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捉襟见肘甚至无奈撤馆后续管养问题困扰社区图书馆

新快报 2025-04-25 08:31:22

随着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社区图书馆在我们身边涌现。除了街镇一级图书馆,还联动书店、银行、景区等打造新型阅读空间,以多元创新的形式,促进社会力量共建图书馆,使广州书香浸润,阅读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然而,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社区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显得十分冷清;有些社区图书馆更存在借阅设备损坏、阅读氛围嘈杂等问题;个别社区图书馆因为后期运营存在管理跟不上,管理人员欠缺,空调、插座设施损坏没有维护等而出现了“前期红红火火,后期难以为继”的情况,最终撤馆。而对于身边的图书馆,相当一部分居民更表示不知晓,或没去过社区图书馆,亦有部分居民直言去过一次但不想再去。原因则各不相同,诸如“空间太闷”“阅读氛围不浓”“闭馆太早”等。

那么,社区图书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效能?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将向自助化、智能化发展。

记者走访

问题1

因自助图书借阅设备都坏了,被迫撤馆

@番禺图书馆剑桥郡分馆

近日,番禺区剑桥郡居民向新快报记者反映,开在社区里的番禺图书馆剑桥郡分馆已经闭馆一段时间,如今变成了儿童游乐场。新快报记者前往剑桥郡分馆所在地,发现“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剑桥郡分馆”的挂牌依旧在,不过馆内已经大变样:原本排满书籍的书架空空如也,原来的阅读空间或摆满小型抓娃娃机,或变成了波波池、少儿篮球运动馆和健康生活馆。

番禺图书馆剑桥郡分馆如今变成了儿童游乐场。

据了解,建成之初,占地150多平方米的剑桥郡分馆藏书一万余册,馆内设有数字图书借阅机和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社区居民通过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归还在其他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如果不想看纸质版,也可以在数字图书借阅机上扫码阅读。此外,除了提供书籍和地方供读者阅读外,还定期举办了不少活动。

谈及图书馆变身儿童游乐场,剑桥郡的居民直言“遗憾”。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平时放学期间和周末,很多学生来这里看书和玩耍,现在图书馆没了,就安静了很多。也有居民表示,剑桥郡分馆刚开始那几年是不错的,现场有图书管理人员坐班监管,秩序井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坐在那里还是可以认真看会书的,但是最近这些年就比较吵闹和乱。“一些小孩在那里扔书、追逐甚至尖叫。”喜欢看书的小郭表示,这两年自己除了借书和还书,基本都不会在馆内逗留,看到小孩子们把书籍糟蹋得不成样子,真的很闹心。

就剑桥郡分馆闭馆的事宜,新快报记者分别致电剑桥郡分馆所在的南村街道办事处、番禺区图书馆以及剑桥郡物业管理处。剑桥郡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剑桥郡分馆于去年10月正式撤馆,主要原因是“馆里自助图书借阅设备都坏了,最后没有办法才撤馆的”。该工作人员表示,设馆之初,广州图书馆那边安排了工作人员坐班,后来番禺图书馆接手之后,也有工作人员前来监督管理,“最近几年没有人员全程坐班管理,也没招募到志愿者,我们物业这边就安排了工作人员早上和下午整理、收拾一下图书,居民借阅主要还是靠自助系统,后来设备坏了,图书馆也就难以为继。”

问题2

因管理员人手不足,时不时要临时闭馆

@广州图书馆车陂广氮分馆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图书馆管理难题并非孤例。广州图书馆车陂广氮分馆位于天河区广氮社区,于2005年9月挂牌成立。坐落在社区文化中心二楼,这家图书馆宽敞明亮,阅读座位多达五十多个,记者见到,有10多人在图书馆内学习、看书。从事教培行业的林老师告诉记者,她通常到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借书,再到家附近的广氮分馆还书。“家附近就有一个阅读空间,对居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我此前考资格证,经常过来图书馆复习,唯一不足的是没有Wi-Fi,而且中午12点到下午2点闭馆。”

广州图书馆车陂广氮分馆并没配备自助借还机。

在某导航平台上,多个读者表示遇到广氮社区图书馆临时闭馆,白跑一趟的情况。“记者在图书馆门口见到张贴的开放时间为:周三闭馆,周一、二、四、五9时到17时30分以及周六、日9时到18时开放,每天中午12时到14时是闭馆时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仅有一名管理员,中午两个小时是吃饭休息时间,每逢周日管理员休息,由一名招募的社区志愿者顶替上班。而遇到管理员有其他工作,比如业务培训,则只能临时闭馆。“以前周六日只有下午开放,近两三年来增加了上午开放时间,下午也从5点半延长到6点闭馆。”经常带孩子来这里阅读的王女士说,图书馆开放时间在近年有所延长,对于工作人员需要休息也能理解,但是否可以增加自助借还机、协调其他人员等方式来解决呢?

比起近几年新开设的社区图书馆,广氮社区图书馆在设施设备方面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没有安装空调,没有提供Wi-Fi,也没有配备自助借还机,读者借还书需要由工作人员操作。

问题3

缺自助借还机,图书馆管理员身兼数职

@荔湾图书馆岭南分馆

位于荔湾区岭南街的荔湾图书馆岭南分馆,同样遇到欠缺自助借还机、工作人员不足的困境。依托于原岭南街文化站,图书馆设在三楼,面积约130平方米,藏书1.6万册左右。记者在工作日上午走访,其间图书馆空无一人,没有读者前来使用或借还图书。“来图书馆的大多是周边的小朋友,所以平时人不多,周末和暑假的时候就很热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书馆管理员并非专职人员,两人负责街道文化工作,身兼多职,一旦外出就难以兼顾图书馆。“如果我们外出做文物普查工作,图书馆有时会让楼下保安帮忙照看一下,中午虽然是闭馆时间,但如果有读者在也不会关灯的。”管理员说。

此外,图书馆没有自助借还机,同样需要管理员操作借还书。“主要是经费问题,每年的经费会用于图书购置、馆室维修等,我们去年添置了安全门,接下来也有计划增加自助借还设施,这样我们走开时读者也能自己借还书,会方便一些。”

问题4

功能分区不明确,本该安静的图书馆太闹心

@荔湾图书馆华林分馆

在荔湾区华林街党群服务中心,荔湾图书馆华林分馆藏身其中。

“这个图书馆环境非常好,我有空会带小孩来这里阅读。但是这个图书馆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功能分区不明确,图书馆门口也属于党群活动中心的活动区域,有时有长者跳广场舞,图书馆里有一间活动室供长者唱歌,图书馆本来是一个安静的空间,但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图书馆里一名不愿具名的女士告诉记者。

当天是工作日,从下午1点到3点,图书馆内不时有长者高声闲谈,有人大声播放手机视频,均无管理人员到场提醒。对此,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图书馆确实存在该情况,有读者反映时会提醒长者注意关门、注意音量,但该问题目前无法彻底解决。“这个是设计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装修好了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暂时也没法改变格局,只能多提醒一下。”

问题5

曾经的智能化管理,如今却“暂停使用”

@西关书房·禾园书屋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位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禾园校区门口的西关书房·禾园书屋,贴着“故障维修,暂停使用”的告示,大门紧锁。

该书屋和斗园书屋是由荔湾区图书馆及学校联合,利用学校门口闲置空间打造的社区图书馆,既面向学生开放,也面向学生家长及附近居民开放,因此书屋还特别设置了两扇门,分别通向校内和校外。

相比大部分社区图书馆仅开放到下午5点半、6点的局限,该书屋曾实行24小时开放,安装有监控、刷身份证可入馆、自助借还,迈出了智能化管理的一步。不过,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出于安全考虑不再24小时开放。

记者见到,书屋门口张贴的通知显示:为确保每位读者的阅读安全和舒适体验,从2025年1月1日起,该书屋调整开放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9点。

问题6

插座是坏的,空调也坏了,一直没有维修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位于东湖地铁口附近,是越秀区图书馆和新华集团四阅书店合作共建的社区图书馆。记者走访见到,图书馆位于书店内一隅,装修与书店一脉相承,古朴而雅致。馆内配备自助借还机、一张长书桌及多个阅读书位。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里,尽管插座是坏的,空调也坏掉了,但是依然不妨碍附近街坊对其喜爱。

从事IT行业的范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带着电脑来这里阅读。“这个图书馆的书籍不太适合我,我一般是在电脑上阅读,关注IT行业的信息。有这么一个空间提供给附近居民是很好的事情,不足的地方是插座是坏的,一直也没有维修。”

四阅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阅图书馆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只是由书店店员义务打理。“图书馆里的空调坏了,漏水了没法开,我们反映之后一直没有人来修,夏天图书馆里没有空调,只能打开图书馆的门,让书店的冷气吹进去。”

该工作人员表示,图书馆内不能带饮料和食物,但是有些读者带进去,书店人员并没有管理权限,却要每天打扫图书馆卫生。“这个馆开了八年,刚开始两年是运营得很好的,但是后来就存在不少问题,反映了也没有解决。”

破局

探索多元化图书馆运营模式,后续管养亟待完善

书店+图书馆、银行+图书馆、政务中心+图书馆……近年来,广州市多个区图书馆探索“图书馆+”,将阅读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在此过程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社区图书馆,使阅读空间更加多样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阅读空间的区分是否合理,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如何持续运营,也成为各方需探讨的问题。

1.市民行使监督权,促进管理和服务改进

广州图书馆中心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陈丽纳表示,就空间环境而言,开放时间较久的社区图书馆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近年来新设的社区图书馆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空间环境都有所提升。对于与社会力量共建的社区图书馆,后期运营逐渐下滑的情况,陈丽纳表示,中心图书馆对合作的社会力量资质的前期把关需更严格和审慎,“其实我们与这些合作方都是签署了五年的合作协议的,合作期间也会对这些分馆的情况跟踪和了解。当然,对于运营不好的,我们要看双方的合作意见作出调整,通过评估和考察,设立退出机制,或者另外选点再建。”

陈丽纳坦言,市民也可行使监督权,“市民发现身边的社区图书馆有哪些不好的问题,可以打12345,这些反馈和意见都会转到我们中心图书馆这边,我们也会针对问题和情况去改善和落实。”

谈及社区图书馆“公益”与“商业”应该如何平衡?陈丽纳认为,图书馆的基本借阅服务,一定是要免费,“这些公益服务一定不能设门槛,它要面向所有市民,免费、自由、平等,市民享受文化的权益不应该受损。”在保证“公益”方面,陈丽纳认为,社区图书馆若能有自我造血功能那肯定是好的,“社区图书馆吸引读者过来,聚集人气,其他的商业经营在不影响基本的借阅功能的情况下,是允许的。这样所得的利润也可更好地让社区图书馆持续发展。”陈丽纳说,“公益”与“商业”某种程度上可以是共赢的状态,互惠互利,互相促进。

2.延长开放时间,自助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荔湾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95.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5.12%,平均每天有9437人次走进图书馆,创下历史新高。尽管“阅读”的成绩单不断提分,但荔湾区图书馆馆长张志松也坦言,社区图书馆普遍面临着一些困难。

“在开放时间上,我们也收到一些读者的反馈意见,诸如清明节放假,读者到了图书馆才发现闭馆。对于一些临时安排闭馆的情况,反映了我们工作的不足,对外宣传没有做好。”张志松认为,延长社区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目前在技术上没有难度,主要存在的还是管理问题。“比如,大部分街镇图书馆都是跟党群服务中心放在一起,不是一个独立的图书馆,那么开放问题也就涉及其他功能区的开放。”

张志松认为,未来的方向,肯定是往自助化发展,不需要专人看着才能开放,通过装上监控、安全门、对讲机等智能化设备,读者可以在平台预约座位,预约使用的时间,到了图书馆可以扫码开灯,从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也减轻基层的管理压力。

3.除了借阅功能,用好用活图书馆也重要

社区图书馆不仅限于提供一个物理上的公共空间。谈及优秀社区图书馆运营心得,广州图书馆中心图书馆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张春华表示,首先,图书是吸引居民走进社区图书馆的关键,社区图书馆要有一定的面积承载一定量的图书,同时,馆藏图书要尽量贴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阅读需求,需一定程度上保证书籍的流动性,“我们基本一个月更新一次社区图书馆的图书,全年保证更新其馆藏图书的20%。”

其次,社区图书馆除了最基本的借阅功能,还要用好、用活社区图书馆平台,“广图中心图书馆会安排文化展览等活动在各大社区图书馆轮流展示,还会联合一些公益机构在社区图书馆搞活动,活跃文化氛围。”

在张春华看来,社区管理人员及其专业服务也非常重要,“广图直属的分馆,我们都会长期派遣管理人员驻扎。”同时,她表示,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新入职的人员,中心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示范系统人员培训,提升管理员的服务和专业水平。

数说

全市镇街级分馆达标率为87.66%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也是公共图书馆体系向城市每个角落的延伸。广州图书馆中心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陈丽纳介绍,截至2024年底,广州全市实现通借通还且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442个,其中,镇街级分馆276个,社区级分馆144个。此外,还有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服务点93个;面向特定群体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686个,比2023年增加145个。

记者走访发现,总体而言,大、中型的社区图书馆运营情况相对较好,利用率高,人气旺盛,逐渐成为居民重要的生活空间。对此,陈丽纳表示,2024年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持续推进,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且阅览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标准来看,全市镇街级分馆的达标率为87.66%,较2023年的86.27%略有提高。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梁燕芬 许婉婕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