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民日报》主编马立诚:否认南京大屠杀,在香港被套麻袋暴揍

光梦说 2025-04-22 10:20:40

前言

“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日本对华无需道歉”......

谁能想到,这种挑拨14亿国人神经的暴论,竟然出自某央媒前副主任之口!

2004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马立诚”发布新书《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其书中内容否日抗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伪满洲国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

马立城还提出“对日关系新思维”,倡导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僵化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因为日本侵华战争虽然存在,但若非中国反应过激,又怎么可能出现如此悲剧?

真就是让人直呼好家伙!见过作死的没见过这么嚣张的。

那么,成为日本传话筒后的他,如今下场又如何呢?

马立诚用文字铺就“青云路”

说起马立诚,就不得不提及他“南京人”的身份,1946年出生于南京工人家庭的他,在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上用知识完成了身份逆袭,但他却忘记了身为南京人不能忘却的痛。

在幼年时期,马立诚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喜欢看书,而且来者不拒,不论是文化知识课本又或是晦涩难懂的历史文献,只要是他能认出字来的,全都视若珍宝。

靠着长时间的阅读,马立诚从书中了解到了四海八荒,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随后,马立诚开始将目光转向外国书籍,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共通点。

那时候的马立诚在十里八乡名气很大,是人人口中的学霸,都认为他能考入重点大学,在未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恰逢马立诚即将高考的那几年,中国社会突发剧烈变革,持续多年的高考被迫中断,大量的知识青年开始响应“上山下乡”的政策。

马立诚这样的人只能随波逐流,但他却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只要一闲下来就看看写写。

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马立诚让自己保持着极高的专业度,而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也顺利的考入了“武汉大学历史系”。

在思想解冻、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不少文化先锋走到了台前,成为了各大报社争相抢夺的对象。

马立诚自幼便喜欢阅读,而且在特殊时期坚持写作,以至于其文笔之犀利、观点之独特令人眼前一亮。

很快,马立诚的文章就被《人民日报》编辑部看重,并邀请他担任评论部主编。

还别说,马立诚在初入《人民日报》的阶段,工作上兢兢业业,文章也写的确实不错,不仅针砭时弊,而且胆子也大得很,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1985年,有了不小人气和不少忠实读者的马立诚开始酝酿一部大作,他在编辑工作之余,写了一个名叫《交锋》的长篇文章。

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交友影响力的四次政治见解争论”,从而披露了当时国内外所发生重大政治事件的关联以及内幕。

文章一出,迅速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

之所以会这么火,主要是马立诚赶上了国民教育的普及以及国民思想上的开放,以前读书识字的人占少数,大家都是懵懵懂懂的过日子,外面发生了什么,国家又准备做什么,全都是后知后觉。

可现如今,国民愈发的渴望真相,他们想要弄清楚近几十年来国家政策的变动原因,尤其是需要一个可管理性的评价。

以上这些,马立诚用自己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无论正确与否,起码给民众了一个参考,所以这篇文章才会如此火爆。

靠着文笔上的功力,马立诚此后在体制内开始平步青云,不仅获取了话语权,也让他成为了外部势力拉拢的对象。

沦为日本公知走狗

2002年的一天,已经担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的马立诚接到赴日交流通知,本以为这就是一个平常不过的文化交流会谈,却不曾想竟成为他人格崩塌的开端。

马立诚去往日本之后,日本代表对他热情款待,不仅帮其安排了五星级豪华酒店,就连吃喝都是米其林高级套餐。

被鬼迷日眼之后,马立诚才被邀请参加学术讨论,而其中最重要的话题便是“南京大屠杀惨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们并没有直接全盘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反而将其定义为“学术争议”,想要以此为由套取中国知名学者马立诚的破绽。

一开始,马立诚对此观点表以坚决的反对,他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名中国人,还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若是不能维护历史的真相,自己岂不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这么些年的书怕不是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

可面对马立诚的决绝态度,日本代表团却选择了旁敲侧击,他们不再与马立诚当面争论,而是选择让马立诚留在日本,待一段时间再走。

自以为信仰坚定的马立诚面无惧色,果断的答应下来,就想要看看日本学者究竟有什么花招。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学者选择从两方面入手,先是带着马立诚参加各种专家座谈会、名流私人酒会以及文献古籍阅览活动等,通过第三方暗示的手段,渐渐改变了其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认知。

与此同时,日本文化者还不惜余力的用金钱收买马立诚,提示他只要稍微改一下说法,就能凭空获得花不完的财富。

接连不断的糖衣炮弹攻击,很快就击穿了马立诚的心理防线,而其内心也开始认为,只要自己改变一下立场,那这段历史也会被改变。

被洗脑成功之后,马立诚被日本放回国内,非但没有加紧着逼迫马立诚发挥作用,反而继续给他好处,就像是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一般。

种种举动都让马立诚自发的认为,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否则就不是一条合格的狗。

歪曲历史、数典忘祖

自打马立诚归国之后,一切都变了。刚下飞机的他立马就发布了《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呼吁中国要以新思维看待中日关系。

此言论一出,人们立马就文章内容逐字逐句的解决,竟发现这家伙居然要中国与日本“共建东亚共荣圈”。

此等歪曲历史、数典忘祖的言论,立马就引起了公众的不满,直接把马立诚骂上热搜。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民日报》眼看舆论无法控制,急忙开除了马立诚。但不要忘了,早在2004年的时候,马立诚就曾发表过《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的文章,可见其利用职务之便发表反动言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说实话,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借助外力刺激,那段时间确实出现了不少崇洋媚外的走狗、公知,但向马立诚这样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还是头一个。

被开除之后的马立诚逃窜至日本,还曾在东京大学展开演讲,后续却因其太嚣张被驱赶出境。

走投无路的马立诚灰溜溜的去往了香港,开始重操旧业,依旧不思悔改的发表亲日反华言论。

据网传消息,由于忍受不了马立诚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香港当地的爱国青年在街头给他套上麻袋,将其狠狠揍了一顿。

监控视频里传出阵阵哀嚎,叫人直呼过瘾。

参考信源:环球网2015-11-26《马立诚: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参考信源:百度百科——马立诚

0 阅读:36

光梦说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