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前言
防不胜防!近年来不只是“电信诈骗”搞得一些人人心惶惶。
连“洗钱”这样的手段也已经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近日,又一新型“洗钱”工具被央视点名曝光。
原来“它们”都有可能是侵害我们利益!
01
经济和时代的进步,注定了不只经济在腾飞,连带着各种“诈骗”手段也水涨船高。
以前“洗钱”这个词,我们可能只在电影里见过。
比如一些黑帮大佬会在赌场、艺术品交易场所通过一些手段来漂白赃款。
但随着“虚拟货币”和“手机支付”广泛的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中。
连以前看起来和我们遥不可及的“洗钱”,甚至都已经渗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就在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种新型的“洗钱工具”——超市购物卡。
这个平日里看似普通的购物凭证,竟然成为了新型 的“洗钱工具”。
而江苏省邳州市的张女士,便是这一新型洗钱套路的受害者之一。
今年月初的时候,张女士在该地的超市试图购买7.4万元的大面额购物卡。
面对超市工作人员询问购物卡的用途时,张女士却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仅如此,期间她还不停地查看手机信息,似乎有所隐情。
这样的异常举动引起了超市工作人员的警觉,随后便将情况上报给了当地部门。
民警抵达现场后,发现她正在某基金软件上进行理财操作以赚取资金。
并且,还有人诱导她购买购物卡,还让她上传购物卡卡号与密码。
随着深入调查发现,张女士已经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在相关人员的劝说与解释之下,张女士最终意识到自己已然上当受骗。
但事实上,像这种利用超市购物卡进行洗钱的手段并非最近才出现。
早在之前,就已经有不法分子在暗中操作,只是一直没有被广泛曝光。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监管的加强,传统的洗钱方式越来越容易被追踪和查处。
于是,不法分子绞尽脑汁,将目光瞄准了超市购物卡。
那么这些不法分子又为什么会选中购物卡作为“洗钱”媒介呢?
而这其中又有什么“说法”呢?
02
现在大部分超市所出售的购物卡都会具有一定匿名性、流动性强等特点。
而这样的特性就很好地为那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在违法犯罪得逞之后,此类资金流向往往难以被相关单位追查。
只要能诱使受害者购买购物卡,获取卡号和密码。
他们就能通过黑市渠道快速折价套现,从而实现赃款的“洗白”。
这就为诈骗分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洗钱渠道。
而为了让这些被骗者心甘情愿地购买购物卡,他们的手段也称得上是“层出不穷”。
让受害者在短时间内尝到甜头,从而放松警惕,对其产生信任。
一旦受害者上钩,诈骗分子便会逐步引导他们走向更深的陷阱,如诱导购买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一些原本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交友平台的软件,也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他们会通过交友软件,伪装成温柔体贴的异性,与受害者建立亲密关系。
之后再一步步引导受害者下载相关的 APP,并诱导他们交出保证金。
如果受骗者有“怀疑”的迹象时,他们甚至还会发一些“性感照片”继续引诱。
据消息报道,被此种手段诱骗的“李某”最后共计损失了将近四万元。
像近年来被称为是网络诈骗重灾区的“刷单返利”,也有“购物卡”参与的痕迹。
这些未知链接与诱导购买购物卡洗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获取受害者的信任,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购买购物卡,将非法所得的资金洗白。
对于,以上所述的手段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渠道。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未知链接,避免陷入诈骗的陷阱。
虽然对于这些手段,警方已有过很多的警示。
但这次央视的公开点名曝光,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
当然,除了央视的曝光外,我们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03
可能会有人期待“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轮到自己。
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道理,更不能轻易地抱有侥幸心理。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
不管是早期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还是到如今花样翻新的网络投资、交友诈骗等。
这些不怀好意的诈骗分子手段越来越高明,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帮助大家防范这类骗局,反诈中心也在不断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防骗知识和技巧。
对于陌生号码的电话、短信,尤其是涉及钱财的信息,要坚决做到不听不信。
同时,务必要注重对自身个人隐私的保护。
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自己的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注重个人隐私,永远是保护自己利益不受侵犯最好的办法之一。
那么对于本次央视曝光的新型“洗钱”工具,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杭州日报、潮新闻、济南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