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于凤至不仅在房地产领域有所投资,还因此获得了可观的财富。她特意在好莱坞山顶购置了两套别墅,并按照北京顺城王府的风格进行装潢,目的是为张学良出狱后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中一套她自住,另一套则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于凤至:你要留意台湾来的信】
1987年,90岁高龄的于凤至虽已是满头银发,但依然保持着优雅的气质。尽管身形略显清瘦,她的皮肤依然白皙细腻。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她年轻时必定是一位出众的美人。
年事已高的于凤至在经济上并无压力,但日常起居需要有人照料,因此她决定刊登一则寻人广告。
九月份,公司迎来了一批求职者进行面试。整个面试流程设计得简洁明了,没有太多繁琐的环节。
于凤至一看到对方,立刻用浓重的东北话问道:“你是从大陆那边过来的?”对方点点头,回答道:“对,我是从上海来的。”
于凤至接着问:“你清楚我的身份吗?”对方一脸茫然,表示不了解。于是,于凤至直接表明:“我是张太太!”
于凤至刚说完,对方还是一脸困惑,显然没搞清楚她是谁,于是试探性地问道:“不好意思,请问您是张家哪位夫人?”
于凤至见对方不清楚自己是谁,脸色立刻沉了下来,问道:“张学良你总该听说过吧?”
来访者恍然大悟,急忙回应:“您说的是张学良将军吗?当然认识。那么,您就是于凤至女士吧?”
于凤至听完后,终于露出了认可的神情。经过这次面谈,对方成功获得了她的信任,正式被聘用为于府的总管。
于凤至对新来的管家挺认可。她总是叮嘱管家,要特别留意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因为她最关心的人——张学良,还在台湾。
随着时间推移,于凤至的管家慢慢察觉到一个细节:即便已经和张学良分开,于凤至对"张太太"这个头衔特别看重。在她内心深处,始终认定自己就是张家的女主人。这种情感根深蒂固,即便身份发生变化,她对这一称谓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
某日,管家在信箱中意外发现一封来自台湾北投的信件,信封上清晰地写着收件人:“Mrs. H.Z.Chang。”他立刻带着信件,激动地找到于凤至,亲手递给了她。
于凤至读完信件后,情绪明显低落,脸色阴沉,嘴唇紧抿,嘴角下撇。她反复阅读了几次,内心的不满逐渐升级,最终愤怒地将信纸揉成一团,随手丢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管家看到这一幕,心里直犯嘀咕。他顺手从垃圾桶里捡起那张信纸,扫了一眼,发现上面写着:
凤至姐:来信已收到,感谢你的关心。托上帝的福,我一切都顺利。特别感激主让我内心充满喜悦与平静。愿上帝保佑你,也希望你能在他的庇护下享受恩典与安宁。汉卿 9月21日
收到这封信后,于凤至整个人都崩溃了。之后,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经常对着不远处的那栋别墅出神。
于凤至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燃起了与张学良重逢的期盼。她迅速通过中间人向台湾寄去一封信,详细诉说了这些年来因分离而承受的思念与痛苦,表达了她渴望在余生中能再次见到张学良的愿望。
于凤至的期盼被张学良的一封信彻底打碎。
张学良晚年谈及与于凤至的婚姻时坦言,这段结合并非出于自愿。他明确表示对第一任妻子并无感情,婚事完全是由父亲张作霖一手包办。面对父亲的强势安排,张学良坦言自己当时别无选择,只能屈从于父命,因为对父亲的畏惧让他无法反抗。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包办色彩,体现了那个时代婚姻制度的特征。
1908年,张作霖受徐世昌指派,带领部队驻扎在郑家屯和洮南地区。
在负责剿匪任务时,张作霖暂住在郑家屯于文斗家的粮栈院子里。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张作霖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使郑家屯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当时,于文斗看到张作霖在指挥时沉着冷静、谋略过人,就有了和他拉近关系的想法。因此,于文斗常常邀请张作霖一起吃饭喝茶,借此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经过多次深入交流,张作霖意识到自己和于文斗在性格上十分投契,于是决定互换信物,正式结为异姓兄弟。按照年龄,于文斗作为兄长,张作霖则担任弟弟的角色。
张作霖和于凤至结为义兄妹后,他对于凤至的欣赏愈发明显。于凤至经常到粮栈走动,每次见到张作霖都会恭敬地行礼问候。张作霖总称赞她举止得体,像个有学问的女子,对她的教养颇为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作霖开始考虑将于凤至迎娶进门,以此加深两家之间的亲密关系。
某日,于文斗特意找来一位算命师为于凤至预测婚姻。算命师仔细查看于凤至的出生时辰后,兴奋地断言:“真是贵不可言,这位姑娘命中注定要成为皇后般的人物。”
当算命先生说出这番话时,张作霖正好站在门外,他立刻走进房间,抓起桌上的占卜纸,说道:“我想再请王大仙为我算一卦。”
在张作霖的部队里,有位叫王大仙的算命师,他在沈阳地区颇有名气。每当部队准备行动时,张作霖总会请王大仙来算一卦。
王大仙占卜完毕,告诉张作霖:"你命中有凤凰之相!"张作霖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张作霖请了媒人去找于文斗,向他大哥提亲。媒人说,张学良读书用功,以后打算从军,得找个像于凤至这样有文化的姑娘当贤内助。张作霖想让张学良和于凤至结为夫妻。
于文斗对媒人的提议感到非常满意,然而于凤至的母亲却顾虑重重。她担忧军人家族可能会纳妾,担心女儿婚后生活不如意。
于文斗把心中的顾虑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听后明确表示:“只要凤至嫁过来,我儿子绝不会再娶第二个妻子。”但于文斗心疼女儿,坚持说:“还是让她自己做决定比较好。”
张作霖随后安排年仅十岁的张学良与于凤至见面。在会面中,张学良表现得十分温顺,对长辈言听计从,给于凤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正是由于这次成功的会面,双方家庭最终敲定了这门亲事。
1916年8月,于凤至与张学良正式结为夫妻。当时,张学良年仅15岁,而于凤至则已经19岁。
婚后,于凤至完美诠释了传统女性典范,以贤淑持家、温柔体贴的形象赢得了张家上下的一致认可。她不仅悉心照料家庭,更以聪慧贤德深得公婆欢心,在张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车站遭遇日本人的炸弹袭击,导致他身受重伤。尽管被紧急送往沈阳救治,但最终仍因伤势过重去世。张作霖离世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掌了东北地区的领导权,而他的妻子于凤至则频繁陪同张学良出席各类公开活动。
1929年5月,宋庆龄抵达沈阳,于凤至亲自前往车站迎接。两人见面后,交流融洽,气氛愉快。
于凤至后来去了上海,在那里她遇到了宋庆龄的母亲。她的言行举止赢得了宋老夫人的好感,于是宋老夫人收她为干女儿。之后,于凤至还和宋家的三个姐妹结为金兰,从此她也被称为宋家的“四小姐”。
1936年,西安事变平息后,蒋介石将张学良押至溪口,并对其进行了长期监禁。
在英国陪女儿读书的于凤至,一听到消息,马上赶回国内,陪在丈夫身边。之后,张学良被押送到安徽、江西、湖南等地,辗转多地看管。
在湖南凤凰山被关押期间,于凤至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最终,在宋子文等人的协助下,她带着对张学良的深深眷恋,离开了凤凰山,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于凤至万万没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最后一面。
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于凤至始终期盼着与张学良再次相见。随着年岁增长,这种渴望愈发强烈。然而,当她收到张学良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后,所有的期望瞬间破灭。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洛杉矶离世,享年93岁。她的一生始终心系张学良,这份深情直至生命尽头。
于凤至逝世后,被安葬在她生前与张学良共同准备的墓地里。
1995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移居美国,选择在夏威夷安家。随后,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他前往于凤至的墓地进行祭拜。
当张学良目睹墓碑上“张于凤至”的名字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台湾寄出的那封信给于凤至带来了多大的痛苦。他含泪感慨道:“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