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新能源乘用车标配城市NOA创新高,谁在引领智驾地图市场?

高工智能汽车 2025-04-17 10:29:20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智能化下半场竞争,城市NOA规模化普及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含限时免费促销)高速NOA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其中,同时标配(含限时免费促销)城区NOA占比已经接近40%,而在前装标配(含限时免费促销)城市NOA交付量中,新能源(不含增程式)乘用车交付占比就接近70%。

在这背后,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新能源乘用车交付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比首次突破5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前装标配NOA搭载率在今年1月已经达到了23.27%。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全面转向智能化之争,一场更为激烈的NOA高阶智驾竞争正在上演。门槛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城市NOA,将成为主机厂决战高阶智驾市场的真正破局点。

2025年开年以来,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们开始将城市NOA功能下探至10万级别市场,掀起了一场颠覆行业的高阶智驾革命。同时,作为从L2级智能辅助驾驶跨越到L3级自动驾驶至关重要的一步,城市NOA的比拼也从2024年的“全国都能开”的无图端到端城区NOA,进一步升级到“车位到车位”的功能进阶。

毫无疑问,在这场城市NOA的普及化竞争中,车企们不仅要比拼智驾方案性能、核心技术实力等,还要比拼成本的快速优化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智驾地图市场风向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

01

城市NOA规模化,智驾地图是关键

高精地图曾一度被业界认为是高阶智驾以及自动驾驶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了解到,早期主机厂量产的高速NOA功能普遍都采用了“高精定位+高精地图+车端传感器”的智驾方案,车辆采用高精定位识别自身在道路上的位置,然后利用高精地图明确该位置的定位图层的信息,再通过车端传感器识别匹配、推算实际位置。

但由于高精地图由高速转入城区道路,需要采集制作的里程数、道路元素大幅增加,导致高精地图采集的复杂度和成本大幅上升。2023年开始,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等车企们纷纷推出“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无图智能驾驶方案,以加速城市NOA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推广。

不过,由于高阶智驾要求“广覆盖”、“低成本”等原因,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定义的“无图”,并非完全摒弃地图,而是不再过度依赖高精地图,仍需要基础地图信息。因此,介于导航地图和高精地图之间的车道级导航地图/轻量级高精地图,成为了大家共同认可的破局方案。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城市NOA搭载智驾地图已超过70万套,主要地图玩家有腾讯、高德、百度等。其中,腾讯已经为蔚来、乐道、极氪、魏牌等汽车品牌的城市NOA提供智驾地图服务,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不含增程式)标配城市NOA智驾地图市场49.01%的市场份额,位列榜首。

而排在第二名的是高德,占新能源市场(不含增程)标配城市NOA智驾地图市场47.9%的市场份额。第一名和第二名占据了超过96%的市场份额。

过去几年,百度、高德、腾讯等头部图商均调整了自身的发展策略,推出了成本更低、更新更快的各种“轻地图(HD Air/HD Lite/SD Pro)”方案,以及采用标准的导航地图(SD MAP)的无图方案。

比如高德,其在2023年推出了高德HQ Live MAP,简化了城区普通道路场景中不必要的地图元素,降低了制作和部署成本。

而腾讯地图则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多图合一”的模式:将标准地图(SD Map)、轻量级高精数据(HD Air)、高精地图(HD Map)等不同精度等级的地图数据融合在一起,按需灵活使用,并且做到数据同源、质量同级。

至此,腾讯也成为了行业内首个实现一体化的地图采集和生产体系的图商,并且有效解决了行业内普遍存在各种地图之间数据不匹配、资源重复投入、地图更新频率难以统一等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兼具成本与性能优势的轻地图方案,可以降低对车端自动驾驶芯片算力的需求,可以更好地助力城市NOA的规模化量产。

02

智驾地图市场“鏖战”升级

很显然,伴随着高阶智驾“普及战”的升级,智驾地图正在重回“舞台中央”。

当前,无论是比亚迪的「天神之眼」,还是吉利「千里浩瀚」等系统均采用了“轻地图”方案。“轻地图”方案成为了大多数主机厂实现高阶智驾普及的主流选择。

在这背后,随着高阶智驾走向城市普通道路,智驾系统不仅需要应对更加复杂、快速变化的城市场景环境,还需要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道路覆盖度。目前为止,即便是头部车企的无图端到端智驾系统,同样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对此,包括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内的业内人士也坦言,端到端智驾上限高,但具有不可解释性,在安全上仍然存在极大的漏洞。比如在复杂路口、车道分叉/合并、进出环岛与连续变道等场景下,无图端到端智驾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无图端到端智驾普遍采用的是SD地图与BEV感知融合呈现的道路规则和拓扑关系,依靠的是离线训练能力(历史数据集的有限场景),无法实现准确的感知推理,难以应对未学习过的道路形状或突发状况。

“在智驾模型训练和车端推理方面,超视距、动态地图信息将是提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安全和丝滑的必要组件。” 有企业人士直言,“轻地图”方案通过众包数据实现动态更新,不仅可以保证智驾系统的安全,实现城市NOA体验质的飞跃,还可以降低城市NOA规模化落地成本。

比如智驾大陆采用腾讯地图的轻量化城市NOA方案,通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实时感知环境,结合全局路网数据实现“无感通行”。据悉,该智驾系统在窄道人车混行场景、左右转博弈通行、立交桥下多车道路口等复杂场景的通过率极高,且方案具有极大的性价比优势。

高阶智驾“普及之战”本质上是一场“数据”驱动下的技术普惠与生态协同的竞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智驾地图行业的竞争焦点开始转向“算法+数据+成本”综合能力的比拼。

近期,腾讯与其长期合作伙伴——长安汽车再一次签署了深化智能化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入数据共享、共建数据闭环,从而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智驾体验。据悉,这是行业首例数据共享共建的创新范例。

腾讯拥有覆盖全国38万公里高速及城市快速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而长安汽车即是数据需求方,也是天然的数据源供给方,双方通过深入数据共享和共建,必然可以更好地打造不断「学习」和「优化」的智驾系统。

另外,通过对各层级地图数据要素进一步分类、整合与加工,腾讯去年还发布了“智驾地图8.0”舱驾一体解决方案,完成了“一张图”体系的建设,可以同时满足人驾与车驾的需求,可以更好助力主机厂提升座舱与智驾协同体验。

总体来看,基于轻高精地图HD Air、智驾云图、智驾地图8.0三大系列产品,腾讯构建了“云-端-图”闭环,从而满足主机厂在不同技术层面与应用场景的地图需求。

当前,城区NOA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比拼转向“成本控制+场景适配+用户体验”的多维较量。在这场变革中,能够灵活整合多技术路线优势,同时构建数据闭环生态的企业,无疑将成为下一代出行革命的真正赢家。

0 阅读:14

高工智能汽车

简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