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疯狂的“下克上”:昭和青年如何把日本带入深渊

毛宏杰 2022-05-17 19:38:17

下克上,专门指代下级代替上级。性质并不同于中国的朝代更迭,主要是指在现有制度下运用各种手段让自己顶替上级的行为。在昭和时期的日本,许多青年深陷“下克上”的深渊之中。无数的昭和青年妄图借此拯救自己的国家。

“下克上”在全国青年的脑海中能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日本社会本身潜藏着巨大的问题。

同时“下克上”在日本历史当中也屡见不鲜,这也让日本人较于其他国家更容易接受接受“下克上”的行为。

无论是日本战国时期,还是明治维新,亦或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时期。“下克上”已经深深烙印在日本的历史当中,也让日本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这样的思想。

但当时日本的社会也是一个极度强调服从上级命令以及阶级制度的国家,这样矛盾的思想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不可否认这都无法改变日本最终步入深渊的结局。

日本昭和青年等级固化却留有余地的阶级

从日本建国伊始,就确立了天皇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制度。但相对于中国皇帝集各类大权于一身,日本的天皇更像是一种国家象征,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实权。

因此日本皇族血统基本延续至今,从最早的文字记载的神武天皇到今天的德仁天皇经历了整整126代。在日本尚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天皇就已经丧失了实际权力。

整个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就是幕府将军,而幕府将军又将自己下辖的封地赐给手下的大名来管理,而大名在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同时仅仅只需要满足一件事,服从幕府将军的管理。

大名之下就是武士,这些武士只对自己效忠的大名负责,并且还享有大名赏赐的土地管理底层的农工商三个平民阶级。

日本天皇

这样一个类似中国周朝分封制的制度带来的就是严重的阶级固化,以血统决定地位让平民阶级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成为武士阶级。

而在武士、大名、幕府将军这三个阶级之中,虽然也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但只要在政治斗争或者战乱中将对方拉下来,那么自己就能够实现阶级的跨越。也正是因为天皇作为虚君的存在,在名义上维持着日本的国家本身。

因此诸如起义等推翻国家政权的情况在日本从未发生过,反而是拥有实际权力的幕府将军被各大名所觊觎。

这就为日本的“下克上”提供了环境,这种情况一直到日本法西斯的覆灭都没有改掉。而昭和时代国家政治制度看起来不同于日本战国时代,但仍然有着严重的阶级固化。

幕府时期

幕府将军虽然被推翻,并且日本行政体制也进行了近代改革。但本质上日本社会并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只是类似普鲁士那样的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政体。

并且因为工商阶级在幕府时代就并没有受到严格管制,导致明治维新时期财阀快速崛起,最终与日本的文官集团和军官集团形成了三大政治势力对立的局面。

而其中文官集团和军官集团的职位却十分固化,但基层人员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驳倒上司,那么自己也就能成功“下克上”。

因此名义上整个日本并不再有之前的封建阶级,例如普通人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当官,当兵也不再是武士的专利等。但在文官集团以及军官集团中却又自发形成了另一种以资历为基础的阶级固化。

其中在日本军官集团尤为明显,基层士兵中老兵虐待体罚新兵就是家常便饭。军官中也是基层军官被要求完全服从高层。因此只要有那么一点扳倒高层的时机,“下克上”就会必然发生。

日本法西斯法西斯思想思潮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一直走着军国主义的道路,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北一辉。

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以及《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无不提倡着法西斯思想,并且他趁着日本贫富差距增大,呼吁新一代的日本青年要用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来清洗西方的腐败思想。

这样的一套说辞瞬间就吸引了当时许多参军的日本青年,民众最关心的还是面包和牛奶。

正如同希特勒让德国民众支持自己一样,北一辉也用同样类似的手法让日本青年在潜意识中把日本高层视作自己国家与民族的蛆虫。并不断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侵略扩张思想。

而接受了他思想的日本青年也就很容易被转变为法西斯主义者,并且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准备效仿战国时代的“下克上”以此来拯救国家。

希特勒国内外矛盾聚集

随着一战的结束,日本也再次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但也极大加剧了国内贫富差距。

虽然伴随国外投资以及出口的大量增长,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但大部分收入都流入了日本财阀手中。而作为日本社会底层的农民不仅无法得到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任何好处,反而身上的负担更加严重。

当时日本四大财阀几乎把控了日本经济的四分之三,而农民自己的土地还不够满足自己的温饱。而此时的日本军队主要兵力来源基本上都是农民,当时日本陆军军校毕业的军官中大约有40%都是农民出身。

由此许多日本士兵与军官对于高层越发腐败的行为十分厌恶,他们便开始秘密组成各种政治团体来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大部分参加政治团体的士兵都是少壮派。

日本近代时期

他们希望天皇能收回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此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清除掉政府的贪官污吏。

并且信奉军国主义的他们多次希望依靠扩张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政治筹码对抗政府高层,不过此时因为国际环境较为稳定,少壮派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下手。

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随着这股金融风暴横扫日本之后,日本的经济马上濒临崩溃。本身日本国土资源就十分狭小,缺乏自然资源。对外出口往往依靠工业订单,但此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立刻让日本的对外订单大幅缩水。

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人大面积的失业,在1929年整个日本大约有500万人失去工作。日本的工人生活已经困难重重了,农民更是难上加难。大量自耕农破产甚至沦为佣农。

20世纪初的日本

经济危机除了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之外,也让日本的政治民主化被再次打乱,大正民主也就此结束。而此时的财阀官员趁机哄抬物价,囤积物资等行为再次加剧了对立与仇恨。

而日本军队趁此机会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方面大多数日本士兵出身农民,对民间疾苦相对于日本高层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是此时日本军队提出通过扩张来谋求更多资源缓解经济危机,这与此时的政府高层的想法相反。

他们仍然寄希望于谋求落后国家的经济利益来挽救日本的经济。为此当时日本陆军中的少壮派决定用实际行动打他们的脸。

于是便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在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策划下先是密谋炸死张作霖,随后直接占领东北全境。这一事变直接让二人在日本国内名声大噪,也让日本高层颜面扫地。

石原莞尔

最重要的是“九一八”事变更加坚定了少壮派对日本高层“下克上”的决心。开始密谋更大的针对日本高层的袭击。

二二六兵变就是日本最大规模的一次“下克上”,近半个师团的士兵在“皇道派”的带领下冲入东京开始清除天皇身边的“奸臣小人”。

在这场叛乱当中日本的内大臣、教育总监、财政大臣等高层均被射杀,随后“皇道派”指挥士兵包围了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等重要设施。

并且向日本政府宣布自己的7条要求:必须恢复天皇的绝对权力;逮捕南次郎、小矶国昭、建川美次和宇垣一成等“元凶逆臣”;为威慑俄国,立即罢免林铣十郎,任命荒木贞夫为关东军司令等等。

但天皇本人对此十分震怒,亲自下令要求立刻镇压叛乱。最终这场叛乱还是被镇压了下来,但即便这场兵变被镇压,军官也被清洗,但此时的日本已经彻底被法西斯主义所掌控,只有对外侵略一条路可以走。

“下克上”之所以让日本步入深渊,其根本是信奉法西斯主义的昭和青年。对于他们来说侵略扩张这就是拯救国家于存亡危急。

但他们并没有看到日本将要步入的是一个怎样的深渊,不过在经济危机以及自身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情况下。法西斯主义是这些青年眼中最直接与快速的方法,但日本也给整个亚洲带来了深厚的灾难。

在这期间“下克上”也随着法西斯主义的渗入越来越疯狂,让日本再无回头路可以走。

参考文献

王辅《日军侵华战争》

重光葵《昭和的动乱》

陈杰《日本战国史》

0 阅读:208

毛宏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