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博弈陷僵局,库尔斯克战局成破局关键

南蓉聊谈 2025-03-10 21:05:39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频繁释放“普京愿停战”信号,却被战场现实狠狠打脸。俄军在库尔斯克前线连续突破乌军防线,基辅当局承认该地区阵地“处于崩溃边缘”,凸显华盛顿“以谈促和”策略正遭遇重大挫败。

特朗普团队近期通过彭博社等美媒放风,称普京准备接受特定条件结束俄乌冲突,但克里姆林宫始终保持沉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军对库尔斯克乌军控制区发起总攻,采用“围三阙一”战术压缩乌军防御空间。

前线指挥官证实,俄第810旅已突入乌军补给线咽喉苏梅州,苏贾镇守军面临被合围风险。分析指出,特朗普暂停对乌军援本想增加谈判筹码,却意外为俄军创造战略窗口期。

俄方显然采取“以战迫和”策略——既然能在战场夺取主动权,便无需在谈判桌前让步。这种“战场说话”的强硬姿态,使特朗普吹嘘的“与普京特殊关系”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困局,特朗普祭出的应对措施竟是加码制裁。其最新表态称将扩大对俄金融制裁和商品关税,但这套沿用六年的“制裁万能论”早已失效。数据显示,俄罗斯通过能源转型、本币结算体系构建,已将制裁冲击降至GDP的0.5%以内。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飙升至外汇市场53%,更证明西方金融武器效力锐减。

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困境暴露出西方战略矛盾。欧盟虽追加50亿欧元军援,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坦言“武器生产速度跟不上消耗”。与此同时,特朗普支持者仍在国会阻挠600亿美元援乌法案,这种“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的乱象,正加速消耗乌克兰的战争耐力。

地缘博弈的天平悄然倾斜之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突访北京,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的动向引发西方警惕。当制裁大棒沦为政治行为艺术,当“停战烟雾弹”遮蔽不了战场残酷现实,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或将迎来最严峻的诚信考验。

0 阅读:6

南蓉聊谈

简介: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