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攻入苏梅州,决战时刻又进一步,乌克兰反攻时机已经过去!

欣史调 2025-04-08 02:40:42

4月7日,俄乌冲突打到了1139天。随着俄军攻占苏梅州巴索夫卡镇消息的传开,乌克兰战场格局已经发生实质性转变。

泽连斯基因为自己老家克里洛伊罗格市被袭击而生气,但未来这样的事情很可能还会继续上演。在观察战局后,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点,巴索夫卡镇作为苏梅州边境线上的关键据点,其战略价值远超人口规模,附近的茂密林区限制着无人机的侦察效能,而洛克尼河又构成了天然屏障,所以乌军对这里的防守信心十足。

然而,俄军虽然在这里和乌军缠斗耗时了月余,但最终还是完成了攻占。从巴索夫卡村南下又是一大片平原,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乌军未来一段时间的防御将会更加艰难。

这里的快速沦陷也暴露出,乌军防御体系存在着致命缺陷。在美援中断后,乌军重装备维护率下降至不足60%,据乌克兰总参谋部2024年3月报告显示,前线部队装备后勤库存仅够,维持日均消耗量的37%。这种后勤保障的断裂,使得乌军依托地理优势的静态防御也难以为继,可见对于前线的乌军说,北约的援助实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点,俄军控制巴索夫卡镇后形成的战术态势极具威胁性。沿洛克尼亚河谷向南推进的作战方案,直接威胁乌军苏梅市至苏贾市的交通干线。

这条全长87公里的补给线承担着库尔斯克方向乌军75%的物资运输任务,其被切断将导致前线部队失去油料、食品药品等战略物资的持续供给。据统计,该补给线之前的日均转运量平均是1200吨,现在则骤降到了280吨,降幅达76.7%,直接导致前线乌军部队单兵口粮配给标准缩减30%,医疗物资短缺率攀升至45%。

值得关注的是,俄军此次采用的“林区突破”战术,结合工兵部队开路与轻型机械化分队突击,成功克服了地形障碍。在实际作战中,俄军通过多兵种协同作战,在48小时内完成突破,从侧面反映出乌军机动防御能力显著下降,战法的创新也会对突破乌克兰其他林区防线形成示范效应。

第三,俄军在乌克兰东线的攻势也打乱了乌克兰此前的反攻部署。换句话说,乌克兰反攻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同时俄军三面围攻库比扬斯克,这个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的最大军事据点,驻扎着乌军第25空降旅、第80空中突击旅等精锐部队,承担着东线战场30%的兵力投送任务。

俄军对苏梅州往南一线的压迫式进攻,迫使乌军将原定用于哈尔科夫反攻的第95空中突击旅紧急东调,这种被动调防打乱了整体作战部署。更严重的是,城市群北大门洞开导致防御纵深压缩至15公里,低于现代城市防御战的基本要求。

乌军在3月下旬发动的局部反击虽短暂收复3处阵地,但投入的预备队伤亡率高达42%,这种消耗性作战无法扭转战略被动。部分防线的防御密度从每公里125人下降至82人,显著低于俄军进攻部队的兵力,未来六周内失守面积将会更大。

当前的战场态势表明,乌克兰正面临开战以来最严峻的战略考验。北约支持的实质性撤退、关键防线的持续失守,包括美国暂停的18亿美元军援、欧盟承诺提供的50亿欧元援助,实际到账率不足35%,已经有所预示了。

0 阅读:0

欣史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