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测RTK光伏放样(二):山地等间距光伏放样

祥子影视 2025-03-25 17:12:35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中安装光伏板,往往面临更高的施工难度。地形的平面误差可能导致后期光伏板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完成安装。那么,在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如何利用华测RTK的光伏放样功能,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返工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操作步骤来一探究竟。

光伏放样:从头桩到尾桩的精准定位

首先,打开华测RTK的光伏放样功能,明确其核心原理——通过定位头桩和尾桩,计算并放样中间的桩位坐标。

头桩定位:在光伏图纸上选中头桩位置,使用捕捉箭头精准捕捉其坐标。到达头桩现场后,使用设备完成头桩放样,并点击“采集”确认其位置。

尾桩定位:系统会自动跳转至尾桩功能,依据光伏板的斜距(头尾桩间的实际距离)找到尾桩。例如,一排光伏板由四根桩组成,其中三段间距为4.3米,则斜距为4.3米 × 3 = 12.9米。根据这一距离,沿光伏板走向移动至尾桩位置后,同样点击“采集”确认。

中间桩计算与放样

确认头桩和尾桩后,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计算中间桩位:

输入段数:以双排桩位为例,可选择“南排”或“北排”,并输入段数(如三段)。根据当前桩距和南北排距(上下两排间距),系统会计算出所有桩点的坐标。

自动最近放样:完成计算后,系统将以黄色标记显示中间桩位置。启用“自动最近放样”功能,设备会按最优路径逐一指引放样,快速完成所有桩位的精确定位。

通过华测RTK光伏放样功能生成的桩位坐标,均在允许的安装误差范围内,确保每个桩位的精准性和整齐度。即使在地势复杂的山地环境中,放样后的桩位也能达到施工要求,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返工可能性。

在山地光伏施工中,利用华测RTK光伏放样功能,可以有效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精准的定位与计算方式,结合智能化的放样流程,为施工提供了可靠支持。如果你正在从事山地光伏项目,不妨试试华测RTK,优化放样效率,减少返工带来的时间和成本浪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