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82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分析企业什么最重要?自由现金流!因为营收、利润等都可以作假,唯独自由现金流假不了,企业进行现金分红时需要把公司的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给股东,这就决定了,只要能持续分红,企业赚到的大概率就是真金白银,可以说自由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
对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熊市和大环境,相信都能深刻理解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有多重要,现在大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储备一些能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产品。
比如最近很多人都在问的现金流ETF(159399),直接选了50只现金流率高的现金奶牛企业,成为“现金为王”时代的香饽饽。这个产品还有一个亮点在于月月评估分红,也就是如果符合条件,每个月都有可能分红,简直就是个会生金蛋的基。
这个产品有望每月分红的秘诀在于它跟踪的富时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这个指数剔除金融和地产行业后,从符合条件的公司中选择自由现金流率最高的50只股票,以大中市值为主,由于它们业务成熟,现金流率高,具有非常强的分红能力。就比如咱们今天要追踪的美的集团,就凭借超强的现金流成为这个指数的重仓企业。
美的机器人值得期待在此前美的集团的文章中所长讲过,美的不声不响悄悄憋了个人形机器人大招,其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跳舞,还能开瓶盖、打螺丝,在AI加持下还可以和人互动,现场记者对美的的机器人说“我渴了,能否给我一瓶水”,美的机器人就用自己的灵巧手给记者送来了一瓶水。
由于马斯克同学给大家画的人形机器人大饼实在太激动人心,即人形机器人最终能给特斯拉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叠加马斯克不断上调的人形机器人量产数据和其他家的机器人超预期的“表演”,让市场觉得人形机器人恐怕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真的不远了。
细数美的的过去,一直都比较低调务实,别家搞人形机器人所长都要打个问号,但美的来做,所长就觉得可以充分期待一下。
而且相比马斯克同学动不动提到的改变世界,美的的人形机器人落地方案也更为务实,首先是先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家电和B端进行落地,而后再慢慢向我们畅想的几乎可以取代人的人形机器人推进。
所以,所长觉得,美的的人形机器人完全可以视作一个概率较大的远期红包,是美的未来上一个更大台阶的抓手。不过,我们可以畅想远期的美好,可在兑现前还是先脚踏实地点为好。
正好这几天美的交出了2024年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完美收官的2024用四个字评价一下美的这份年报,就是“完美收官”。
2024全年,美的实现营业收入 4071.5 亿,同比+9.4%,归母净利润 385.4 亿 ,同比+14.3%。
有时候单独看不太容易看出好坏,所以也与其他几个家电巨头对比一下。
2024全年,海尔实现营业收入2859.81亿,同比+4.29%,归母净利润187.41亿,同比+12.92%。
至于三巨头之一的格力,虽然还没披露年报,但是从三季度情况来看,叠加董小姐的个性,全年营收应当是持平(Q4有国补拉动叠加董小姐肯定能实现一定的追赶),利润可能是10个点左右的增长。

看吧,没有对比则没有伤害,家电三巨头中美的体量最大,但却还是实现了最快的增长。空调是家电最大的细分市场,也是为美的贡献近45%营收的第一大收入来源,相比同行美的的表现也最为亮眼。
虽然美的这次的年报没有单独披露空调的营收情况,不过副总裁赵磊此前透露过,2024年美的空调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生产和销售双双突破7000万台的成绩,同时也实现了历史上最大的增速。根据美的年报中发布的奥维云网推总数据,2024 年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额出现了同比2.2%的下滑,也就是美的的空调增速绝对大幅跑赢大盘,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也是大幅跑赢了其他几大龙头。

资料来源:iFinD
按照赵磊的话说,2025年美的空调在国内外仍会继续保持有质量的增长,并实现高中低端的全面引领。早在2023年时,美的空调的全球市占率便已突破20%,按照公司2024的实际情况以及2025的乐观展望,今年的全球市占率应当会再上一个台阶。
另外,别看美的的业绩拉通全年看已经是行业中表现最佳的,但在所长看来,美的还是藏了业绩的,实际表现应当比这个更好。
道理很简单,前文提到美的营收第一大来源的空调全年突破7000万销量,并且照公司高管的说法,增速也是历史上最快的,而前三季度国内的消费是非常拉跨的,四季度国补开始后消费才起来。尤其是家电,几乎全年的表现都靠四季度拉动,像去年国内的双十一,整个消费领域就属家电最为亮眼,整个双十一家用电器销售额1930亿元,占双十一全网总成交额的16.3%,同比增长26.5%。
但美的Q4的营业收入只有 881.7 亿,同比增速仅9.0%,同前三季度一致,丝毫没看出来国补的效果。
根据渠道的调研信息,实际上是因为美的Q4正在内部实施DTC变革,有对发货节奏进行调整,不让压货给渠道,而这个情况今年Q1还在持续。换句话说就是,美的在趁市场好时帮渠道清库存同时对内进行变革,而后就又可以轻装上阵,这确实非常美的。
除空调外,美的的其他家电表现依然不错,市场地位稳固,9个品类线上线下都是第一,白电市场空间最大的几个细分领域如空调、洗衣机、冰箱,在国内要么第一要么第二。

资料来源:iFinD
2024全年,在Q4公司几乎没释放业绩且体量已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国内营收依然实现了7.7%的同比增长,跑赢大盘【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2024 年国内家电(不含 3C)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9071 亿元,同比增长 6.4%】,海外表现则更为亮眼,全年有12%的增长,达到1690亿,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41.52%。

而且美的的海外增长质量很高。早年出海基本靠代工,而后慢慢开始做品牌出海,到2024年,其OBM(自主品牌)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整体海外营收的43%。其中南美、欧洲、非洲增长最为亮眼,在不同国家\区域多品类份额都是第一,比如巴西、埃及空调是第一,日本、泰国、越南微波炉是第一,马来西亚、沙特和智利冰箱是第一。整体拉通看,美的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了。

资料来源:iFinD
除了我们熟知的C端家电业务外,美的还涵盖新能源&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其他创新业务的B端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6.9%至1045亿。
总体而言,美的是国内少有的To B、To C、海内外都做得很好的家电企业,这些年还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2024年“COLMO+东芝”双高端品牌零售额实现了同比超 45%的增长。
不要把这些话轻飘飘就看过去了,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一下格力,这么些年依然只有空调这一块业务,依然只有国内这一个市场,诸多多元化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你就可以看出美的的厉害。
这十多年来,美的的营收、利润一直都以不错的速度增长,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反复,但整体而言就是非常漂亮。过去这12年,营收翻了近4倍,利润翻了6倍多,自由现金流则更是没话说,不仅增长幅度大幅超过营收、利润,翻了近10倍,这些年增长的绝对值也远远超过利润,说明公司的经营质量之高。



这也是美的可以连连大幅分红回馈股东的原因。2024年,美的的现金分红率再上一个台阶,达到69.31%,2021-2023年,美的的分红率分别为40.87%、58.16%、61.63%,美的对股东的回馈是持续提升的。目前的分红情况对应大A收益率已经达到4.5%左右了,要知道现如今余额宝等现金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就一个多点。
另外,美的还抛出50-100 亿回购和 13.3 亿的员工持股计划,前者超70%会注销,后者考核目标为 2025-2027 年 ROE 不低于 18%,2028 年不低于 17.5%,这一方面说明美的的对股东的友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写在最后美的之所以可以持续大方回馈股东,核心就在于自由现金流非常好。其实对于企业而言,什么营收、利润统统都是假的,都只是会计报表上的数字,只有实实在在到手的真金白银才是真的,这些真金白银如果转个手就倒出去那就也是假的,比如刚到手还没捂热就拿去建厂房啥的,那就不叫自由现金流,只有踏踏实实到手且不用拿出去的钱,那才叫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能每年有一大笔的现金流,企业的日子才踏实,也才真的有底气可以给投资者分红。
而支撑公司股权最底层价值的,其实也是自由现金流,一般而言,自由现金流好的企业,都是资本市场的长牛企业。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现金流ETF(159399)跟踪的富时中国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为例,长期显著跑赢大盘,甚至大幅跑赢一般的红利指数,而且几乎是每年都跑赢,弹性更大的同时,夏普比例更高。


另外,可以看到过去两三年,现金流指数跟其他主流指数的差距在拉大,背后的原因是大A的叙事改变了,遭遇了过去几年熊市的折磨,投资者开始明白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加上2024年新“国九条”等政策出台,小盘溢价明显回落,相反“大中市值+央国企+充裕现金流”却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大趋势。
考虑到单个企业的暴雷风险,要想积攒一些可以持续贡献现金流的资产,现金流ETF(159399)这样的一篮子解决方案就是非常不错的替代方案,指数的前十大重仓企业都是业务需求和行业地位非常高的龙头级别企业,其他的成分企业也基本都是类似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都有很强的分红能力。

所以现金流ETF(159399)才能月月评估分红,刚刚过去的3月份已经完成了一次分红,有希望每个月都拿到一笔现金流,可以关注起来。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