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自古就是江南邹鲁之地,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如吕祖謙、陈亮、唐中友、宋濂、方凤、方孝儒及“北山四先生”等均兴办过书院,共同推动了婺文化的传承发展。
但作为一个汤溪人也不要忘了我们汤溪也有一个书院,南齐大学者徐伯珍“讲学九峰,授徒千人”;唐吏部尚书徐安贞弃官隐居于此,山下建有“安正书堂”这就是我们汤溪九峰书院最早的由来。
那汤溪九峰书院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从有关资料看最早是在九峰山上,后来搬迁到山下,最后是在汤溪城里,当然所有一切都需要专家考证最后确定。
奉上一张滚烫的汤溪九峰书院图
汤溪九峰书院
按照《汤溪县志》记载,明清时候汤溪九峰书院应该在汤溪城隍庙的西边。汤溪护城路的东边,汤溪中山路北边。汤溪护城路,最早的时候是汤溪古城墙(如上图)
汤溪九峰书院旧址
旁边的金华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就是由九峰书院改建而成。明朝天顺四年(1460)出任龙游知县的王瓒曾写下一首《九峰书院》的诗:
昔贤书院在岩间,千载高风不可攀。
莫道夜台灵去远,文星犹自照空山。
乡人胡炜,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副榜第六名进士,也写过一首关于九峰书院的诗:
九峰书院对南山,山聚奇峰九点环。
崖洞迟吾燃药灶,门墙贤士接贤关。…..
重修汤溪九峰书院碑记
上图是光绪年《重修汤溪九峰书院碑记》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汤溪九峰书院崇文重教的风气已然盛行。联想到我们的重点普通高级中学汤溪高级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汤溪九峰职校等相关汤溪本土教育机构继续延续着崇文重教的传统,传承着历史文脉,了然于心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