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评论家郭正亮曾扔出重磅炸弹,说大陆要想让民进党坐下来好好谈,军事压力是唯一的筹码。
两岸关系这几年是越来越僵,民进党这边铁了心要对抗。郭正亮这话到底啥意思?军事压力真能逼民进党上谈判桌吗?
一、郭正亮:从绿营大将到统派喉舌
郭正亮从美国耶鲁大学读政治学博士学成归来后,在东吴大学教政治学,还给《中国时报》当过主笔,写文章分析时事,那时候就小有名气了。
不过,郭正亮最出名的还是他在民进党那段日子。早年他是民进党的核心骨干,1999年当选“立法委员”,那会儿正是民进党风头正劲的时候。他还亲手操刀起草了“台湾前途决议文”,这文件后来成了民进党的政治纲领,算是给“台独”定了调。那时候的郭正亮,是绿营里实打实的理论大将。
到了蔡英文上台后,郭正亮对民进党的路线越来越看不下去。他觉得蔡英文这几年光顾着跟我们大陆对着干,搞什么军购、拉美国撑腰,却没给台湾老百姓带来啥实惠。经济上靠着大陆的贸易顺差过日子,政治上却一门心思往“独”路上跑,让郭正亮觉得不对味。终于,2023年5月19日,他正式退出民进党,彻底跟绿营说拜拜。
退出之后,郭正亮没闲着,转行当起了政治评论员,经常在两岸的电视节目和媒体上露面。他的立场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原来的“台独”支持者变成了统派的声音。他常说,台湾不能老这么跟大陆耗着,统一是大势所趋,得务实一点。
二、大陆手里的硬牌
郭正亮为啥说军事是唯一的筹码?这话得从眼下的两岸局势说起。这几年,民进党在蔡英文和赖清德的带领下,摆明了不想跟大陆谈。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陆这边直接断了官方沟通渠道。到了赖清德接棒,态度更硬。2024年初,赖清德的副手萧美琴接待新西兰议员团时,公开说台湾跟南岛语族有渊源,言外之意就是要把台湾跟大陆的文化联系撇清。摆明挑衅。
于是,2023年和2024年我军军机军舰绕台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根据台湾所谓“防务部门”的数据,2023年全年,大陆军机进入台湾所谓“防空识别区”的次数超过1800架次,平均每天5次以上。
海军这边也没闲着,解放军航母山东舰多次在台湾东部海域活动。
郭正亮看得很清楚,民进党现在是铁了心不谈。咱们大陆提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说法,想给对话留点余地,但民进党根本不接茬。赖清德上台后,还在加码军事对抗。2024年3月,台湾在台东搞了个“海锋飞弹大队”的展示,亮出反舰导弹,号称到2028年导弹数量要超1000枚,打击群也要扩到四个。
但郭正亮觉得,光靠嘴巴说和平没用,民进党不吃这套。蔡英文那八年,台湾经济看着还行,但离不开大陆的贸易顺差。2021年,这个顺差高达1700亿美元,2023年也没差多少。这些钱不少都拿去买武器了,像美国的高价军火,台湾一笔接一笔地签单。
所以,郭正亮才说军事压力是唯一的筹码。大陆得让民进党感觉到疼,感觉到扛不住,才有可能坐下来谈。他不是在鼓吹打仗,而是说现实就这样,政治是讲实力的,没有硬手段,软话没人听。
三、能源短板
除了军事,郭正亮还提到一个关键点:台湾的能源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手里的另一张牌,也让民进党在谈判桌上更没底气。
台湾的能源有多脆弱?岛内的石油储备最多撑三周,天然气库存现在只有11天,哪怕到2030年计划延长到20天,也还是不够看。台湾曾经闹过一场缺电危机,台中工业区直接停工,企业叫苦不迭,当局只能喊大家省电。
郭正亮在节目里说过,要是大陆真掐住能源通道,台湾一个月都撑不到就得乱。想想看,大陆要是限制对台能源出口,或者在海上搞点动作,台湾的电厂、工厂还怎么运转?老百姓没电用,手机充不上电,空调开不了,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再说统一这事儿,郭正亮觉得没压力台湾不会动。民进党现在靠发钱笼络民心,老百姓拿了钱挺开心,觉得日子还能过,不想去碰统一这烫手山芋。我们当然想和平统一,谁也不想打仗,但民进党老这么拖着,软的行不通,就只能考虑硬的了。
往后看,两岸这局棋不好下。民进党嘴上不服软,但心里估计也犯嘀咕。郭正亮的分析是,军事压力不是目的,逼上谈判桌才是关键。可问题是,民进党真会低头吗?赖清德这帮人看着不像轻易认怂的主,大陆要是真下重手,局势会不会失控?这都是未知数。
国际局势也掺和进来了。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出了份报告,说美军在台海冲突中的胜算不到50%,还得搭上几艘航母。美国自己都未必有底气,台湾当局还能指望啥?
所以,郭正亮这话听着刺耳,但戳中了要害。军事压力可能是大陆手里的硬牌,能源短板是台湾的软肋。未来的路怎么走,取决于双方怎么博弈。大陆想统一的心没变,民进党想“独”的梦也没醒。这场拉锯战,估计还得耗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