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不痛不痒?医生提醒:若出现“4多3少”,最好赶快做肠镜检查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4-20 10:03:0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肠癌,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身体里,等发现时往往已是“晚节不保”。很多人以为它会“疼”“痒”来提醒,其实它最擅长的,就是“沉默是金”。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十大高发癌症中高居第二,仅次于肺癌。而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国内外大量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肠癌的“铁三角”。但问题是,肠癌在早期常常“无声无息”,没有明显的疼痛、发热等典型症状,很多人因此掉以轻心。

那么,肠癌真的没有“蛛丝马迹”吗?

其实,身体会通过一些日常变化发出信号,只要细心观察,就能“窥见端倪”。医生特别提醒:若出现“4多3少”这7种异常,务必提高警惕,尽早做肠镜检查。

“4多3少”,是身体的“报警器”

“4多”,包括:

大便次数多:正常人每日排便1次或隔日1次,一旦出现无缘无故的排便次数增多,比如一天三四次甚至更多,且持续超过两周,需引起警觉。部分早期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这是因为肠道内肿瘤刺激了肠壁,导致肠蠕动加快。

大便黏液多:有些患者的大便中会出现较多的黏液,甚至带有血丝。这并非吃辣了那么简单,而是肠道黏膜受到病变刺激的可能性信号。

腹胀多:不少中老年人把腹胀当作“积食”或“肠胃功能差”,殊不知,持续性腹胀,特别是饭后明显,可能是肠腔部分阻塞所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疲劳感多:长期疲惫、乏力、精神差,可能是肠癌导致的慢性失血性贫血引起。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忽略这种信号,误以为是更年期或工作压力大。

“3少”,则包括:

食欲变少:如果近期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需警惕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肠癌影响了肠道功能,食物吸收变差,身体自然“抗议”。

体重减少: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体重却在短时间内下降超过5公斤,需高度重视。研究发现,体重无故下降是癌症最常见的“信号弹”。

排便量少:肿瘤堵塞肠道会导致大便变细、变少,严重时甚至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肠癌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有这一表现。

肠癌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过去,肠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中。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30岁、40岁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被确诊。2024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中,35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占比已接近15%。

原因何在?

首先,是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西式饮食”成为肠癌的“温床”。火锅、烧烤、腌制品、大量红肉摄入,都是肠癌的风险因子。

其次,久坐少动。长期坐着不动,肠道蠕动减弱,毒素难以及时排出,就像下水道堵住了,时间一久,问题必然出现。

再者,精神压力和作息紊乱也在“添柴加火”。晚睡熬夜、情绪波动大、生活节奏快,都会破坏肠道菌群生态,诱发炎症反应,为癌变埋下隐患。

一位真实案例: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2023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公布了一则令人唏嘘的病例。一位年仅34岁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因长期腹泻、便血,却因工作忙碌和“觉得自己还年轻”而未重视,直到出现剧烈腹痛才前往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结肠癌晚期,肿瘤已扩散至肝脏。

这位年轻患者的经历,为无数上班族敲响警钟:年轻不是“护身符”,疏忽才是“催命符”。

肠镜检查:最靠谱的“探照灯”

很多人对肠镜“谈虎色变”,怕痛、怕尴尬、怕麻烦。但事实上,现代无痛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安全,而且舒适度高。

肠镜不仅能“看见”肠道内部的病变,还能在发现息肉时立即切除,从而阻止癌变的发生。

国家卫健委2024年发布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有家族遗传史或“4多3少”等高危表现者,应提前筛查。

早发现的肠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一旦进入晚期,生存率骤降至15%以下。

如何远离肠癌?医生给出五条实用建议

第一,管住嘴。少吃红肉和腌制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膳食纤维就像“清道夫”,能帮助肠道清除垃圾。

第二,迈开腿。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定期体检。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不要等有症状才去检查。肠镜虽“辛苦”,但远比癌症治疗轻松。

第四,重视“肠道异常”信号。“4多3少”不是小问题,是身体的报警器。

第五,保持好心情、好作息。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情绪和作息对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医生有话说:

作为医务工作者,见过太多因忽视身体信号而懊悔终生的患者。“早知道早点查就好了”,成了他们口中最常说的一句话。

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不检查、不预防。希望每一个朋友都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早筛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等“身体抗议”时才想起医院的门在哪儿。

健康的身体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日日精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报告(2024)[J]. 中国肿瘤, 2024, 33(10): 805-812.

[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年轻人肠癌发病率为何上升?协和专家解析[J].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3-09-18.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24年版)[S].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