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领导人宴请志愿军代表团,周恩来醉了酒,主席:他太高兴了

老章聊历史 2025-03-21 16:13:15

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任务,全部撤出朝鲜回国,凯旋归来。

10月29日晚,国家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全体人员共聚一堂,畅饮胜利酒,一向不善饮酒的周恩来居然醉了酒。

毛泽东看着亲密的战友,想起周恩来为了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日理万机,动容地说道:“他太高兴了。”

是啊!为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周恩来既要处理外交谈判的事情,还要协助毛主席安排军事斗争方面的工作,作战指挥、后勤供应、国家管理等无数难题。周恩来日夜操劳,倾注大量了的心血。

周恩来以他超人的精力,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主持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成立不到1年,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刚刚开始。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毛主席对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东北地区由战略后方,一下子变成了国防前沿。美国这个“纸老虎”瞬间变成了真老虎。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组建东北边防军,是为了应变而采取的预置措施。

彭德怀后来回忆说道: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我国边境逼近时,我们出其不意地予以痛击,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如果没有预先准备,组建东北边防军,想要扭转当时不利局面,那是不可想象的。”

7月,周恩来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两次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对朝鲜战争的应变部署。周恩来传达了毛主席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立即抽调部队北上,在中朝边境地区集结。

聂帅在会上建议,最好从中南军区原四野的几支队伍回东北,这些部队是在东北成长起来的,适应寒冷的天气,装备也好一些。

经过几天酝酿,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草案。周恩来反复推敲定稿,呈给毛主席审阅。主席当天批示:“同意,照此执行。”

此时,朝鲜人民军正迅速往南推进,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什么军委还要在此刻成立东北边防军呢?

用周恩来的话说,叫做宁可“备而不用”。彭德怀也经常反复说过一句话:“我是相信有备无患这四个字。”

此后,朝鲜战局处在急剧的变化中。周恩来又多次召集军委有关部门开会,讨论加强东北边防军问题。

经过毛主席同意,边防军又进行了二、三线的配置,形成梯次,共9个军36个师,约70万人。

从东北边防军组建到开赴战场,整个准备工作,包括抽调部队,组织运输,训练,后勤保障等等,都是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正是有了防患于未然,才有了后面的战场主动权,连续的胜利。

参与出兵决策并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9月15日,毛主席、周恩来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美军在仁川登陆,战局发生逆转。

周恩来异常焦灼地注视着这一切。他站在朋友的立场,通过驻朝大使倪志亮,对朝鲜人民军的作战提出建议:

“……请考虑在坚持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总方针下如何保存主力、便于各个歼灭敌人的问题。……”

金日成对此十分欢迎和感谢。

当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时,周恩来两次声明,中国不能“置之不理”,绝不是“说说而已”。

美军悍然大举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推进,熊熊战火燃烧到中国边境。金日成两次邀请中国出兵支援。

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到朝鲜参战,还是袖手旁观,已到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时刻了。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0月4和5日,毛主席召开内部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出兵的利和弊。

有人提出反对出兵,也不愿担任志愿军统帅,认为为了拯救朝鲜,而打烂我们自己有点不划算。如果一定要出,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

周恩来在会上坚持毛主席出兵的方针,严肃批评了这种观点。朝鲜有难,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不是我们要打,而是美国逼着我们打。

经过反复讨论和激烈争论,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10月6日,周恩来受毛主席委托召开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了志愿军出国作战事宜。

会议当天晚上,周恩来乘坐飞机去了苏联,洽谈苏联给以空军支援和提供武器装备的问题。

苏联动摇了。他还告诉周恩来,既然中国有困难,不出兵也可。

后来,周恩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要求,再次与他们接触。经过多轮磋商,他们同意在中国出兵时,提供汽车、坦克等军事装备。

10月18日,周恩来回到北京,参加毛主席主持的会议,研究入朝后的部署和作战方针。

10月19日晚上,志愿军26万人,雄赳赳,气昂昂,从三个方向跨过鸭绿江。

指导志愿军作战

上下同欲者胜。广大军民是否有统一的认识,对这次斗争至关重要。周恩来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进行了大量的说服工作。

10月份,周恩来邀请郭沫若、章伯均等人士一起座谈,通过他们向民主人士进行教育。各民主人士和我党发表了联合宣言,誓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努力。

全国上下一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这次赴朝作战,与我军以往所经历的任何一场战争不同。一是出国作战,二是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周恩来作为主持军委工作的副主席,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第三次战役后,特别是第四次战役开始后,对志愿军的指导工作,毛主席一般委托周恩来和聂帅处理。

朝鲜当地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人力物力的供给只能由国家后方支援。几十万大军所需生活物资和武器装备主要靠国内。

只要前线提出要求,周恩来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解决。这么多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周恩来亲自过问,抓得很细。

当时志愿军携带干粮少,饥寒交迫的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不求自己生,只求敌人死。

周恩来发动群众,给前线的官兵做炒面。这种炒面七成小麦,三成杂粮,炒熟后磨碎加盐而成,即方便携带,也方便实用。

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周恩来呕心沥血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做的事情,很长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