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了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计划,准备实施大规模渡海作战。
时任四野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的韩先楚急匆匆来到118师,紧急召开会议。
四十军组织一个加强团偷渡,原计划由一名团长任加强团指挥员。鉴于金门失利的教训,这次任务艰巨,困难很大,韩先楚需要师级军事干部率先登陆,加强指挥。
韩先楚来到118师,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有师一级的军事干部出马。

韩先楚
在会上,韩先楚起初并没有指派由谁去,希望有人能主动站出来挑起这副重担。当时的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也一再鼓动大家。
一位政工干部站了起来:“军长,我去!”
韩先楚看到此人,有点出乎预料。军事指挥员,他当然希望有一名军事干部能站出来,没有想到是一名政工干部。
随后,韩先楚那一向严肃的脸颊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因为他了解这名政工干部,知道他有本事能够率领加强团胜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这名政工干部是40军118师的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刘振华
带着3个银元去参军刘振华, 1921年7月出生, 山东泰安人。至于自己的准确生辰,他并不知道是哪一天了。但他认定7月1日就是自己的生日,自己的人生及命运,都要和党紧紧联系在一起。
1937年日军进入山东,山东兖州第四乡村师范解散了,学生刘振华回到了农村老家。
看到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腔热血的刘振华决定去参加八路军打鬼子。
当时,离他村子不到二十华里的地方有座寺庙,寺里的一个大师是地下党。他告诉刘振华参军可以,但是要自带武器。
寻到武器并不难。当时,大部分当地地主富农家里都有武器。刘振华带着征来的武器参加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支队。
家里边老母亲支持刘振华去参加八路军打鬼子,临走前给了刘振华3个银元。

刘振华
年仅16岁的刘振华,其名字也是在此时更改的,取自“振兴中华”中的两个字。
刘振华上过学,接受东西比较快,半年后当上了班长。1938年,刘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母亲给他的一块银元交了第一次党费。
1940年9月,刘振华任山东纵队1旅2营分支书记。有一天,日伪军进行扫荡,把刘振华那个营包围了。营和旅部联系不上,他只能率领队伍不断转移,寻找能够突围的地方。
在一个村子里,刘振华遇到了廖容标副旅长。敌人很快又包围了这个村子。在突围过程中廖副旅长腿部中弹,鲜血直流,走不了路。
刘振华安排2营胡副营长背着廖副旅长往外冲。胡副营长身强力壮,背起廖副旅长就向大崮山那个方向突围。

在这次突围中,不少战士牺牲了。后来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廖容标回忆道:
“抗战时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我负了重伤,要不是碰上刘振华和胡念筠,我早就去向马克思报到了!”
1947年5月,刘振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20团政委。这个团因战斗频繁,战斗减员很大,编入了不少解放战士,经常有开小差的。
针对这一情况,政委刘振华在团里开展了“吐苦水、算苦账、挖苦根”的诉苦教育,战士们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这个教育经验得到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充分肯定,于是在东北部队全面推广。后来被毛主席称为“新式整军运动”。

刘振华
1948年10月,抚顺战斗。刘振华所在的部队奉命逐步撤退,以诱敌深入。有一枚炮弹打了过来,在刘振华身边爆炸,警卫员迅速把刘振华扑倒在地,警卫员壮烈牺牲。
打锦州,刘振华带团突破前沿阵地,仅用15分钟就在城北打开了一个缺口冲进去,成功登城。
打下锦州,刘振华押送廖耀湘去沈阳见“东野”林总。
1949年1月15日,刘振华所在师改为四野40军118师。

刘振华
主动请缨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北与雷州半岛相望,地理形势险要。中国人民欢庆新中国诞生已经两个月了,海南岛仍然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1949年11月底,毛主席下达了解放海南的指示。12月初,派40军、43军由第四野战军15兵团指挥,力争在春夏之交解放海南。
当时的刘振华28岁,是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
因为是东北军,没有渡海作战经验,甚至许多战士以前从没有见过海。
当时15兵团提出要求,通过训练一是要学会游泳,二是要不晕船。

一时整个兵团开启了别开生面的训练工作。
怎样学游泳呢?战士们把两个胳膊架在竹子上,利用竹子的浮力学游泳。
怎么练射击呢?战士们把一节节的竹筒扎成方型的“求生圈”,放在海上,架起机枪,人趴在上面练习瞄准。
怎么训练不晕船呢?战士们设计了一种“浪桥”,类似于平衡木,有一米高左右,人在上面练习摆动。一开始不少人晕吐。后来战士们不晕也不吐了。

海南岛上有国民党陆海空军10万余人。老蒋为了保住这块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的跳板,成立了海南防卫司令部,由薛岳取代陈济棠出任总司令。
薛岳制定了“伯陵防线”,包括海空阻拦,海岸防守和岛上防线等“立体防御”工事。

解放海南岛,是早打还是晚打?用木帆船还是购买登陆艇进行渡海作战?是完全采取小型偷渡还是经过一两次小偷渡后实施大规模渡海,一举解放海南岛?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议和分歧,还是比较激烈的。
眼看南渡海峡最为有利的季风就要过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韩先楚焦虑万分。
那天夜里,韩先楚给兵团、四野发了一份较长的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陈述我海练已成熟、大规模渡海作战之决心。
最终毛主席同意,立即发起攻势。韩先楚接到命令后,急匆匆来到118师,这才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现在,韩先楚看刘振华站在自己面前主动请缨,就知道他已胸有成竹。

如今,我们看到加强团当年登陆的玉包港,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里能登陆吗?”
这里与人们想象中的登陆点大不相同,不是一望无际的沙滩,而是悬崖峭壁,一般都有6米多高,有的甚至到了10米。
不错!70多年前,刘振华率领的加强团就是在玉包港登陆的。
1950年3月26日晚7时许,40军118师一个加强团2991人,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的率领下,分乘81艘木船,浩浩荡荡地向预定登陆点临高角进发。

天有不测风云。下半夜风向突然发生变化,海面升起大雾,船与船也没有办法联络。
40军军长韩先楚不断发报询问:
“船队已到达哪里?离登陆点多远?”
刘振华也不清楚船队航行到哪里了?就在迷茫之际,海面上隐约显现一条朦胧的山廓。
突然,临高角方向传来枪声。刘振华判断是临高角的接应部队与敌人交火了。
一位来自海南的船工说,对面可能是澄迈县的海岸。原来,风向的变化让几十只船偏航了。
从澄迈县到临高角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天马上亮了,要赶过去已经来不及。
刘振华没顾上查明登陆点,决定就地登陆,先上岛再说。

在玉包港,敌人不仅布置了爆炸性障碍物,岸上还有地堡群。
敌人见有船只快靠近岸边,地堡群里的射击更加猛烈起来。敌机也飞了过来,向靠近岸边的船只投弹扫射。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不到5分钟,刘振华的船就中了几十发子弹,不断有水手负伤。
战士们表现得非常英勇,一个水手负伤了,第二个马上接替他,第二个倒下了,第三个又接上来。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战友,战士们已经红了眼,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刘振华带领周围4只船200多人先行登陆。在敌人猛烈的枪炮声中,有的船中弹下沉了,有的船体被打漏,有的机器被打坏。

352团政委邹平光率先带领船上仅有的一个加强排跳下水去,迅速攻占了岸上一个地堡,撕开了敌人海防的突破口。
刘振华带着指挥部的十几个同志,也涉水冲到岸上。
一上岸,就准备用无线电与上级联络和实施指挥,可是报务员牺牲了,发报机也被敌人打坏了。
刘振华迅速安排在岸边烧起3堆火,打了3发信号弹,作为海上船只向这里靠岸登陆的信号。
停留在海上的船只看到信号,立刻向信号的方向驶来。
三五二团二营四连两艘木船在海上与敌舰展开激战,木船被炮火击中,他们英勇顽强,一直战斗到木船沉没,1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海面。
有一个排冲上岸,连续攻占敌人4座地堡,后遭到3架敌机扫射,7名战士当场牺牲。

三五三团二营不足百人上岛后,与守敌一个加强营激战两昼夜,在毙伤敌人260多人后,二营最后只剩下11个人,其他战士全部牺牲。
4月16日,四十军、四十三军万船齐发,向海南岛发起了大规模登陆作战。
5月1日,岛上残敌全部肃清,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每每谈起这段历史,刘振华在引为自豪的同时,总有难以言喻的痛惜:
“我们的战士最可爱,最富有牺牲精神!我常常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