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生母乌雅氏是如何去世的?为何会有雍正逼死生母这种说法?
康熙61年(1722年),清圣祖康熙驾崩,四子胤禛即位,即为清世宗雍正帝(雍正)。谁知道康熙死后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孝恭仁后乌雅氏也病逝了,所以有流言说他是个奸佞之徒,他的母亲乌雅氏就是被他折磨致死的,为了反驳这些流言,他还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用来反驳这些流言,但是事实证明,乌雅氏的死与他的儿子有什么关系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谈一谈。
事实上,乌雅氏的死,也有雍正的功劳在里面,只是她这个做娘的不够好,过于偏心
乌雅氏出生在正黄旗包衣之家,因为出身卑贱,所以她一进宫便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之后便得了当时的皇妃,也就是康熙的三后,孝懿仁后,她便被佟佳氏引荐进了康熙的寝宫,因为她温婉贤淑,很快便深得康熙的欢心,被赐为德妃,成为康熙的四妃之一。
康熙对乌雅氏极为疼爱,为她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早逝,所以乌雅氏只有皇四子雍正和皇十四子胤礽,皇九女古伦荣宪公主,这三个女儿都死在了乌雅氏的手中。
二人生了一大群孩子,最奇怪的是,虽然妃嫔年过五十便不需要服侍,但康熙却经常把乌雅氏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来服侍自己,而且两个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自然是在闲聊,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康熙和乌雅氏的关系有多好。
固伦荣宪公主二十岁就死了,所以乌雅氏最终只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雍正,一个是胤禵。不过,也正是这两个儿子,才是最让她担心的,原来,雍正和胤禛虽然是一母同胞,可是他们两个却是政敌,在康熙晚年争夺储位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身为母亲的乌雅氏,在两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时候,更倾向于胤禛,因为乌雅氏并不是把他养大的。
当年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给康熙生下的女儿只有一个皇八女,而且还死得很早,所以乌雅氏生下雍正后没多久,康熙就把她交给了佟佳氏抚养,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并没有跟着乌雅氏,而是跟着佟佳氏一起长大的原因。
直到他十二岁,佟佳氏过世,他才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这个时候胤禵只有两岁,乌雅氏要抚养他,康熙还将他的第十三个儿子胤祥和第十五个儿子胤禛托付给了乌雅氏,因为胤禛只有一岁多,乌雅氏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他和他的儿子上,而他的哥哥则是长孙,长孙已经接近五岁了,长孙则是长孙。
所以,在史书上,雍正和胤祥虽然是一母同胞,但却是最亲近的一个,因为胤祥从小就是和雍正一起长大的。但是胤禵却是乌雅氏一手带大的,所以乌雅氏对胤禵的感情更深一些,所以她对胤禵的感情也更深一些。
后来,胤禛跟着八皇子胤禩一起读书长大,渐渐的,他和八皇子的关系就疏远了,因为他勤奋好学,为人温文尔雅,待人宽厚,一丝不苟,胤禛很是欣赏他,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也是水涨船高,到了康熙后期,几个儿子争权夺利的时候,胤禛更是全力支持他登上了太子之位,成了“八爷党”的中流砥柱。
胤禛原本深得康熙宠爱,可是因为他在废黜了胤禛后,为了争夺储君之位,他的所作所为太过张扬,而且他还擅长收买人心,所以才会被康熙所厌恶。第二次废黜太子,再加上“毙鹰事件”,康熙对这个儿子更是恨之入骨,甚至扬言要和这个儿子断绝父子关系,这也说明,这个儿子在康熙心中已经和这个儿子没有任何关系了。
他知道自己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他选择了支持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就是他的太子之位,将“八爷党”变成了“十四爷党”。再加上他的才华,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镇压蒙古准噶尔的叛乱。
自从胤禛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包括胤禛在内,都以为康熙已经决定了他的接班人,就连乌雅氏也相信,康熙一定会把皇位传给他,她对胤禛一向疼爱有加,所以更是为胤禛感到高兴,每一次西北战事传来好消息,她都会为他高兴。
这一点,从康熙中后期,乌雅氏力挺胤禵登上皇位就可以看出,她是个偏袒的母妃,她宁愿让最小的胤禵登上皇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因此,她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妃。
乌雅氏因为胤禵,在他登基的时候,破坏了他的计划
事实上,雍正登基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很有心机了,他在登基之前,一直都很低调,在康熙面前,他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野心,他只会按照康熙的要求去做,对康熙喜欢的人,对康熙讨厌的人,他都会尽量的去接近。
在自己的一群兄弟面前,雍正也显得非常豁达,他将自己的兄弟们团结在一起,不与自己的兄弟们争夺利益。他还在自己的兄弟们面前,自称是“天下第一闲人”。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争位之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胤禩和胤禛都没有把他当成过竞争对手,所以他们的兄弟关系也很融洽。
在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帅大军征战西北的时候,雍正经常会去看望胤禵,教育他的儿女,在外人看来,雍正是他的兄长,既然他的兄长为国征战沙场,那么他这个做兄长的自然会照顾他的亲人,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在这段时间里,雍正的表现让两个儿子都很满意,两个儿子都觉得,雍正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以两个儿子并没有把他当成敌人,而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这个时候,乌雅氏也很开心,两个儿子相处融洽,乌雅氏也很开心,所以这个时候,雍正,胤禵,还有乌雅氏,都是最幸福的。
事实证明,雍正的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的,既不显露自己的野心,也不被自己的父皇康熙怀疑,更不会被那些争夺皇位的兄弟们盯上,最终让他意外的登上了康熙的宝座。
当康熙的遗诏被拿出来,宣布由雍正继位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连乌雅氏和胤禛也都意识到,真正的幕后黑手竟然是雍正,他们以为雍正是个两面三刀的人,为了得到康熙的青睐,故意装模作样,想要得到皇帝的位置。
所以乌雅氏对自己的长子雍正很是不满,因为她对自己的长子雍正很是不满,所以在他登基后,她也很不合作。
根据《清世宗实录》,雍正登基后,册封他的母亲乌雅氏为皇后,群臣恭喜乌雅氏荣升为皇后,但她的一句话,却让全场陷入了尴尬和沉默,她说:“陛下命我儿继承皇位,不是我的梦。”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将皇位传给了我的儿子。所有人都知道,乌雅氏最疼爱的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所以她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为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辩解。
后来,乌雅氏还表示,她要不吃不喝,要给康熙陪葬,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她说:“悲痛之余,毅然赴死,不吃不喝”,这让雍正很是尴尬,因为他想到了现在的皇后,在他死后,他的皇后为了他而绝食,这会让所有人对他的皇后有什么看法,他们一定会认为,是因为他对他的皇后不好,所以他的皇后才会下定决心为他而死。
所以,雍正自然是不会让母亲去给父亲陪葬的,但是乌雅氏却是执迷不悟,无论他怎么劝说,她都不肯给父亲陪葬,到了最后,雍正实在忍不住了,竟然给乌雅氏跪下,痛哭流涕地说道:“我愿意为先皇陪葬,我愿意陪着我的父母一起去,只是那样的话,清朝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
雍正的计策果然奏效,当她看到雍正要和自己同归于尽时,她吓得魂飞魄散,生怕雍正真的死了,那样的话,大清的名声就会被载入史册,所以她放弃了给康熙陪葬的念头。
在放弃了陪葬的打算后,乌雅氏又对着雍正使出了杀手锏,在雍正登基的时候,乌雅氏应该是康熙年间的皇后,所以雍正封了她为皇后,册封她为仁寿皇后,让她住在皇后住的地方,也就是她住的地方。
但是乌雅氏并没有接受雍正册封的“太后”之名,也没有接受他的登基大典,更没有搬到宁寿宫去,因为康熙死了,她还没有准备登基为“皇后”,她住在永和宫已经习惯了,根本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去,显然是不愿意做“皇后”的。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礼部奏皇帝登基,皇帝即位。”他走到皇后跟前,行了一礼。接着是王宫。并上奏皇后。太后娘娘的旨意:皇上登基称帝。值得庆贺。向我致敬。这有什么关系?他正穿着丧服。穿好衣服。接受陛下的跪拜。我心里很不踏实。请免礼。于是日王等人又写了一份奏折,表示支持。太后还是不肯。他苦口婆心的劝着。太后娘娘的旨意,王公大臣们,都以先帝的名义,向皇帝行礼。诚恳地请求。我什么都做不了。今夜,我在梓宫向陛下致谢。然后才能回宫。
因为乌雅氏不肯接受他的册封,所以他很为难,所以他只能封乌雅氏为“仁寿皇后”,并没有册封她的册封,更别说让乌雅氏住进宁寿宫了。
在乌雅氏的生辰那天,雍正想要讨好母亲,缓解母亲与母亲之间的尴尬,所以打算为母亲举办一场盛大的生辰大典,这场大典的程序,他早就和礼部的人商量好了。
雍正兴高采烈地向乌雅氏请安时,将自己的寿辰告诉了她,却被乌雅氏以康熙还没入土为借口拒绝了,逼得他不得不让礼部的人取消了寿辰。
事实上,乌雅氏一直以来都在针对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他登上皇位后,与胤禛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雍正登基后,发现胤禩兄弟二人并不愿意向他效忠,便开始清理他的党羽,这一次,他虽然得到了一个“廉王”的封号,却是真正的被他架空了,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力。胤禵执掌西北的军权,更是引起了雍正的怀疑,所以雍正便以康熙的葬礼为借口,将他从前线调了回来。
后来,胤禛回到京,在景山的寿皇殿中,为康熙的灵柩举行了一次祭祀仪式,但他却刻意忽略了雍正已经登基的事实,不肯向他行礼。禁军拉锡指责胤禛不将皇帝放在眼里,让他向皇帝陛下下跪行礼。
胤禵非但没有行礼,而且还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要在雍正的面前将拉锡暴打一顿,毕竟拉锡是御前侍卫,他是代表雍正才让胤禛对他行礼的,如果他被胤禛打了,雍正也不会放过他,那么他在御前侍卫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但是如果雍正真的惩罚了胤禛,那么他的母亲乌雅氏就在这里,而且乌雅氏对胤禛的宠爱,雍正一定会迁怒于他的母亲,所以胤禛才会让雍正陷入两难的境地。
乌雅氏在一旁看着,雍正也没有出手,就在拉锡要被胤禵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胤禵站了出来,他只是说了一句“汝应下跪”,然后就松开了拉锡,恭恭敬敬地向雍正行了一礼。
虽然说胤禛帮了他一把,但是这也让他对胤禛父子二人恨之入骨,连他这个做皇帝的都不给,但是胤禛这个做廉王的,却是让他颜面尽失。所以,在雍正治胤禩、胤禵的罪中,这也是最大的罪名之一。
根据《清世宗实录》,雍正皇帝对胤禛兄弟的指责是:“阿其那(胤禛)与所有人一起讨论允禛的错误。是为允禵云,你当跪拜。然后就是一片死寂。违抗皇帝的旨意。他在意的,只是阿其那的话。勾结党羽,背叛君主,肆无忌惮。
所以,当他登上皇位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变得很差,这也是为什么乌雅氏会站在胤礽这边,反对他的原因。到了最后,雍正还以为是胤禛在乌雅氏面前说了他的坏话,让他和他的儿子反目成仇。所以,乌雅氏的寿辰一过,雍正就下了一道旨意,让胤禛不要擅自进宫,也不要擅自进宫,除非他的允许。
四月的时候,康熙的尸体被正式埋葬在了遵化的青靖陵,雍正派了胤禛来保护康熙的尸体,同时也让胤禛守着青靖陵。那个时候,胤禵虽然是守着自己的陵墓,但却是一个被囚禁的人,他的一切行动都被范时绎这个时候的将军监视着,任何行动都要经过范时绎的同意,所以,在这座陵墓里,胤禛其实是一个被囚禁的人。
胤禵被囚禁的事情,雍正刻意隐瞒,没有告诉乌雅氏,可是乌雅氏最后却得知了,这让她对雍正的怨恨更甚。
胤禛被雍正囚禁了一个多月,乌雅氏对自己的小儿子很是疼爱,但对自己的长子也很是不满,再加上她对康熙的感情很深,康熙的死让她很是伤心,所以乌雅氏的身体也是一蹶不振。
五月十二日,乌雅氏病入膏肓,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他请假去了永和宫,服侍乌雅氏,给她上药,给她上厕所。但这并没有救回乌雅氏,翌日,即5月13日,乌雅氏因病辞世,享年六十四岁。
乌雅氏临死前对自己的小儿子胤禛念念不忘,再三叮嘱雍正,让他以后好好对待胤禛,于是,在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雍正对胤禛进行了严刑拷打,只留下了他一个人,也正是因为乌雅氏的遗愿,雍正才没有对他下杀手。
乌雅氏死后,他让人将她的灵柩从永和宫移到了宁寿宫,从这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他对母亲不愿意迁出永和宫这件事很是上心,如果母亲活着的时候,他不能替母亲做决定,那么母亲死后,他一定要让母亲以皇后的身份,也就是他的母亲。
雍正对自己的母亲乌雅氏的去世表示出了极大的悲伤,他在乌雅氏的灵堂外搭建了一座棺材,为她守孝,在这段时间里,他一天三次去看望她,每一次都是悲伤到了极点,几乎要晕厥过去,他的行为得到了大臣们的赞同,许多大臣都被他的孝心所打动,纷纷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至于乌雅氏的死,雍正陛下是否会如此伤心,那就不得而知了,从乌雅氏的所作所为来看,并不能让皇帝陛下满意。从他当众说自己的养母比自己的亲生母亲还要重要,可见他更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至于乌雅氏,他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片孝心,或许在他心里,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亲生母亲。
雍正登基后,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母亲乌雅氏,竟然会是他登基最大的竞争对手,说白了,就是因为乌雅氏对胤禛的偏爱,打心眼里希望胤禛能够登基。
结束语
雍正用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两个儿子,因为两个儿子都擅长收买人心,特别是在江南文人之中,所以当他死后,江南文人都为他感到悲哀,甚至有人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他杀了自己的父亲,逼迫自己的母亲,杀死自己的弟弟,这让他一怒之下,下令禁止两个省份的学子进入科举,但是他越是愤怒,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就越多,到了后来,就有了他逼迫自己的母亲,杀死自己的弟弟的传闻。
乌雅氏的死,与乌雅氏的死脱不了干系,只是因为她对胤禛太过畏惧,所以才会被囚禁,两个人的关系才会变得冷淡,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很是伤心,再加上她对胤禛的宠溺,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野心,想要收拾胤禵。
但乌雅氏也有她的过错,那就是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她太过偏袒胤礽,而忽略了雍正,这让雍正对胤礽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生气,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好在雍正遵从了乌雅氏的遗愿,并没有杀了胤禛,胤禛在他的侄子乾隆年间获释,被乾隆册封为谦郡王,从此过着富足的生活,一直到他67岁才驾崩,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他的寿元算是最长的一个了,胤禛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和乌雅氏给他的忠告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