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萤火虫发布的第二天。蔚来在上海中心牛屋举办了一次“从简”的发布会沟通,说从简是因为无论是线上发布会的形式、还是牛屋现场紧锣密鼓的排期(沟通会之后无缝衔接用户活动)。都可以看出品牌在走向务实的思路,但是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坦诚和高效的沟通。
这次的受访对象是蔚来创始人李斌、萤火虫总裁金舸、萤火虫营销助理副总裁浦洋,关于大家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换电站(需要等待五代站兼容)还是热泵BaaS,都给出了答案。
一、订单反馈与市场反应:80 种配置带来 “选择困难”,门店热度初显
萤火虫上市后订单及市场反馈如何?
金舸回应:延续蔚来 “不公布具体订单数” 的传统,但强调 “从昨晚 8 点直播到现在,订单符合预期,相当不错”。产品提供5 种外观色、2 种内饰风格(各 4 种配色)、2 种轮毂,组合出80 种配置,导致用户 “必须到门店看很多版本才能下决心”。4 月 21 日试驾车 / 展车进店后,“很多门店开始排队,相信过几天趋势会更明显”,坦言 “过去不到 18 小时,再给点时间”。
二、定价策略:从 14.88 万到 11.98 万,守住 “价值锚点” 与市场情绪
定价调整经历了什么?如何平衡价值与竞争?
金舸详解:预售阶段定 14.88 万,是因 “Mini 降几万块,我们需要智能电动高端小车的价值锚点”,但过去半年 “中国车市价格带重塑,用户预期调整了两次”。最终 11.98 万定价,“既考虑毛利,也顾及市场情绪 —— 现在这个价格,能让 8-9 万预算的用户‘够一够’,也让家里有 ET9 的用户觉得‘添一辆很合适’”,笑称 “成功保住斌哥这个称号”。
李斌补充:“价格带不是简单向下,而是希望超越传统档次划分 —— 买 8 万小车的用户想升级安全品质,或高端用户增购第二辆车,都能选萤火虫。”
三、换电模式:放弃独立建站,并入五代站更 “务实”
萤火虫换电为何调整?基建成本与五代站进展?
金舸揭秘:早期为萤火虫设计 “集装箱式换电站”,便于欧洲快速部署(“运费是蔚来换电站的五分之一”),但 “单一车型撑不起独立网络”,最终决定2026 年并入五代站,兼容蔚来、乐道、萤火虫电池。提供3000 元加电补贴,“相当于 2 年免费充电,解决用户初期顾虑”。
李斌强调:“我们变得务实了,不搞花活 —— 用户多是城区第二辆车,充电体验已覆盖 123 万根第三方桩,独立建十几个站不划算,跟着五代站走更高效。”
四、海外市场:欧洲是 “主战场”,热泵与 BaaS 策略有讲究
海外规划如何?为何没热泵?BaaS 为何 8 月推出?
金舸回应:萤火虫立项即瞄准全球,“欧洲去年卖 500 万辆 B 级小车,比中国市场更适配 —— 中欧 / 南欧温度适合磷酸铁锂,北欧大车多,所以没上热泵”,但通过 PDC 技术 “短时间让舱内升温,黑河实验体感没问题”。BaaS 延迟至 8 月,因 “11.98 万定价已足够有诚意,小车 BaaS 价差小,5-7 月先推首批用户,8 月再打第二波高峰 —— 牌不能一次性打完”。
李斌补充:“欧洲市场像 Mini 一样,小车是主流,我们的尺寸、安全、智能化有代际优势,车展将公布具体进入市场点。”
五、产品定义:在 “螺蛳壳里做道场”,中欧用户需求全平衡
如何平衡中欧用户对空间、操控的不同需求?
金舸 “硬核” 拆解:欧洲用户要 “小巧、操控机敏”,中国用户 “既要后排又要后备箱”,最终实现4003mm 车长下,92L 前备箱 + 335L 后备箱,后排座椅翻折后纯平(1253L 容积),秘诀是 “电机同轴设计,重量仅 61.9kg,前悬后悬最短”。安全上 “后纵梁用 2000 兆帕潜艇级钢,后碰 90km/h 达标(美国 80km/h)”,因 “中国后排常坐小孩,必须做到极致”;操控上 “欧洲版转向、悬架调校更 Sharp,未来可能引入中国”。
李斌点睛:“这车像‘小苹果’,用户收入宽度宽 —— 开 iPhone 的人,既有买基础款的,也有买 Pro 的,萤火虫也是如此。”
六、市场判断:高端小车不是 “伪命题”,供给不足是机会
高端小车市场容量够大吗?会边缘化吗?
金舸反驳 “伪命题”:中国 A0 级市场年销 180 万辆,70% 纯电,未来或达 200 万辆,“高端占 10% 就是 20 万辆,足够 3 个竞争对手分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中国基盘够大”。用户分两类:50% 来自蔚来现有车主增购,50% 是 “精致青年首购”,靠 “9 安全气囊、7.1 杜比音响、蔚来服务” 定义高端,“不是尺寸小就不高端,而是产品、服务、人群的高端”。
李斌重申底线:“不做低价路线,安全品质是蔚来的底线 —— 你让我降低标准,价格还能更低,但我们不愿意。”
七、成本与智能驾驶:该省省、该花花,安全永远第一
如何控成本?智能驾驶为何 “保守”?
李斌谈 “原子级复用”:研发 60% 平台化(Sky OS、三电系统共享),供应链 / 制造统一管理(“乐道、蔚来、萤火虫在同一产线生产”),销售服务复用蔚来体系(“萤火虫单独建网成本太高”)。但品质不妥协:“电池公司说,行业标准 30-40 项,蔚来要 105 项 —— 成本高,但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好,比如 9 个安全气囊,和 ET9 一样。”
智能驾驶 “优先级”:“从 2017 年就说,智能驾驶第一目标是‘减少事故’,其次才是便利 —— 去年端到端技术让事故率下降,保险公司都认可,这比噱头重要。”
八、销售与欧洲定价:蔚来门店 “开口大”,欧洲价格 “贵不少”
销售体系如何协同?欧洲定价会参考中国吗?
李斌讲 “效率”:萤火虫纳入蔚来销售体系,“Fellow 现在卖蔚来也卖萤火虫,后台报表统一,充换电 / 售后完全复用 —— 全国牛屋覆盖广,有商场里的,也有汽车城的,开口不小”。
金舸谈 “现实”:欧洲定价 “一国一策”,因关税、运费,“肯定比中国贵不少 —— 比如比亚迪海豚在欧洲近 3 万欧元,我们产品力更强,定价会合理但有竞争力”,且 “直营模式毛利高,总代模式低,整体中国毛利低于海外”。
九、发布会创新:6 城直播不是 “省钱”,是 “自在发光” 的表达
为何用多城慢直播的发布会形式?
金舸讲 “品牌精神”:放弃传统舞台,选择6 城 12 小时慢直播,“传递不内卷、自在的感觉 —— 每个城市路线不同,比如上海 City drive、重庆方言脱口秀,契合‘自在发光’的主题”。
李斌 “算账” 又 “走心”:“形式创新首先是因为合适 —— 小车灵动,竖屏直播好看,City drive 场景自然;其次也考虑效率,搭台子用一次就废,慢直播能持续触达用户,还省成本。”
十、牛屋与多品牌:开放是 “效率”,多品牌是 “常识”
牛屋对外开放如何平衡体验?多品牌战略得失?
李斌破 “误解”:牛屋本就开放,“欧洲牛屋年接待 200 万人,比打广告划算;中国牛屋空着是浪费,用户能用、媒体能用,但资源紧张时优先服务蔚来用户,这不矛盾”。
多品牌 “底层逻辑”:“一个品牌覆盖所有用户是不可能的,丰田用雷克萨斯覆盖高端,我们用乐道、蔚来、萤火虫覆盖不同价格段 ——60% 研发是平台化底层技术,支持多品牌复用,这是汽车行业常识。”
总结 “收获期”:“今年 3 个品牌 9 款车,技术、基建进入收获期,为啥敢说 4 季度盈利?因为前面种子种好了,现在该结果了。”
最后,可以看出萤火虫的每个决策都围绕 “高端小车” 定位展开:不盲目低价,靠安全品质和全球适配打开市场;不孤立造车,依托蔚来体系实现效率最大化;不急于求成,分阶段释放产品力与品牌精神。这些策略能否让它成为 “销量最好的高端小车之一”,我们对此也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