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铜吗?中国铜储量为3000万吨,全球铜储量为8.3亿吨,我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铜矿石,优质的铜精矿数量依然不足,中国因为在电力、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在建筑、机械和很多制造业方面,对一些元器件的制造,都需要用到铜材料,比如电线电缆的铜芯,对铜的需求稳定提升,因此成为世界铜消耗量大的国家,2024年中国进口铜的总量达到了3604万吨,也是进口铜量可观的国家。

铜被称为红色黄金,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全球铜矿资源的供需市场将会出现进一步的变化,很多采购国家也将会争夺铜矿合作资源,变成明里暗里的对同资源的竞争。
为何说对于红色黄金的争夺战将要打响?我国作为铜资源进口大国,其他国家也要进口铜,比如日韩,德国,印度,也是消耗铜的进口国,而且日韩国家铜资源匮乏,对进口铜依赖度高,自身甚至没有资源。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强国,进口铜制造电子领域的产品,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一旦铜出口国的产能降低,其他国家没有新增铜矿,必然会有竞争出现。不排除有的国家为了获得进口订单,抬高价格或者能接受较高的价格。

我国铜精矿进口第一大国,就是智利,2024年进口将近千万吨的规模,进口总额高达1525亿元。
再从秘鲁进口铜精矿700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226亿元。从蒙古进口155万吨,从墨西哥进口147万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54万吨,这些都是我国进口铜精矿的国家。常见的铜精矿的质量品位,在铜含量为20%~40%左右,这个比例的铜,杂质元素相对较少,不会影响冶炼加工的质量。

此外我国还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进口废铜,比如2024年从美国进口44万吨废铜,占进口废铜的20%比例。从日本进口27万吨废铜,占进口总量的12%。从马来西亚进口废铜19万吨,占进口废铜的8%左右。还从泰国英国等国家进口废铜共计27万吨左右。
俄罗斯也能给我国提供一小部分铜矿,但是和进口总量相比,并不算多。

不仅如此我国还要进口未经过锻压的铜材料等,进行加工和生产,为补充我国的铜材料缺口,也是沟通了多个渠道和途径。
我国的铜矿资源储备量有限,而且精铜矿的数量更是不足,且探明的储备量分散各地,较为适合的资源在江西,云南和安徽少数几个省份,开采难度很大,成本也高,在铜矿品质方面,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因此我国的铜大部分依赖进口解决。

考虑到我国对进口铜依存度高的情况,需要大量进口,但是国际上铜价波动的情况很是普遍,导致我国采购铜材料的情况也会出现浮动和变化,要想到稳定供给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协调。
铜价的波动对我国的产业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制造业的成本也有冲击,比如多个产业都会因为铜价上涨,导致行业的成本上升,没有办法转嫁降低成本,就会出现利润受到挤压的情况,减产和裁员或者减少研发投入等情况都会更频繁出现。
我国是铜进口大国,铜价上涨会增加进口成本,也会增加外汇支出,甚至影响金融期货市场的资金流向,涌现出投机行为,进一步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而近期我国工程院院士公开发表预测,预计到2030年左右,未来的铜价将会突破每吨10万元,甚至超过这个预判的价格,到那时进口铜的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也会给相关产业带来成本的压力。
而我国对于铜的需求依然会随着多个领域的稳定发展,继续提升,到时将会因为刚性需求的增加,加大对进口铜的订购数量,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铜矿资源储量进入了瓶颈期,无论是新增的探明矿藏,还是开采量,都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因为铜矿质量的下降,导致铜的品质要维持到一定水准,需要加大更多的成本,提高开采难度。这对铜涨价,是一个负面的推动力,也是目前铜市场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国专家预测的铜价上涨,也是给行业提醒,要想办法从技术和使用两个方面着手,寻找能替代铜材料的新型材料,也要想办法从我国的铜矿入手,开发加工出符合预期和使用标准的优质铜材料,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国也需要在此前,要做好能源供给安全的准备,平衡市场的动态变化。
铜是可回收资源,当进口量达到一定程度,国内废铜回收与生产达到平衡,就不再缺铜了
粮食、能源和矿产,进口量逐年增加。
再缺铜,我就用朔料造子弹
没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