霜在国内也没有多受同胞待见。因为饰演的多是“污名化”的角色,黄柳霜被有些国人骂成“西方人的傀儡”、“卖国贼”。她因为在《上海快车》中饰演妓女,甚至直接被民国政府抵制、封杀。
即便如此,黄柳霜依旧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
虽然在美国出身长大,但黄柳霜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她在欧美期间,经常细眉红唇,旗袍加身,齐刘海、绾青丝。她向世界展现东方美,她是第一代的“中国娃娃”。
1936年,黄柳霜开启中国寻根之旅,在中国停留9个月,深度了解自己的祖国和故乡。抗战期间,她多次在美国电影界的宴会、慈善机构的集会上发表演说,呼吁美国民众支持抗日,并出售自己的珠宝、戏服,所得款项用来资助抗战。1942年,黄柳霜出演抗日宣传电影《缅甸炸弹》和《重庆夫人》,并将这两部电影的片酬全数捐赠给了中国联合救济会。
“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抱之以歌”,这就是黄柳霜,那个在中华民族还处于暗淡的年月,用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华人在欧美世界开辟道路,成为那一点点光;更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
1960年,黄柳霜成为首位在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留星的华裔女明星。
2022年,黄柳霜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美国货币上的华裔女明星。铸币局在官方新闻稿中表示:“她是一位勇敢的倡导者,为亚裔美国演员争取了更多的代表性和更多多元的角色。这个硬币的设计是为了反映黄柳霜所取得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她在一生中克服了许多挑战和障碍”。
被歧视、被唾骂、被封杀,这是黄柳霜;拥热爱、力争取、爱祖国,这也是黄柳霜。她注定是传奇,她不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