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的深山里,有一座特别的尼姑庵,叫亚青寺。
这地方海拔4000多米,四周全是雪山和急流,位置偏得不得了,但却住了两万多名女修行者,也就是“觉姆”。她们过着清苦的日子,修行方式硬核得让人咋舌。
更特别的是,这寺里有个规矩:晚上禁止购物。听起来有点怪,但背后有它的道理。

亚青寺全名叫亚青邬金禅修圣处,1985年由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高僧阿秋喇嘛建起来的。这位喇嘛在藏传佛教圈子里很有名,佛学功底深,口碑也好。
他建这个寺的初衷很简单:给女性弄个清净的地方修行。那个年代,藏区的女性想出家修行,机会不多,地方也不多,阿秋喇嘛就想搞个专属空间,让她们能安心学佛,不被外头的事儿烦。

寺庙在白玉县昌台区亚青乡,位置真不是一般的偏。从成都开车过去,得翻好几个小时的山路,盘山公路颠得人头晕,到了那儿你才会发现,四周全是山,空气稀薄,风还大。寺庙的房子全是红色的木屋,顺着山坡搭,远远看过去像个心形,挺有意思。
不过这地儿交通不便,物资也少,生活条件只能说一般般。亚青寺属于宁玛派,这是藏传佛教六大派之一,讲究实修,也就是不光念经,还得干活、闭关啥的,特别硬核。
现在寺里住了两万多觉姆,算得上中国最大的尼姑庵之一了。觉姆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甚至还有老外,年龄跨度也大,从二十来岁到六七十岁的都有。

说到亚青寺的生活,觉姆们乐在其中。她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披上红僧袍,去佛殿上早课。早课就是念经、打坐、冥想,一弄就好几个小时。
到了上午,课停了,就得下地干活,种菜、挑水、翻土啥的都干,体力活一点不少。下午接着学经书,听导师讲课,晚上还有晚课,一直忙到天黑。

这儿的修行特别讲究纪律和苦行。比如每年有个百日闭关,觉姆们得挤进一个巴掌大的小屋子里,啥娱乐没有,就念经打坐,从早到晚,连轴转。
这种闭关听着就累,但她们相信这是磨心性、修内心的好办法。平时吃的也很简单,主要是糌粑、酥油茶、土豆啥的,肉基本不沾,条件艰苦得很。
觉姆们大多是自愿来的,有些是家里信佛,从小就想出家;有些是人生遇到坎儿,觉得世俗没意思,就跑这儿找清净。
来了之后,头发剃了,世俗的衣服扔了,手机啥的也不让随便用,跟外界的联系基本断了。她们图啥?图的就是心静,能好好参佛法。

亚青寺这么多人,管理起来可不简单。寺里分了9个“洲”,僧区5个,尼区4个,男女分开住,互不干扰。尼区的管理更细,用的是一种“熟人管理”模式。
啥意思呢?就是把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觉姆编成一组,挑个大家都认的头领管着。这样管起来顺手,大家也好沟通。
不过为了避免小团体抱团,寺里还有个招:把老乡分开,扔到不同的“洲”里去。这样你得跟陌生人打交道,磨磨性子,也挺锻炼人。

每个“洲”下面还分小组,每组配4个卫生员和4个纪律检查员。卫生员管干净,纪律检查员就盯着你有没有犯规,尤其是晚上,看看有没有人偷偷跑出去,或者跟男的私会啥的。
寺里的规矩多得很,天黑后僧区和尼区的大门一关,谁也别想出去,连买东西都不行。纪律检查员晚上巡逻,抓到违规的直接处理,没啥情面可讲。这种管理听着挺严,但效果不错,两万多人愣是井井有条,没出啥大乱子。

现在说到重点了:晚上禁止购物。这规矩乍一听有点怪,毕竟谁晚上非得买东西啊?但在亚青寺,这还真是个事儿。
寺里物资少,觉姆们用的东西,比如毛巾、肥皂、经书啥的,都得靠寺里的供销点买。供销点白天开,太阳一落山就关门,想买啥都得白天搞定,晚上门都没有。

为啥弄这个规矩?有几层原因。第一,晚上是修行的重要时间,觉姆们得打坐、念经,出门买东西就分心了,影响进度。第二,这地方山路不好走,晚上黑灯瞎火的,摔了碰了咋办?安全第一。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寺里想让觉姆们少惦记物质,专注修行。你晚上不能买东西,就得学会白天计划好,东西用坏了也得忍忍,慢慢就不那么依赖这些了。
纪律检查员晚上到处转,谁敢偷偷跑出去买东西,逮着就罚。时间长了,觉姆们都习惯了,白天买东西的时候精打细算,用完了也不急着补,日子过得越来越简单。

别看晚上禁止购物是个小规定,但真能磨人性格。首先,它逼着觉姆们学会管时间。白天事儿多,你得挤出空来买东西,不然晚上就得干瞪眼,久了时间观念强了不少。
其次,这招真能让人少想点物质。东西不够用咋办?凑合呗。慢慢地,觉姆们发现没啥是离不了的,心也静了。
再一个,这规矩让寺里的秩序更好。两万多人,要是晚上随便跑出去买东西,那还不乱套了?关了门,大家都老实待着,寺里安静得很,修行氛围也好。
觉姆们自己也说,守了这规矩,心里的杂念少了,念经的时候更专心,感觉离佛法近了一步。

亚青寺日子苦,但也不是天天干巴巴修行,一年还有几场活动调剂一下。
每年12月底到1月中旬,有个观音八关斋戒法会,觉姆们聚一块儿念经祈福,最后一天还有个灌顶仪式,导师拿圣水洒头上,挺庄重的。
3月中下旬有个祖师祈供大法会,纪念开寺的阿秋喇嘛。4月上旬的极乐法会,是祈求死后去极乐世界的,觉姆们特别重视。
5月中旬有个为丹斯度嘎尔活动,挺热闹的。这是演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觉姆们会上台跳舞唱歌,连当地人都来看。
6月底到7月初还有金刚舞比赛,跳的是那种庄严的宗教舞,看着就震撼。这些活动不多,但每次都让觉姆们有点盼头,也拉近了跟外界的联系。

寺里看着挺好,但问题也不少。第一,人太多,东西不够用。两万多张嘴,吃的用的都得靠外头运进来,压力大得很。第二,地方偏,条件差,木屋老旧,冬天冷得要命,得修修补补。第三,现在年轻人出家的少了,寺里得想想咋吸引新人,不然以后咋办?
管寺里的人也在想办法。他们打算多盖点房子,改善生活条件;跟政府多沟通,争取点支持;还想上网搞宣传,弄点线上课程啥的,拉点外援。这些想法都不错,但干起来不容易,得一步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