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味稻”系列报道④|晨湖农业:与“金陵味稻”共绘绿色品质新画卷

新华红 2025-04-14 10:59:45

四月初,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的南京晨湖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厂房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新设备的调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公司总经理杨玉龙站在一台红外色选机旁,介绍道:“这可是国产最先进的设备,能精准挑出玻璃、干燥剂颗粒等杂质。虽说随着生产流程持续优化,大米加工中出现的杂质已极少,但我们对品质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极致。”从他的话语中,足以感受到这家品牌企业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晨湖农业创始人杨玉龙的创业历程,宛如一部鲜活的中国农业转型史,见证着农业从传统粗放模式迈向现代集约模式的伟大变革。2006年,杨玉龙子承父业,投身粮食加工行业。在江浙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他凭借着勤奋与努力,靠“拎包跑业务”艰难打拼。然而,当时的他并未涉足种植领域。杨玉龙回忆往昔时感慨:“加工企业要是不能把控源头,产品品质就如同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2015年,杨玉龙毅然决然地踏上转型之路。他流转了500亩土地,创立“晨湖”品牌,立志从源头把控品质,实现种、储、销一体化发展。创业初期的三年,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对品质的严苛要求,让他在经营中艰难探寻着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直到2018年,公司引入测土配方技术,全面改用有机肥,并在农业机械化、仓储及烘干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晨湖大米的销量才逐步攀升。晨湖农业一跃成为当地名列前茅的农业企业,实现了盈利,在农业领域站稳了脚跟。

2024年,“晨湖”正式加入“金陵味稻”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子品牌建设单位。这一举措,标志着晨湖农业品质升级的关键一步。按照绿色种植标准,晨湖农业种植了南粳46等优质品种。杨玉龙自豪地说:“我们种植并加工的‘金陵味稻’,平均售价可达2.45元/斤,相比之前,每亩增收超300元。”如今,晨湖的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6000亩,带动了20多户种植大户共同致富,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领军力量。

尽管有了品牌的助力,但市场的风云变幻仍让杨玉龙面临挑战。有一次,驾驶员告知他,外地同品种大米价格比晨湖的每斤便宜1毛多。考虑到晨湖的加工量巨大,这样的差价让杨玉龙心生疑虑。“同样的品控标准下,这个价格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别小看这0.1元/斤的差距,对于加工量大的企业而言,一年下来,成本差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杨玉龙随即安排人员从外地采购了4袋大米进行研究,果然发现其中端倪。“这些大米首先香味不足,其次腹白偏多,完全不符合‘金陵味稻’的种植标准,肯定是掺了其他品种的大米,这种钱我们坚决不能挣。”杨玉龙态度坚决。

面对差价的诱惑,晨湖农业坚守底线;在品控方面,更是毫不含糊。去年年底,一位大户运来几车自己储存的稻谷。当时正值年底销售旺季,杨玉龙已对接好客户。然而,当他拉开篷布的瞬间,却发现稻谷存在问题。“应该是储存不当,稻谷的香味很淡。即便年底市场价格不错,销路也不愁,但我们必须坚守品质底线。”杨玉龙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将货物退回。他坦言,品牌口碑容不得半点瑕疵,晨湖大米凭借独特的香味就能辨别真假。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执着坚守,让“晨湖”牌大米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优质大米”称号,并成为南京粮油应急保供企业,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十载耕耘,晨湖农业以量获利,更保质保量,交出了一份“品质兴农、品牌强农”的优异答卷。在与“金陵味稻”携手共进的历程中,晨湖农业不仅守护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更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创新发展路径。这,无疑是中国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写照——以品质为基石,以科技为动力,让广袤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陈宁  郭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